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7月12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杨秀梅/文
她,看起来有些单薄,个头在同龄孩子中也不算太高。在苦难面前,她坚忍不拔、自立自强。这就是带岭区第二小学三年级的少先队员杨沫。
今年10岁的杨沫原本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然而一场灾难悄然而至,改变了她的生活。
2005年3月2日,本是个平常的日子,对杨沫来说却是苦难的源头。随着消防车呼啸而至,杨沫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给了她无数温暖、快乐的家被大火吞噬。抱着拼命抢救出来的书包,杨沫和妈妈抱头痛哭,她爸爸则瘫坐在地上,痴痴地望着残垣断壁。
命运怎么如此捉弄人,就在前一天,杨沫还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新学期的生活,可现在却犹如落入了万丈深渊。她茫然了,可是很快又振作起来。“我一定会战胜困难的”。杨沫在心底不停地为自己鼓劲、加油。
杨沫一家三口人与七十多岁的奶奶住在了一起。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此事后,自发地为杨沫送去了许多学习用品和衣物,杨沫十分感动,发誓要好好学习,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厚爱。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杨沫的家被大火吞噬本已不幸,更不幸的是她爸爸干活儿时,一根木头击中了他的腰。她爸爸原来就腰肌劳损,遭此意外后卧床不起。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到了她妈妈肩上,可她妈妈微薄的工资根本难以支付她爸爸高昂的医药费。看着年迈的奶奶,病床上的爸爸,疲惫不堪的妈妈,小杨沫心里十分难受。
为了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开销,杨沫利用家里20平方米的空间办起了小卖店。从此,她成了“店老板”。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就到批发部批回些小食品,她一边写作业一边卖货。那些日子,她干得十分起劲儿。可爸爸的病情却恶化了,必须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光医疗费就得两三万元钱,这对本来就贫寒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妈妈愁得不知在背地里哭了多少回。懂事的杨沫安慰妈妈:“妈妈,给爸爸治病去吧,我一定会听奶奶的话,你放心吧。”最终,她妈妈带着从亲属处借来的钱陪同她爸爸出去治病了。
杨沫的日程表越发拥挤起来,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决心: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每天早晨3点钟起床,点炉子、劈子、撮煤、抱柴火、做饭,然后背语文。中午放学回家,一边卖货,一边做饭,晚上写完作业,整理清点货物。在长期操持家务中,杨沫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早晨头脑清醒,背诵课文;晚上边卖货边写作业。为了挤出时间,杨沫就用课间十分钟去写作业。同学说:“杨沫,别用功了,出去玩一会儿吧。”杨沫说:“算了,家里的活儿还挺多的,课间能赶出多少就是多少吧!”同学们看着她那满是裂纹的小手,默默地走开了。在这种情况下,杨沫的成绩却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由以往的中下等生一跃到前5名。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给父亲治病,杨沫的作业本正面用完了,她就细心地订起来,反面接着用。考试卷子舍不得扔,全部攒起来,订成演算本。
一次,从邮局给妈妈寄钱回来,中午的太阳烤得人嗓子冒了烟,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向冷饮摊,吃冰棍,喝饮料,杨沫直咽口水。可当她摸摸口袋里的两毛钱,硬是扭头回家了,把两毛钱塞进了储蓄罐。
放暑假时,杨沫做了一个冰棍箱,推着自行车,天刚蒙蒙亮就出去了,“冰棍喽!冰棍喽!”她稚嫩的喊声回荡在大街小巷。
杨沫喜欢写作,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杨沫把她的经历、社会实践写进作文,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她的一篇《香自苦寒来》在《中小学生作文报》上发表,尽管作文不过400字,但这给杨沫带来莫大的鼓舞。
杨沫在班级里是班长、“学雷锋”活动小组的组长、帮带小组的负责人。她定期带领同学到火车站、客运站、军烈属家里做好事,并时常把学习落后的同学带回家里,一边卖货,一边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去年10月,班里一位叫张丽的同学因患病在家休息,她们两家很近,为了不让张丽耽误学习,杨沫主动承担了为张丽补课的任务。张丽在家治了3个月的病,杨沫就往她家跑了3个月。3个月后,张丽背起书包重新坐在课桌前,那一年她没有留级,期末考试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杨沫家境贫寒,街坊四邻常帮助她家,她也主动帮助邻居。邻居袁大爷老两口都六十多岁了,儿子在外地,杨沫就成了老两口家的常客,挑水、买煤,乐得老两口合不上嘴,常拿出好东西给她吃。一次,老两口家的柴火垛着火了,老两口急得团团转,不知咋办好。杨沫赶紧用扫帚扑打,和前来帮忙的邻居扑灭了火。去年深秋,班里同学周虹家种的两亩土豆该收获了,哥哥当兵走了,周虹是个女孩,妈妈有病,只好眼看着土豆冻在地里。杨沫知道后,找了几个男同学,星期天一大早就来到周虹家的土豆地,小伙伴们热热闹闹地干起来,当天就帮周虹家收完了土豆。
在学校里杨沫还是名热心公益活动的小先锋。当她看到有些人在森林里捕杀鸟类时,就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倡议。在少先队召开的以爱鸟为主题的大队会上,她做了题目为《鸟的自由》的演讲。当她听科研所的叔叔们说用鸟箱可以招引益鸟时,就组织全校的少先队员每人精心做了一个鸟箱,挂到树上,以便人类的朋友——鸟类能够居有定所,繁衍后代。她不但组织别人做,自己更是率先垂范,自2002年到2006年几年中,她亲自做了20多个鸟箱挂到人工林里。一次,挂鸟箱的途中,杨沫碰到几个青年人用粘网在捕鸟,每抓到一只鸟便塞进铁制的鸟笼里,被捕获的小鸟在笼中乱飞乱撞。她当即上前劝说他们把网收起来,放鸟归林,可那些人非但不听,还出言不逊:“小孩伢子,多管闲事。”她义正辞严地与之理论,这些人恼羞成怒,打了她一嘴巴,杨沫面对这些,没有退缩,她冲上前去要扯挂在树上的粘网。这时,护林员正好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当场没收了那些人的网,并对那些捕鸟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事后,这名护林员来到学校,向学校进行了汇报,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杨沫奋不顾身,爱鸟护鸟的模范行为。鉴于她的勇敢行为和特殊表现,2004年,杨沫被评为带岭区爱鸟护鸟先进个人。
要问杨沫最爱干什么,她会自豪地说,读书。是啊,她可是班里有名的书痴。原来,爸爸妈妈经常给她买一些课外读物,班队会上总能看到她为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段段动听的故事。
杨沫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2003年至今,连续三年被评为区“优秀少先队员”,2005年被评为区“读书星、文明星”,被学校授予“生活自理小能手”。
上图为杨沫在卖货的间隙抽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