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王玉梅
7月26日,对于家住美溪林业局大西林林场的张凤霞夫妇来说,是个既欣慰又忧愁的日子。欣慰的是,在市一中上学的儿子曾超以648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孩子12载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忧愁的是,万余元的入学费用,对他们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确实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大学的门前,拦住了孩子迈向知识殿堂的脚步。
7月30日,记者走进了曾超简陋、整洁的家。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台破旧的电视机摆在木柜上,一张沙发也因年代久远,磨得露出了里面的木板。一见面,张凤霞就道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母亲,孩子学习好,我感到很骄傲;同时,也为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求学环境而感到很愧疚。”
张凤霞说,自己是大西林铁矿化工厂的职工,由于企业改制,加之身体不好,几年前办理了假退,每月领取170多元钱。曾超的父亲是林场职工,由于企业不景气,一年也干不了几天活儿。无奈,为了生活,已经年过半百的人了,还得出外打零工干体力活儿补贴家用。
为了节省开支,张凤霞在院子里种了一些应时的青菜,平时的餐桌上就以这些青菜为主,一年也难得买几次肉。一家人很少添置新衣服,自己和丈夫更是多少年都不买一件衣服,基本上都是捡亲属和邻居们穿过的衣服。虽然一家人省吃俭用,但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曾超从小就特别懂事,没让家里人操过什么心。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忙着上班,从11岁开始,他就自己做午饭。刚开始时,因为掌握不好做饭的时间,常常是这边饭刚好,上学的时间就到了。没办法,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但学会了做饭,而且还能像模像样地炒菜呢。看到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每天上学前,曾超就把饭菜热在锅里,这样,妈妈回到家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张凤霞说,这么多年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很少给曾超买水果和零食吃,甚至还为孩子跟自己要零食打过他。每当想起这件事,张凤霞的心里就要难受一阵子。
那是曾超6岁的时候,有一天,小曾超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吃苹果,也跑回家来向她要。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她实在不忍拒绝,可一想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她还是横下心来,没给孩子买。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小曾超便搂着她的腿哭闹起来,说什么也不让她上班。平时生活的压力加上孩子的哭闹,张凤霞的心情突然烦躁起来,伸手就给了孩子两巴掌,从来没挨过打的曾超愣了一下,继而委屈地大哭起来。望着泪流满面的孩子,张凤霞的心里非常难受,他毕竟是个孩子啊,自己怎么能伸手打他呢?她蹲下身,把孩子搂在怀里,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她对曾超说:“孩子,咱不和别的小朋友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只有学习好,才能改变生活。到那时,你想吃啥都能买到。”听了妈妈的话,曾超止住了哭声,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上学后,曾超的学习成绩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每当开家长会的时候,张凤霞都被老师请到前面去,让她为别的家长讲一下自己是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每次张凤霞都说,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的教育方法,只是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自己争气而已。的确如此,曾超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自己乃至全家人的命运。为此,他刻苦学习,20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西林三中(原大西林铁矿子弟学校)考入市一中。
在亲属的接济下,曾超如愿地进入了高中。得知市一中实行的是封闭式教学,学生吃住都在校内。张凤霞怕孩子舍不得吃,临行前,特意为曾超拿出了省吃俭用攒下的200元钱给他,告诉他不要舍不得吃,家里这边没问题。曾超深知母亲的脾气,没说什么,默默地接过母亲手中的钱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张凤霞晚上下班时,发现电视机上用水杯压着50元钱,她明白了,孩子是怕她和父亲在家太苦而特意留下的。
曾超上高中后,家中的花销更大了,为了供孩子上学,张凤霞夫妻俩节衣缩食,口挪肚攒地积攒着每一分钱。为了增加收入,每到木耳采摘季节,她都会到木耳种植户家中去帮忙摘木耳,秋天则上山去采些山货卖。有时,摘木耳用不了那么多人手,便让一些岁数大的回家等活儿。已经40多岁的张凤霞当然也在其中,可为了多挣点儿钱,她赔着笑脸和人家说小话,争着抢着帮着干活儿,种植户也被她的精神感动了,表示只要用人,就优先用她。
多年起早贪晚的辛勤劳作,加上舍不得花钱看病,有点儿小病挺挺就过去了,导致张凤霞夫妻二人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家里经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但两人认为这不算什么大病,一直拖着没去彻底治疗。
曾超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成绩优秀,多次参加全国竞赛,并获得名次,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曾超说,高中三年,自己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同学和老师知道他家的困境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听说曾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街坊邻居们纷纷向张凤霞夫妇表示祝贺。都说,曾超不但为家里争了光,更为大西林林场争了光。这些年,林场的孩子从来没有考出过这么好的成绩,你老两口的苦日子就要结束了,以后跟着儿子享福吧。
听到这些话,张凤霞夫妇备感骄傲和欣慰,可同时,也为孩子入学的费用心焦不已。张凤霞含着泪说:“先前是盼着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奔个好前程。如今孩子真的考上了,家里又拿不出钱来,眼看着孩子急得嗓子都哑了,我们这当父母的,真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啊。”
图为曾超与母亲张凤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