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0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陈廷璧
2006年12月22日,抗联老战士、原省政协副主席、现省老促会副会长李敏同志率领的黑龙江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和以导演孙国喜同志为首的中央电视台5人、黑龙江电视台1人及其他工作人员共41人,顶风冒雪来到伊春,根据省委指示,拍摄反映抗联战斗生活的音乐电视片《战火中的旋律》中的《松涛记住了他们》,并重走抗联路、调查抗联事迹、宣传抗联精神、慰问老区人民。我和其他一些同志有幸接受市委领导委托,进行了全程陪同。
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共有35人,其中有抗联老战士李敏同志、抗联将领赵尚志的侄女赵战利,陈雷、李敏的儿媳王亦男,王明贵的儿子王小江,李兴汉的女儿李景梅,江子华的儿子江玉章、儿媳刘小平,李根植的孙子李胜权等9人,其他26人是身体好,自身有一定特长(唱歌、舞蹈、作词、作曲、书法、绘画、演讲、写文章)的离退休干部、教师、艺术家、作家、新闻工作者、工人和企业家。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60岁。
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始建于2002年,成员组成以抗联老战士及其后代为主,称作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后来,不断有各界人士加入,现已有7个队,成员近200人。抗联精神宣传队的宗旨是,通过学习抗联历史,唱抗联歌曲,发掘和书写抗联历史,描画抗联历史,讲述抗联历史,把抗联战士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传给今人。以前宣传队活动较少,自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向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的。去年7月28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和全省人民:学习提倡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把抗联精神摆在了第一位。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钱运录同志根据总书记讲话精神,结合我省情况发出的号召,给抗联精神宣传队以极大的鼓舞,活动渐渐多起来了。这次来伊春活动就是较大的动作之一。
抗联精神宣传队来伊春后立即投入“战斗”,宣传队员们到乌马河林业局西岭林场锅盔顶北满省委密营(前哨,秘书处)遗址参观,并在密林中,再现了抗联当年踏雪行军,高唱战歌、搜索前进、卧倒射击、冲锋接敌、拼刺刀,敌人被消灭,高唱胜利凯歌返回宿营地的场景(见图)。傍晚,抗联精神宣传队还在熊熊的篝火旁,再现了抗联将领写报告,露营战士慷慨激昂地高唱《露营之歌》的场景。
5天时间,抗联精神宣传队行程1000多公里,回访了当年抗日杀敌重要战场和后方根据地、北满临时省委诞生地、东北抗联总司令部和抗联六军诞生地、东北抗联培训军政干部基地和苏联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联系的红色国际通道等地,参观瞻仰了乌马河“锅盔顶”中共北满省委遗址,伊春东北抗联政治军事学校和伊春林区抗日斗争史展厅、上甘岭“老钱柜”战斗遗址和溪水的“将军亭”、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和抗联五营仓库。
去年12月25日,抗联精神宣传队在嘉荫听取了抗联在嘉荫的战斗事迹和老区建设情况的汇报;重走了抗联三军五师师长景永安按赵尚志的命令,率部于1936年12月1日攻克佛山县城(即现嘉荫县朝阳镇)时的行军路,参观了战斗地点、处死汉奸王万良和小林栗子的地点,景永安在群众大会上宣讲抗日救国的地点和朱新阳赴苏联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过黑龙江处(即红色国际通道);慰问了当年抗联攻打佛山县城伪国境监视队时的向导——94岁的吕殿柱老人。李敏拉着老人的手,深情地对老人说:“我代表抗联的所有将士向您老表示深深的敬意,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就不能取得胜利,党和人民、抗联的后代们将永远记着你。请保重身体,祝你健康长寿!。”临走,李敏拿出1000元慰问金送给吕殿柱老人。
晚上,抗联精神宣传队在嘉荫县文体中心举行慰问嘉荫老区人民文艺演出,600多人到场观看了演出。每首抗日歌曲、每一个反映抗联战斗生活的舞蹈,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歌声、舞蹈传颂着抗联英雄们的不朽传奇,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歌声掌声不断。抗联精神宣传队队员、观众得到了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去年12月26日,抗联精神宣传队来到了革命老区翠峦,在抗联遗址“老营盘”纪念碑前敬献了花篮,并高唱抗联歌曲以示对抗联英雄们的怀念。
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在伊春期间,三、四队队长李胜权、田永生分别创作了《难忘的嘉荫》、《我爱家乡汤旺河》两首歌曲和诗歌《西征路上》,颂扬抗联战斗事迹和革命老区建设的新成就。
抗联精神宣传队离开伊春时,李敏同志对陪同人员说:“看到抗联根据地伊春如今变成了世界上最美最大的森林公园,所有的抗联精神宣传队员心里都十分高兴。这是伊春市委和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成果,衷心祝愿伊春革命老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今年84岁高龄的李敏同志参加革命已70多年了,经历了战火硝烟,九死一生。她为驱逐侵略者光复祖国、为建立新中国而战,建国后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战,再立新功,党给了她享受正省级待遇的殊荣。李敏同志的战友、伴侣陈雷同志去世不久,她带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悲伤,为了完成省委领导批准立项的再现抗联战斗生活的音乐电视片《战火中的旋律》的拍摄,和重走抗联路,宣传抗联精神,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建设,她化悲痛为力量,毅然带着儿媳和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到伊春来,并始终站在队伍前列,顶风雪冒严寒,带领队员们登山、踏雪穿林、摸爬滚打、行军唱歌、排练和演出节目,利用一切机会(包括走路、吃饭、开会)宣传抗联精神,有时还要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比如在嘉荫听取县领导汇报后,在即席讲话中,她说,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东北人民、东北抗日联军从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打了39320次仗,从1937年7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打了33500次仗,消灭日伪军18万人,牵制了日本关东军76万人不能进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数字,多么大的战绩啊!她还遗憾地说:“这么多战斗,我们知道了多少呢?许多搞清楚了的遗址也没有标记,怎么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呢?”李敏同志为宣传抗联精神,为把抗联战绩永载史册,真是呕心沥血,尽心竭力!
省抗联精神宣传队一路上重访抗联遗址,一路上调查研究,一路上高唱抗日歌曲,一路上播撒着抗联精神,一路上对未来留下美好的希望。这就是我全程陪同抗联宣传队活动的所见所闻和真实的感受。
后记
(一)李敏一行这次在伊春拍摄音乐电视片《战火中的旋律》和重走抗联路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各县、区(局)领导的重视和密切配合非常满意,看到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对老区建设的重视,看到伊春巨大的变化非常高兴。一再让我们转达她和宣传队对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党政领导真诚的谢意。在嘉荫听了县领导情况汇报和参观后,她认为嘉荫县及其老促会工作很出色,使一个贫困县发生巨变,是了不起的成绩。
对今后的工作,她提出:⑴继续大力宣传抗联精神,建议伊春和各县(市)、区(局)都能成立抗联精神宣传队;⑵把已确认的抗联遗址抓紧立标志;⑶继续发掘抗联遗物、事迹;⑷建议嘉荫县能把城内某一条路定名为抗联路,定一个抗联广场;⑸继续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⑹老促会工作还要加把劲,争取更上一层楼。
(二)慰问嘉荫老区人民文艺演出晚会上,珠河游击队创始人之一李根植之孙李胜权(哈尔滨市朝鲜族老干部大学校长、省抗联精神宣传队三队队长)演唱了新作《难忘的嘉荫》。
(三)在离开嘉荫时,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四队队长田永生(汤原县木良村人)将他的新作歌曲《我爱家乡汤旺河》和诗歌《西征路上》交给了我。
(四)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在此次重走抗联路的5天中,唱的次数最多,听众最欢迎的歌曲是《汤旺河》(陈雷词,亦鸣曲)。
(五)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和顾曾(原嘉荫县政协副主席)同志合作,也写了诗歌《老区的记忆》(嘉荫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