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蝼蛄搅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yichun.dbw.cn   2006-08-25 15:25:16

  东北网伊春8月25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田凤娇张桃

  大量出现的蝼蛄

  8月16日傍晚,刘女士领着6岁的女儿在友好医院附近的街道上行走。突然间,女儿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声,随后扑进刘女士的怀里,她全身颤抖、双手在胸前不停地抓挠。刘女士被孩子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几经呼唤、询问,女儿才边哭边说:“有虫子飞……进我的……衣服里,这么大,它会飞,还咬人……”刘女士忙翻女儿的衣服,果然找到一只约4厘米长的虫子,该虫子前部还有两只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后部有一对很长的腿,腿上长有毛刺,前部的两把大钳子正一动一动的,刘女士也被这突然出现、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吓了一跳,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无独有偶。家住友好林业局中心经营所的赵某家也遇到了怪事。不知什么原因,自家园内长势好好的香菜竟突然大片大片地死了,令赵某十分不解。赵某翻开死去的香菜根儿,发现这些香菜的根儿根本就没像从前那样长在地里,土地比以前明显松暄还新出现很多沟。赵某还发现了几只类似刘女士描述的虫子,正在地里一动一动地爬。“这是什么害虫?一定是它害死了大片的香菜!”赵某不知如何是好地说。

  接到赵某和刘女士打给本报的热线电话,记者于18日来到友好区。据这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是一种名叫“地蛄”的害虫。记者来到刘女士反映情况的地方,在路灯下,见到了很多只“地蛄”。记者在此地观察了足有20多分钟,这种虫子一会儿飞向高处的路灯,一会儿又飞向走动的行人,还不停地在地上爬行。该虫子虽然能飞,但飞得不太高,离地大约1米左右,也不太灵敏,记者很容易就捉到了多只。

  据附近门市房内做生意的人介绍,这种害虫今年出现得很多,每到傍晚时分,这里几乎到处都是,人们踩死很多,但第二天又会出现,也不知从哪儿来的。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个做生意的人叫记者快过去,说他发现了地蛄的窝。记者跑过去,发现在该街道的马路与马路道牙之间有两厘米左右的土缝,在土缝上有三四个小洞,这些虫子正从这些小洞进进出出。

  另据记者了解,这种虫子破坏庄稼也不只是发生在友好区,在伊春区周边的一些农田地里也相继发现了这种虫子。

  蝼蛄的习性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虫害?它有何习性?对人类有怎样的危害?8月20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农委植保站的工作人员。

  据该站的工作人员杨春梅介绍,这种害虫学名叫“蝼蛄”,老百姓还叫它“蛄”、“地蛄”、“土狗子”、“地狗子”。蝼蛄昼伏夜出,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可危害各种蔬菜。温室中温度高,蝼蛄活动早。在小苗比较集中处,危害也往往严重。该害虫在土中咬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被其咬断处,往往呈丝麻状,这是它与其它害虫危害的最大差别。有蝼蛄活动时,常可在地面上见到穿成的隧道。

  蝼蛄吃发芽的种子,咬断幼根嫩茎,造成缺苗断垄。苗大后,咬食作物根部,使之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在表土层穿行时,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蝼蛄喜欢温暖湿润、多腐殖质、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粪肥的地块受蝼蛄危害严重。

  蝼蛄属不完全变态,其幼虫和成虫相似。成虫体型粗壮肥大,体长36毫米至55毫米,黄褐色,从背面看头呈卵形。前翅鳞片状,长14毫米至16毫米,黄褐色,覆盖腹部不到1/3。后翅扇形,纵卷成尾状,长30毫米至35毫米,长过腹部末端。幼虫,刚从卵中孵化出来时头胸特别细,而腹部肥大,通体乳白色,后变成浅黄以至土黄。翅未发育好。其卵呈椭圆形,长2毫米至2.8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为黑色。

  谈及蝼蛄危害的状况,杨春梅介绍,在我国发生的蝼蛄主要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两种。

  非洲蝼蛄在江西、四川、江苏、陕南、山东等地,一年发生一代;在陕北、山西、辽宁等地两年发生一代。华北蝼蛄集中在北京地区。我市出现的为非洲蝼蛄,1年发生一代。

  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弱虫在地下越冬,其深度在当地的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翌春,随着地温上升而逐渐上移,到4月中上旬,即进入表土层活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温度适中,作物正处于苗期,此期是蝼蛄为害的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开始转入地下活动,此期正是华北蝼蛄的产卵盛期,而非洲蝼蛄已接近产卵末期。9月上旬以后,天气凉爽,大批弱虫和新羽化的成虫又上升到地面为害,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l0月中旬以后,随着天气变冷,蝼蛄陆续入土越冬。华北蝼蛄经两年生长发育,至第三年8月羽化为成虫,翌年开始活动产卵。

  蝼蛄昼伏夜出,以晚上9时至晚上11时活动最盛,特别是在气温高、湿度较大、闷热无风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在气候凉爽的早春和晚秋,多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来。白天常躲在深土层里。蝼蛄都有趋光性,对香味、酒糟和马粪等有强烈的趋向性。蝼蛄喜在低湿的河岸、菜园地活动为害,高燥地不易发生。

  防治蝼蛄的要点

  据杨春梅介绍,蝼蛄生活在土中,土壤温度对其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当气温在12.5摄氏度至19.8摄氏度、20厘米深处地温在15.2摄氏度至19.9摄氏度时,蝼蛄活动最盛、危害最严重。温度过高或过低,蝼蛄都要潜入土壤深处。

  土壤湿度对蝼蛄的影响也很大。一般在10厘米至20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时,活动最盛;小于15%时,活动减弱。

  蝼蛄的发生和地势及土质也有密切关系。凡是湿润、疏松、含腐殖质或有机质多的土壤或砂壤土,适于蝼蛄活动,发生多,危害重。黏土不适于蝼蛄的活动,发生较少。低洼地、水浇地发生较多,菜地比大田发生多,距村庄近的地块比远的地块发生多。

针对如何防治蝼蛄、减小危害,杨春梅介绍,在栽培时,尽量进行水旱轮作,可淹死害虫。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不施未腐热的农家肥等,造成不适合于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可减轻其发生的程度。也可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0.1千克、豆饼或玉米面5千克、水5千克,豆饼粉碎炒熟,敌百虫溶于水中,和豆饼拌匀,即成毒饵。毒饵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可撒在畦面或播种沟内,也可撒于地面上再耙入地里。在保护地内,可用上述毒饵,或用谷秕煮熟拌上敌百虫或乐果乳油,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另外,也可采取马粪或灯光诱杀、人工捕捉、药剂防治等方法。马粪或灯光诱杀,即在田间挖30厘米见方、深20厘米的坑,内堆湿润马粪并盖草,每天清晨捕杀蝼蛄。有条件时,设置黑光灯诱杀蝼蛄。人工捕捉,即根据蝼蛄造成的隧道虚土,查找虫窝,杀死害虫。夏季可查找卵室,消灭虫卵。药剂防治,即在蝼蛄危害严重的地里,每667平方米用 5%辛硫磷颗粒剂1千克至1.5千克,均匀撒于地面,然后进行耙地,也可撒于播种沟内。蔬菜受害严重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的30倍液灌洞,杀灭成虫。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田凤娇 张桃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