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百岁老人焕新颜
//yichun.dbw.cn   2006-07-26 15:20:03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袁道剑 王玉梅/文

  在嘉荫县朝阳镇提起“老卢头”,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名,不是因为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因为他是全县最长寿的老人。老人还有着一些与常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从而被人们称为“怪老头儿”。21日,记者在县巡警大队后院的一栋平房里见到了他。

  长出了两颗新牙

  那是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暖暖的照着大地,道路两旁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着细长的枝条,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记者来到老人家里时,老人正坐在外屋的沙发上休息。老人个头不高,比较瘦小,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并没有想像中的苍老。见到记者,老人显得很高兴,他笑着说:“我这是脚被开水烫了,在家休息呢,要不,你这功夫来,我一准是出去溜达了。”

  老人说,他现在除了耳朵有点背外,其他的诸如视力什么的都正常。说着,他指着百米外的一幢居民楼说,五楼阳台的窗户开了一扇。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确实如此,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视力。

  老人的身体好,得益于他每天都出去锻炼,时间通常在早晨和下午,这种习惯他已坚持了几十年。有时,他还会步行到县城附近十几里地外的村屯去,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在做短途旅行。长期的锻炼,使老人的身体始终很硬朗,在他90多岁时,还能在单双杠上活动自如。

  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稀疏的头发竟然是黑色的。老人说,在今年以前,他的头发还是银白色的,自打今年春天以来,他发现自己的头发竟慢慢地变成黑色的了,虽然已经稀疏,但却比以前显得年轻了一些。最奇怪的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他感到本已掉光了牙齿的下牙床开始丝丝作痛。过了不久,老人发现居然在下牙床靠近食牙的地方又长出了两颗新牙。由于老人年轻时便开始戴全口假牙,冷不丁地长出两颗新牙来,令他十分不得劲,有时还会感觉很疼。所以,在牙齿长出不长时间,他就自己把它拔掉了。

  说着,老人将假牙套拿下来,让记者看里面尚未长好的下牙床,确实是有两处伤痕。负责老人生活起居的保姆闫吉红说,老人特别刚强,拔牙的时候根本没有去医院,而是自己用钳子将牙硬薅了下来。

  苦难的童年及少年时代

  老人名叫卢春田,1899年,他出生在吉林省一个偏远的农村。4岁时,母亲患病不幸去世,撇下了尚且年幼的他随父亲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后来,伯父家的姐姐实在看不过眼,将他接到自己家中抚养。

  那个年代,姐姐家中也十分贫困,在抚养他的同时,还要养活自己的几个孩子。姐姐是个善良的女人,没有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慢待他,反倒家里有一点儿好吃的,都先尽着他来。有一次,姐姐把正在外面玩耍的他叫进屋来,偷偷地塞给他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并嘱咐他,吃完了再出去,不要和自己的几个孩子说。现在想起来,卢春田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个鸡蛋的温度和香甜。

  16岁时,看到姐姐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卢春田不忍心继续待在姐姐家,便想出外自己闯闯。那年初秋,在姐姐牵挂但又无可奈何的目光中,他离开了生养他的村庄,来到了离家很远的一处金矿,开始了淘金生涯。

  那时候,淘金完全是手工作业,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几个月。除了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外,还要忍受金矿老板和工头的欺侮。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金矿老板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早晨天不亮就把工人们赶出工棚,到林子的水渠里去淘金。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工头上来就是一顿鞭子,经常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一年后,卢春田实在忍受不了老板和工头的盘剥和打骂,带着少得可怜的一点工钱离开了金矿。

  从此,他开始了在外面闯荡流浪的生活。其间,由于战乱,他流离失所,遭了不少罪,同时,也养成了他孤单的性格,一辈子不曾婚娶。

  在嘉荫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卢春田辗转来到了嘉荫,从此在这里落下了脚,并在县委机关谋到了一份烧水打更的活计,一直到退休。

  由于他一辈子不曾婚娶的特殊原因,单位始终十分关心他的生活。工作时,就安排他在单位旁边的小房子居住,后来,由于县城重新规划,他所居住的小房子被拆迁了。单位又出面为他联系在县档案馆找了一个居住的地方,最后,又将县巡警大队后院的一处平房腾出来让他居住。

  前几年,看到他年事已高,县里又专门安排了一个保姆负责他的生活起居。每逢年节,县里还专门派人给他送来米、面等生活用品。现在,卢春田每月开着1000余元的工资,又有人照料为他做饭洗衣,可谓是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说起这些,卢春田感慨万分。他说,要是没有县里的照顾,我即便是身体再好,也过不上这样幸福的生活,我知足了。

  奇特的生活习惯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十九世纪末出生的卢春田,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两次迎来新的纪元。他就像记录历史的一本书,使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愿意了解他;更像是一棵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树,每一道年轮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熟悉卢春田的人都知道,大家之所以说他是“怪老头”,是因为多年的独身生活,使他养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也让初识他的人感到新奇与不解。

  老人是素食主义者,一生不沾荤腥。也许是早期的贫困生活所致,卢春田一闻到荤腥便浑身不舒服。以致于他到别人家去串门,从来不在那里吃饭。饭店就更不用提了,一次都没去过。他平时的饮食很简单,每天早晨一杯牛奶、两个鸡蛋,外加吃点蜂蜜。下午随便吃一些比较清淡的家常饭菜,另外,各种蔬菜水果都是他的最爱。

  吃蔬菜水果时,要提前泡上一夜。老人的保姆闫吉红说,从市场买回来的蔬菜水果,老人都要求她清洗后,用清水泡上一夜,说那样能去除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物。有一次,她忘了泡水果,老人竟一口都没有吃。

  喝酒之后必吃一口白糖。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必喝两顿酒,每次二两左右,而且喝酒之后,必吃一口白糖,他认为酒后那口白糖,是人间最美的享受。

  终年打绑腿也是老人不同常人之处。记者见到卢春田时,发现他的两个小腿上都打着黄帆布绑腿。见记者好奇,老人笑着说,打了一辈子,就图个暖和,如果不打绑腿,总感觉到小腿处凉飕飕的。

  老人的保姆闫吉红说,虽然老人的性格比较孤僻倔强,但心地却十分善良。他自己没有子嗣,非常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她把自家的孩子领来玩,老人总会领孩子出去,给孩子买一些好点的食品。逢年过节,老人还会给孩子压岁钱。

  采访结束时,记者提出要为他拍一张照片,老人欣然应允。他说,你不知道,以前我从来不照相,不是性格特,而是年轻时照相受到过惊吓。原来,老人年轻时到照相馆拍照,那时是老式的照相设备,拍照时机器会随之冒出一股烟雾。老人头一次进照相馆,根本没见过那阵势,以为是机器要爆炸,所以受惊不小,从此,他几十年都没有照过相。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也在飞速发展,老人也明白照相是怎么回事了,也就不怕了。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王玉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