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11日电(记者 崔蕊)俗话说:“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每隔二三年就会出现一次闰月。今年闰七月,也就是农历将会出现两个七月。
许多市民认为,今年闰七月,夏天肯定长,热天还在后面呢。记者在各大商场看到,每年这个时候,卖服装的业主已经开始筹备进秋装了,可是今年,许多吊带背心、短裙等夏装还在热卖中,一位业主告诉记者,她打算过两天再进一批夏装,今年闰七月,热天肯定长,看现在的天气趋势这么热,夏装不愁卖。
闰七月夏未必长
我国的民俗用阴历和阳历来计算日期,阴历是把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作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体现不了,它不能反映季节。阳历,又叫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来划分的,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被舍去的尾数积累起来大概共1天时间,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每年354天,阳历每年365天,每隔二三年,阴历就会比阳历少一个月左右,为了跟上阳历的“脚步”,人们计算起来方便,因此,每隔二三年就用一个闰月来平衡。所以会有“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的说法。可见,闰月只是为了人们方便计算,是规定出来的月份,和季节的变化并没有关系,因此人们认为今年闰七月,夏天会加长,热天还在后面的想法是不科学的。专家介绍,即使是以后的日子天气还比较热,也根本和闰七月没有关系,有关的是我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林城秋天9月到
8月7日是24节气中的立秋,虽然立秋已过,但是这几天,我市最高气温还持续在30摄氏度左右,天气非常热,犹如炎炎夏日。
专家介绍,天气热和闰七月没有任何关系,是“秋老虎”在逞威风。大暑之后,就是立秋,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秋季的。
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从我市的气候特点看,立秋后,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我市仍处于炎热之中。
“立秋”时值阳历8月上半月,阴历七月上半月。今年立秋是8月7日,中伏的第9天,接下来还有末伏的10天,故有“三伏未尽秋到来”之说。“立秋”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意味着秋季的开始,但按气候学的标准划分,仍属夏季。
我市的气象资料表明,每年进入到九月中、上旬的时候,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2摄氏度以下,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8月的时候,一般早晚有些凉意,中午前后依然炎热,还有可能超过立秋前的温度。去年,立秋后,我市有多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今年立秋后,超过30摄氏度的天气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立秋后,我市天气的特点是,早晚温差比较大,不再像夏天一样整天闷热,早晚的时候会有凉风,有时候中午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但是早晚却只有十几摄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