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30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栾秀娟 记者 王乐
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然而,就在家长们比赛般地给孩子补钙、补锌、补铁的同时,却不知道,有一种人体内不该含有的元素——铅,正在悄悄地伤害着孩子。
莫名的多动症
4岁的童童是个可爱的小男孩,父母、爷爷奶奶对他是有求必应,吃的玩的,只要童童多看上两眼,家长马上就会拿到他面前。在饮食上,爷爷奶奶更是舍得下本钱,自己小的时候尽吃粗粮了,现在说啥也不能苦了小孙子,一定要吃精的、吃最好的,小食品更是出啥新样买啥。
可是今年春季,小童童突然开始厌食,不管什么好吃的,吃上两口就说啥也不吃了,有的时候一天都吃不上几口饭,没几天,小脸就失去了往日的红润,身上的肉也松了。更让家长着急的是,童童还变得异常烦躁,经常哭闹,不哭时也是手忙脚乱的,一点老实时候没有,还经常不自觉地眨眼睛。爷爷奶奶带着童童去医院看病,医生说童童患了多动症,给开了不少药,可吃了也不见效果。再换家医院看,竟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爷爷奶奶有病乱投医,甚至认为是孩子“冲”着了什么,还请了大仙给孩子“驱鬼”。最后,爷爷奶奶带着童童去了省城,在哈尔滨儿童医院经过人体内血铅含量检测发现,童童的症状是铅中毒导致的。按照医嘱进行排铅后,症状逐渐消失。
铅中毒危害多多
童童遭遇的铅中毒,是许多家长闻所未闻的。
铅中毒,即人体血液中的铅含量超出标准,导致影响人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人体发育所必需的钙、铁、镁等微量元素相反,正常的人体内,不应该有铅的存在。但是因为种种外在因素,经常会有铅进入人体,一般情况下,成人可以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铅排出体外,然而儿童消化功能弱,排铅能力差,一般血液含铅量超过100微克/升时,就会出现铅中毒症状。
据市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曲彩荣介绍,该中心的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从1995年开展了血铅检测项目至今,已经作了上千例儿童血铅检测,其中很多孩子都是有了反常症状后被家长带来作检测的,铅中毒的孩子数量达到了检测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检测结果看,10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铅中毒,而且男孩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铅中毒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它会导致儿童出现烦躁、发育滞后、不长个、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及多动症,老人常用“长了个灌铅的脑袋”形容孩子笨、反映慢,就是这个道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眨眼睛、头部振颤等症状,这是因为铅压迫了脑部神经,压迫视神经就出现不自觉地眨眼睛症状。而成人如果出现铅中毒,后果更为严重,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血栓。
小食品和玩具是罪魁祸首
为什么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今天,孩子们却遭受到铅中毒的伤害呢?追根溯源,答案令家长们大吃一惊: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和玩具就是把铅带进孩子体内的元凶!
如今的“小皇帝”们,都对小食品情有独钟。然而,许多膨化食品(尤其是小厂家的产品)在制作时,用的都是铅锅,难免导致小食品中铅含量超标。另外,许多胶皮玩具、橡胶玩具在加工中也融入了铅,孩子玩玩具后不洗手就吃东西,不知不觉中就把铅吃进了肚子里。而不少孩子在使用铅笔写字时,还有叼铅笔和咬铅笔头的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导致铅进入体内。
对于已经出现铅中毒的儿童,家长不要盲目购买药物。专家指出,除了症状非常严重的儿童需要依靠药物排铅,多数孩子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自身排铅。
专家建议,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合理的饮食结构。一味地吃精细主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今的精粉等已经是经过多道程序加工出的面粉,各种谷类粗纤维含量大大减少,家长们要适当给孩子吃些粗粮,既能补充人体必需的镁元素,又能提高孩子的消化功能。同时,饮食种类要多样化,让孩子多摄入各种蔬菜和水果,增强排铅能力。另外,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对小食品的需求,尤其不要食用没有国家批准文号的、非正式厂家生产的膨化类小食品,把住铅的入口关。还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玩玩具和使用铅笔后要及时洗手,远离铅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