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11日电
——“四自五爱”工程在育英中学
林城晚报提供 姜孟之
时下,网瘾就像传染病一样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煞费苦心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染上了网瘾的孩子的办法。可是,在育英学校就读的学生中,却没有网迷。这并不是因为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先天就有抗网瘾的本能。据调查,在现有的学生中,来育英学校前,有30%是网迷。育英学校的教职员工,用什么方法迅速切断了网迷与网吧的联系、拯救了网迷的呢?
教育学上的新课题
这所学校的教师说,“网瘾”难以治疗,首先是因为上网有个好名声,容易被人接受。一个好学上进的人,如果拥有一台上了宽带的电脑,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图书馆加一座电影院,查阅资料、浏览新闻、听听音乐、看看文艺节目,极为方便,这是事实。可是有些网吧老板,钱迷心窍,把网吧变成了孩子们打游艺机、聊闲天儿、看色情片儿、办坏事儿的场所。有的教员把“网瘾”与烟、酒、赌、毒“瘾”相提并论,乍听起来有耸人听闻之嫌,其实,目前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害面,比烟、酒、赌、毒更广泛,程度更深远,不仅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网迷,而且网迷的队伍还在迅猛地扩大中。一个正在读书的学生,一旦成了网迷,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何止是青少年,成年网迷被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也屡见不鲜。上网在这一点上,与本来可以给人解除病痛却被弄成了毒品的海洛因十分相似。
在挽救网迷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教育的对象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中国教育史上没有,外国也没有。过去教育多子女积累下来的那些经验,有的已经不适用了,如,“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等。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谁还舍得对自己的独生子女施以棍棒呢?就是对学生罚站、打手板的“严师”,也不再受家长的欢迎了。老办法使不得了,新办法又没产生,如何把学生中的网迷,从网吧拉回到学校来上课?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难题。
育英学校的教职工在教育网迷的工作中,除掉上述共有的难题以外,他们还遇到了一个“一少两多”的困难。到育英学校读书的学生是被省、市重点校层层选拔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比例较少,单亲子女比例较多,网迷较多。育英学校是伊春市第一所私立学校,它以建校早、封闭式管理、治学严谨、快速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业成绩受到家长的青睐。在办学的过程中,育英学校积累了诸多经验,而排除网吧的干扰,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是他们经验中重要的一条,一些网迷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因此,在招收的新生中,网迷比例较大。育英中学的教职工在与网吧争夺青少年的工作中,他们用“堵”和“疏”的办法战胜了网吧,把学生重新拉回了学校。
开始他们以“堵”为主。实施“四自五爱”工程以来,又加大了“疏”的力度,“疏”、“堵”并举,成果更加显著。
堵
育英学校救治网迷的工作重点,是初一和高一两个新学年。入学前网迷们经常留连在网吧里,人进了育英的校门,心仍留在网吧。为了把网迷连人带心全收回到学校来,教师们对学生实施过关爱教育,有的班主任给学生洗衣服,陪学生上街,想以此唤醒学生,不再去网吧,但收效甚微。为了彻底切断网迷对网吧的迷恋,学校贷款在学校周围修建了两米多高的围墙,门卫24小时值班。只有月末,学校放4天假,学生才可以离校。平时学生不准出校门,如果必须外出,学生家长得到学校来领,或者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假。班主任同意了,才开出门证,经教导处盖章后,门卫才放行。在学校教员和学生同吃同住,每个学生寝室都有一名教员陪住,师生形影不离。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也叫死看硬守。入学的网迷一时难以改掉旧习气,便千方百计想破除封闭,到校外去上网。有的利用挨着围墙的堆积物跳墙,学校便把堆积物搬开。有的学生搭人梯跳墙,门卫24小时不眨眼的死看硬守,抓着跳墙的交给班主任教育。有的学生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搞活动的机会逃跑。2003年初中三年级收了一名来自美溪的女学生,次日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登兴安塔,她网瘾上来了,在返校的路上逃跑了,去了网吧,一星期未归。学校找来家长商定了教育办法后,吸取这次教训,再组织校外活动时加强看护,每班配两名教员随行,不时清点人数,让网迷无隙可乘。有的网迷看逃跑不成就骗。2004年高一有个女生想出校门,但是家长不给她请假,她就在校外找一个男子装她的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假。班主任没有听出打电话的人不是学生的爸爸,就开了出门证。这个学生出了校门两天未归。全校班主任从中吸取了教训,在以后与家长的交往中,把记家长的声音,视为练基本功,家长用电话请假,辨别不出真伪,就不开出门证。“堵”基本切断了网迷在学校期间与网吧的联系。但是教职工整天被搞得筋疲力尽,再说每个月末学校放4天长假,网迷们回家照样可以去网吧。要想从根本上断绝网迷与网吧的联系,还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疏
实施“四自五爱”工程以来,育英学校在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把“四自五爱”和“八荣八耻”的内容制成条幅,张贴在校园、教室、走廊、寝室、食堂里,纳入政治课和班会,让学生背诵、座谈,对照自己找差距,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新学年开始,新生到校后,必须参加一周的军训;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让学生的生活多样化,举办书法、美术展、文艺比赛、运动会;严格纪律,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一年四季坚持早操制度,零下40度也不间断;参观资源馆、军营,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请人讲抗联史,每周一升国旗,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访贫问苦,培养关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洗衣服、洗餐具、打扫卫生,参加义务劳动,美化生活环境,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校上宽带,供学生上网用,每个班级配备一台彩电,学校定期放映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以陶冶情操,从而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集体的精神。
在开展“四自五爱”、“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求教职员工必须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育英学校在开展戒烟活动中,既“堵”又“疏”,双管齐下,学校向各班印发了《中学生守则》里关于戒烟的条款,各班用班会向学生宣传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召开全校戒烟动员大会,各团支部做表态发言,会后举行了戒烟签名活动。可是学生中仍有吸烟的,烟是从哪里来的呢?经了解发现,是学生用电话让学校附近一家开小卖店的人,混过门卫,把烟偷着卖给校园里的学生。为了堵住烟源,学校通过综合治理办公室,取缔了这家小卖店,但仍没有杜绝吸烟的现象。学校领导找吸烟的学生谈心,问吸烟的学生,你不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吗?学生说,听说了,但是不信。你为什么不信呢?学生说,吸烟既然对身体有害,老师为什么吸烟呢?他们一方面做学生的工作,老师吸烟对身体也有害,只是因为老师是成年人,危害比学生小一些,但是,学生不能以此为由不戒烟。同时学校又要求教职员工,吸烟、喝酒必须回避学生。学校处处是教育,开展“四自五爱”、“八荣八耻”教育,教职工必须处处做表率。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30%到0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全国青少年中,网迷占13%,而据育英中学对新入学的初一和高一学生的调查,比例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全校平均网迷占30%,现在的高一一班高达50%。可是入学后,在封闭式的管理下,切断了学生同校外网吧的联系,经过教育、疏导,很快使网迷人数降到了零,迅速转变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学习成绩。高二一班的一位同学回忆说,我来育英学校读书前,常去网吧、游艺厅、歌舞厅,天天逃课,几乎成了不可救药的坏孩子,是育英学校改掉了我的坏毛病。
初一的学生都是新生,迷恋上网的学生比较多,许多学生是带着对网吧的痴迷心态来到育英的。现任初二班主任的李军老师说,他班有个学生,来育英前,是个网迷,网瘾上来了,连饭也不回家吃,他妈妈把饭送到网吧去吃,现在不仅戒掉了网瘾,学习也赶上来了,是班级的前几名。
初一班班主任张雪玲老师,对学生不仅死看硬守,还注重做思想工作,她主动把自己的网号告诉了班级的学生,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把自己的网号告诉了老师。她经常在网上浏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工作。有个家住林业局的学生,来育英前,在林业局中学上学,是个网迷,每天父母给他两元零花钱,他宁肯不吃饭,也要去网吧上网。父母管教也不听,只好任其下去,学业荒废了,初四毕业时他说,书本儿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书本。家长听说育英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为了挽救孩子,把他送到育英中学来,从初一读起。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师在和他同吃同住的同时,做他的思想工作,很快切断了他与网吧的联系,安下心来读书,学习成绩得到了迅速地提高。
还有一个学生在乌伊岭读小学时,父母都无暇管教他,放学后就自由了。2005年学会了上网,很快成了网迷,和同学的来往也少了,一有空就用爸妈给他的零花钱去上网。迷上了上网,靠零花钱上网不够用,就拿家里的废铜烂铁出去卖,再不够用就偷爸爸妈妈的零钱去网吧,晚上也不回家,有一次7天7夜没回家。后来人是找回来了,但没有找回他的心,仍然去网吧。有一次竟然拿走了家里的1600元钱,跑到市里去上网。家长打、骂,都无济于事。正在家长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建议把孩子送到育英学校试试看。学生来到育英学校,断绝了与网吧的联系,现在学习非常刻苦。他在学校也上网,但那是为了学习电脑、查找资料。
由于排除了网吧的干扰,来到育英读书的网迷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一些本来成绩很低的学生,在这里经过三年的学习,高中生考上了理想的高等院校;初中生毕业后,考上了高中,初中毕业生考取省重点高中的比例是8.3%——10%。2000年来育英学校读书的权宁日,来育英前是个网迷,成天泡网吧,学习成绩下降,到育英后,断绝了与网吧的联系,2002年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伊春市第一中学。
王某在桃山某中学读初中时迷上网吧,经常逃课,中考只考了300多分,去铁力一所中学读高中,因为逃课上网吧,被学校劝退。2001年9月份入育英学校高一读书,2004年高中毕业,考入了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表本科)。家长说:感谢育英学校把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网迷,转变成了一个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