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6日电(记者王玉梅)15日,记者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06年,我市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实现创收1.6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6%。
据该办公室负责人戴文海介绍,为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该办公室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事例,促进农民改变“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鼓励农民大胆离开土地,走向第二就业岗位,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另外,在大力开拓劳务市场,积极为农民寻找合适用工单位的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4家有培训能力的单位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为有转移愿望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截至去年年末,全市共进行技能性培训2108人,引导性培训13884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择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以往到了农闲时,大部分农民就开始“猫冬”了,有的农民闲不住,就聚在一起进行赌博,不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伤了邻里和气。近年来就不一样了,通过宣传引导,农民们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出外务工,为家里增加收入成为了他们的共识。通过外出打工,农民们不但在生活上逐渐有了改观,而且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目前,农民们已不满足于在本省本地打工,而是把目光瞄向了省外和国外。铁力市年丰乡吉松村是我市南部区局对外输出劳动力致富的一个典型,这里的农民依托自身优势,把劳务输出的目光瞄准了国外,每年都有不少人到韩国去打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嘉荫县常胜乡桦树林子村的农民则过江到俄罗斯,在国外的土地上收获着金灿灿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