东北网伊春1月2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张桃/文
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开始了。从以往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来看,很多同学都是在寒假刚开始时想法颇多,但随着寒假的推进,寒假刚开始时的那些想法就逐渐在脑中消失。到了临近开学,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再想做时,已经没时间了,感到这个假期过得一无所获、无聊乏味。
中小学生如何才能体现“我安全、我健康、我成长、我快乐”这一假日理念,过一个快乐、收获、愉悦的假期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教师进修学院初教部主任张冠伟和初中部主任夏万山,请他们结合我市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小学生应如何过好寒假。
有生活目标,孩子才会有生活方向
张冠伟主任说:“有生活目标,孩子才会有生活方向。”
作为家长,首先要掌握学校的教育要求,了解学校有关寒假小学生的安排。一个学期结束后,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或者接待家长来访,或者给家长发出一封信。无论学校采取什么形式,都会把学校教育的有关内容告诉家长。比如,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实施哪些行为规范的训练,学习哪些内容,开展哪些活动,请家长注意些什么,怎样配合学校教育等等。家长了解到学校的教育要求,就能在安排和指导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对孩子提出生活目标与生活要求,既能切合孩子的实际,又能与学校教育相吻合。
其次是指导孩子制订生活计划。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两张生活表。一是一周生活安排表。它指一个星期里所安排的主要学习内容与活动内容,可以把学校规定的返校日、班级组织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家长准备带孩子参观访问、走亲访友、游公园等活动均列进去,这样便于执行。二是一天作息时间表。它指一天的生活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做出具体安排。它包括起床、锻炼;做作业、阅读、绘画、写字、做家务及进餐、午睡、看电视等,每天坚持形成制度,有利于孩子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长在为孩子做生活安排时,要掌握两条要求。一是因人而异。孩子个性爱好不同,比如有的爱画画,有的喜欢与家长聚在一起讲故事,安排时要切合各自实际需要。二是因条件而异。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安排上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有行为规则,孩子才会有努力目标
谈到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张冠伟主任表示,除有计划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其他假期生活,包括如何遵守行为规范。
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假期是学生事故的多发期,学校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治安条例的教育,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游戏;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管制刀具,做知法守法的好孩子,做阳光少年。
其次,要关注学习。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阶段,在没有老师督促的假期里,家长要看护和教育孩子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不能提前或拖后写作业,以免在某段日子里过于紧张,而另一段时间又很空闲。家长要及时检查孩子的寒假作业,要保证作业的准确度,随时纠正孩子作业中的错误,通过作业检验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帮助孩子弥补弱点。此外,对于小学生寒假作业中要求的学生“动手做”等问题,家长要尽量配合、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共同去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应该尽量安排在上午,下午则应该安排一些自由活动,不要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学习活动,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千万不要在假期里给孩子提前预习新学期的课程,以免“夹生”。
阅读课外书籍是学生们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假期课外阅读有着相当宽松的环境,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有益、有助于成长的书籍。如一二年级:《格林童话》、《童话世界》、《小学生日记》、《看图作文》、《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小红帽》、《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作文大全》、《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中国上下五千年》、《西游记》等。
第三要热爱劳动。假期中,既不能光让孩子学习,也不能让他们放弃学习,只顾玩耍。这样,就需要多种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寒假生活。一是要教孩子做家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派些家务活,既锻炼孩子的能力,又让孩子感觉有事可做,不至于枯燥。在家庭中开展“小鬼当家”活动,让孩子做家庭小主人,向爸爸妈妈学习做家务。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布置一份家庭作业,例如给孩子5元钱,让他在一天内花完,回来后把消费的过程记下来,既学习消费和理财,又锻炼写作能力,大部分孩子对这类消费活动非常感兴趣。二是要学会竞争,学会服务。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经常帮倒忙,担心有危险,还耽误学习,所以很少让孩子插手家务,这是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的。应该说,很多优秀的孩子家务劳动也是一流的,虽然孩子有个体差异,但如果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的。另外,还应教会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文明守纪的好学生。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指导小学生健康上网、合理休息
谈到小学生在假期内该不该上网、玩游戏,张主任说,现在让孩子接触电脑和上网已是发展的趋势。对孩子来说,网上有很多好信息,可以看青少年报纸,把好文章下载下来,存在自己的硬盘里;许多少儿网站里面有不少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和少儿读物;有的网校办得很有特色,可以让孩子得到特级教师的指导。但在网上优与劣、良与莠只有“一键之差”。作为家长不该让孩子过度上网,要防范网上的“黄”毒。家长应尽量陪孩子一起上网,既起到监督作用,又能对网上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解惑;如没时间陪孩子上网,可通过“历史”按键,检查孩子浏览过的网页,发现不良倾向及时“亡羊补牢”。
假期里,合理安排学生的睡眠、运动和饮食非常重要。
假期,孩子会长时间自己在家,没有学校作息时间的约束,容易出现在家吃喝无度、睡眠过多、行为散漫的现象,所以假期更要注意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宜过多,一般每天不要超过10小时,有的同学觉得反正没什么事情可干,还不如睡觉,这是没有提前制定假期生活计划的后果。这里提醒同学,不要觉得是假期了,就可以熬夜或通宵不睡,第二天白天补觉。发生这种现象的同学不在少数,这样长期的昼夜颠倒睡眠,会打乱身体固有的睡眠节律,严重的会导致精神不振、身体不适、身体抵抗力下降等。所以,要养成早睡和午睡的习惯。
饮食也是学生们要注意的,要按时吃饭。不要因为中午父母不回来吃饭,就干脆不吃或找点儿零食充饥,也不要把冰箱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无所节制。
初中生要注重计划性和科学性
谈及初中生的寒假生活安排,市教师进修学院初中部主任夏万山说:“初中生的假期生活,要更加注重计划性和科学性。”
每个同学都要制订一个寒假生活计划,包括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这有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比如,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小卡片,每天在一张小卡片上把要做的事都记在上面,对照卡片来完成一天的任务,完成一件事用笔勾掉一件事,一天的任务全部完成之后,这页小卡片就可以撕下扔掉了,真正实现今日事今日毕,不留欠账。每天的任务完成了,假期的计划也就完成了。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对知识连贯性比较强的学科,如英语、数学,要趁寒假时间整理知识链条,弥补知识缺陷,这对下一步的学习非常重要。同时,要针对其他学科做有计划的安排,认真独立按计划完成各科寒假作业。
最近几年,有的学生利用假期找老师学习新课,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新课程教材在难度上较传统教材有了较大改变,比以前简单了,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所以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把书本知识与社会、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找老师学习新课,肯定没有在学校学习那么系统,往往重视的是知识本身,达不到新课程标准要求,这种做法容易出现“夹生”现象,对时间和精力也是一种浪费。
如果有时间,假期里家长应帮助孩子挑选文学名著来阅读,通过阅读名著使孩子有所领悟或有所感悟,对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学会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有关“四大名著”的试题常出现,如提到与“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等相关的问题。但寒假读书应有计划地阅读,不能贪多,多了容易只看热闹不注重内容。同时,多读书也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实质上是书面语言表达和平时观察的综合能力,不可忽视。
针对中学生如何使假期过得更有意义,夏万山说,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中学生可在假期里学一种“技能”,如学习摄影、摄像、画画、围棋、乐器演奏等。寒假里有春节,孩子们大多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一些储蓄、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
在假期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出门旅行,让孩子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出行前,让孩子自行设计旅行方案,选择交通工具,查询交通工具时刻表,购买客票等,对孩子生存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家长还应该有计划地让孩子阅读一些关于旅行目的地的风物景观、民俗人情等方面的书籍,让普通的娱乐之旅变成孩子的学习之旅。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各类冬令营之类的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