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国有林区焕生机
http://yichun.dbw.cn   2006-12-26 10:28:30

  东北网伊春12月26日电 去年5月,伊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往哪里转,怎样转”成为伊春一班人的重大课题。本着生态优先、社会和谐的原则,伊春市进行了科学的谋划和实施。伊春市立足市情实际,坚持自力更生谋发展,对上争取助发展,开放引资促发展的基本策略,并按照“横向抓项目壮集群、纵向抓产业扩规模、两头抓龙头带基地”的思路,全面加快了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了以铁力市为中心的南部绿特色产业集聚区,以西林、南岔为中心的东部重化工业集聚区,以新青、汤旺河为中心的北部板业、家具和旅游业集聚区,以伊春区为中心的中部木材精深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了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畜牧、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绿色能源、冶金建材、矿山开发八大接续替代产业。使伊春初步形成了多元推进、多轮驱动、多点支撑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接续和替代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同比增长19.6%,占GDP比重36.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5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其根本目的是使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伊春市大力实施林权改革,积极推进经济转型。通过努力,伊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林区唯一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和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今年4月29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揭开了中国国有林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的序幕。伊春市共拿出5个林业局15个林场(所)中的8万公顷国有商品林地进行试点,将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处益权和收益权交给职工,由林业职工进行分户承包经营,可以直接解决大约8000人就业、3万人的生计问题。截至8月末,已签订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1636户,面积16525公顷,承包后完成造林5000公顷,退耕还林500公顷。

  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是伊春在经济转型中的一大亮点。截止9月末,全市安排了超亿元大项目47个,其中,有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有的项目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有的项目已经委托有资质部门编制了项目申请报告或可研报告。重点项目中开工项目28项,完成投资9.8亿元。总投资3.6亿元的浩良河化肥分公司10万吨甲醇项目,已于今年11月初建成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4亿元。西林钢铁公司炼钢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88万元,明年11月份将竣工投产,形成年炼钢80万吨的生产能力。总投资1.95亿元的南岔庆丰水电站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800万元,明年6月份竣工发电,年均发电量4671万千瓦时。兴安红酒业系列红酒开发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112万元,今年年底即可试生产,预计年可生产红酒200吨,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280万元。总投资2.12亿元的兴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已完成投资3708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10兆瓦的生产能力,明年二期工程竣工达产后,年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将达到30兆瓦。一系列项目的上马和投产,加速了工业兴市的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7亿元,同比增长14.9%。

  经济转型需要体制创新作为保障。我市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对外合作,为经济转型注入了活力。全市1615户中小企业已完成改制1598户,盘活闲置资金5亿多元。目前,全市非国有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达70.3%,近两年的发展速度都达到20%以上,预计今年非国有工业将实现增加值32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我市借助外力求发展,通过参会办节,走出去、请进来,建基地、搞合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仅今年上半年,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20个,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徐敬伊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