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成群的舞毒蛾
//yichun.dbw.cn   2006-07-26 15:20:03

  东北网伊春7月26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张艳波/文

  连日来,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夜晚的路灯下,市中心区出现了许多如蝴蝶一样起舞的“飞蛾”,还落到身上、头上。多的地方如鹅毛大雪一般,只是这“雪”不都落到地上,大多在空中飞舞,还有一些鸟儿来取食这些“飞蛾”。这种罕见的现象是近年来极其少见的,人们不知道这些成群的“飞蛾”是什么东西,它是否会对人类、鸟儿、庄稼构成危害?

  舞毒蛾大量出现

  这些“飞蛾”是森林害虫舞毒蛾,它们对林木构成危害,本报曾以“我市发生重度舞毒蛾虫害”为题做过相关报道。

  为了让市民对舞毒蛾有更全面的了解,记者采访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副站长王俊。王俊说,现在的舞毒蛾是其成虫期,不会对人的身体、农作物有任何伤害,鸟儿是舞毒蛾的天敌,取食舞毒蛾正常。根据各地的测报,预计明年舞毒蛾将在我市大发生,各地应提前做好准备。

  记者利用几个晚上,在市中心区寻找、观察、拍摄舞毒蛾。因舞毒蛾有趋光性,所以在路灯下、盟科购物中心门前、水上公园音乐广场、老市一中西面的休闲广场等灯光较多的地方成群出没。24日晚22时许,记者寻找舞毒蛾至亲水家园一角时,舞毒蛾的数量之多,令人大吃一惊。

就市民们关心的舞毒蛾对林木的危害、造成的损失、生活习性、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王俊做了详细的介绍。

  射灯架上的舞毒蛾

  危害林木

  有人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比喻成无烟的森林火灾,此话一点儿不假。从表面看,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似乎没有森林火灾那样严重,但它对林木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

  舞毒蛾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欧洲及美洲。舞毒蛾能取食500余种植物,其中以栎、杨、李、樱桃、柳、榆、桦、槭、椴、云杉等树木受害最重。

  舞毒蛾曾在1996年至1997年在我市北5局1县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300多万亩,给国家造成直、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时隔10年后,今年春季舞毒蛾又在我市15个县(市)区(局)发生,其中铁力市发生最重,面积为0.62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300——400条,最高达到600多条,达到成灾程度。我市今年上半年森工发生舞毒蛾63700亩,防治63700亩,地方发生7450亩,防治7200亩。

  舞毒蛾在我市危害针阔叶树,如柞树、榆树、杨树、落叶松、桦树、椴树、柳树、红松、樟子松、云杉等。

  由于该害虫在我市能取食100多种植物,最喜欢取食阔叶树,经过10年来的种群数量累计增加,特别是近三年高温干旱,促使舞毒蛾种群数量猛增,致使其整体种群量达到高峰前期(局部达到高峰),部分林地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对林木生长构成威胁。另外,我市人工林面积逐年扩大,造林树种单一,为舞毒蛾大发生提供了更多寄主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舞毒蛾以幼虫危害树叶,当树叶被食光后,常绿针叶树当年死亡,落叶松严重影响生长,并能引起次期性害虫再次侵害,能引起树木死亡。阔叶树,如桦树、杨树、柳树,树叶被食光后,部分侧枝将死亡,引起其他病虫害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雄蛾体长约18毫米,翅展47毫米。头部黄褐色,复眼黑色,下唇须向前伸。后足胫节有两对距。前翅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一个黑褐色点,横脉上有一弯曲形黑褐色纹。前、后翅反面黄褐色。雌蛾体大,前翅黄白色,横脉明显具有“<”形黑褐色斑纹一个。其他斑纹与雄蛾近似,前后翅外缘每两脉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生黄褐色毛丛。

  卵:圆形,初期杏黄色,以后转为褐色;数百粒卵产在一起,成为一卵块,上被黄褐色绒毛。

  幼虫共5龄:不同虫龄其形态不一样。1龄幼虫体黑褐色,刚毛亦长,刚毛中间具有呈泡状扩大的毛,称为“风帆”,是减轻身体重量易被风吹摇摆进行扩散的构造。2龄幼虫黑色,体黑褐色,胴部显现出两块黄色斑纹。3龄幼虫头黑色,胴部花纹增多。4龄幼虫头暗褐色,出现两条黑斑纹。5龄虫头黄褐色,两条黑斑纹更鲜明。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黄褐色,具“八”字形灰黑色条纹;背上两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为蓝色,后6对为红色。

  蛹:体长19—34毫米,红褐色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生物学特性

  舞毒蛾在伊春地区一年发生1代,已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月末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来的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幼芽以后蚕食叶片;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增加,可吐丝,随风扩散,所以又称“秋千虫”。幼虫期历时一个半月,6月中旬开始老熟,于枝叶间、树干裂缝处、石块下、树洞里吐少量丝缠固其身化蛹,6月末至7月中旬化蛹最多,蛹期10—14天。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雌蛾羽化后对雄蛾有较强的引诱力。雄蛾较活跃,擅飞翔,日间常在林中成群飞舞,故称“舞毒蛾”。交尾后,雌蛾产卵在阔叶树叶背部、树干或主枝上、树洞中、屋檐下、路灯等处。当幼虫期食物充足时产卵多,反之卵量较少。一雌蛾一生产卵300—1200粒。

  舞毒蛾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天敌有梳胫饰腹寄蝇、敏捷毒蛾蜉寄蝇、绒茧蜂、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山雀、杜鹃等。

  舞毒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据记载,此虫多发生在郁闭度0.2—0.3而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中。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很少大量发生。舞毒蛾的猖獗周期大约8年,即准备期1年,增殖期2—3年,猖獗期两年,衰亡期两年。在衰亡期常常有发生基地。如果天气干旱,可使增殖期缩短,猖獗期延长;如遇某些不利因素,也会使整个猖獗周期遭到破坏。

  部署预防

  2004年开始,国家将森林病虫害改为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森林病害、森林虫害、森林鼠害、林业有害植物四类。

舞毒蛾是伊春主要防治的有害生物对象,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每年都对舞毒蛾进行调查、监测,各林业局、林场所设立样地,有监测哨、监测站,形成了三级测查网络,常年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种群数量变动。有关部门在全市防治工作会议上对舞毒蛾防治进行重点落实,并在培训班上着重讲解舞毒蛾防治技术,先后多次下发文件,派专人对舞毒蛾灾害进行调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多次派人调查、检查和技术指导。由于去年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提前做好一切防治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因此,今年舞毒蛾没有大发生,有效地保护了林木。

  防治人员在防治舞毒蛾

  发生规律

  舞毒蛾主要发生在阔叶林中,特别是柞树、杨树、榆树树种比较多的林地中,后期扩散到其他林地中。

  舞毒蛾对幼树、针阔叶纯林很容易造成危害,特别提醒新植林的民有林业主,新植林因为幼树树叶数量少,不能承受更多的舞毒蛾,如果1棵幼树有3—5条,几天之后,就会吃光树上的树叶。

  有关部门和民有林业主要做好舞毒蛾的调查预报和防治工作,一旦发生舞毒蛾,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

  当前正是成虫的产卵期,有关单位要对成虫进行监测预报和除治。

从今年舞毒蛾的发生状况来看,明年舞毒蛾的发生面积、虫口密度将非常大。

  幼虫期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或早春刮下卵块,注意防止掉落地面,收集一起烧毁。

  2、在成虫羽化期,即于7月间利用黑光灯、水银灯、200瓦白炽灯等诱杀成虫,可消灭大量抱卵雌虫。如能大面积用灯火诱杀,防治效果会更好。

  3、喷洒环保型高浓度的阿维菌素等,施放苦参烟剂,在树干上缠毒绳等方法进行防治。

  4、在幼虫1—3龄时,喷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一单位重量的病毒死虫尸体,加水稀释。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张艳波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