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78岁老人入党记
//yichun.dbw.cn   2006-06-23 10:48:12

  东北网伊春6月2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张永江/文

  6月20日这天,友好区委专门为一名高龄的新党员组织了一次入党宣誓仪式。领誓人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褚亚君,组织部全体人员与这名新党员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名新党员是谁,又为什么会引起友好区委如此的重视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这名新党员叫厉占元,今年已经78岁了,家住友好双子河办事处双红社区新双委21组,是1981年从友好商业科退休的老工人。多年来,他由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发展到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他被党组织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6月8日,友好区委正式批准他为中共预备党员。他的入党之所以引起友好区委领导如此关注,缘于他在争取入党的道路上,理想的执著,信仰的坚定。

厉占元退休后,感觉有些不适应,一下子离开了工作岗位,好像浑身还有很多精力无处释放,总是思谋着干点儿什么有益的事。很快,他又有了义务奉献的舞台,找到了释放余热的方式——清运垃圾。他准备了一辆独轮车和一把铁锹、一把铁镐,默默做起了义务清洁员。从此,无论早晚,无论冬夏,街道上多了一位推车的老人,小巷里减少了一座座垃圾小山。居委会主任刘凌云估算说,厉占元这些年清运出的垃圾足有几十汽车。左邻右舍走在街道上,看到厉占元老人就油然而生敬意。他的那辆已经被磨掉了一半的独轮车铁斗,就像一名无声的解说员,在向人们默默的见证、娓娓地诉说着这位老人的事迹。

  

  爱国之情,对于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普遍的心态,而对于厉占元老人来说,却是更为深厚和强烈的。厉占元表达爱国情怀有自己的方式。1997年,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回归祖国的怀抱,正在举国上下为之庆贺,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欢呼时,厉占元联想的更多,更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声总是回荡在老人的脑海中。为了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从那一年的七月一日起,他就在自家的院内竖起了一个四五米高的旗杆,挂上了一面鲜艳的国旗。从此以后,每年的“七一”、“十一”等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时,他都会把国旗准时地悬挂起来。在一片平房区内,鲜红的旗帜格外夺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飘扬的国旗也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功效。

  在近十年的升旗经历中,也有这样的情形:有些小商贩和一些从南方过来的收废品的人,见到这个小院内的旗帜总要问老人一句:“你是党员吧?”“现在还不是。”这样的场面多了,反而更加坚定了老人要争取入党的愿望。今年就不同了,当别人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时,老人可以用一个字骄傲地作答了。

  厉占元老人有三儿五女,现都已成家立业,老伴在8年前去世了。这些年,老人一直和37岁的小儿子厉长海一家生活在一起,三代四口人居住在一个建筑面积只有36平方米的小屋内,小儿子夫妻都无固定的收入,但一家人生活快乐,三代同堂,有谦有让,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尽管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老人每月610.02元的退休工资,但就是这样的家境,老人还累计近4000元钱消费于基本生活之外。

  那么,这4000元钱花到哪儿了呢?订阅刊物。老人订阅刊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政论性、时事性要强,老人订了《求是》、《望》、《奋斗》等。厉占元老人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读起大块文章来有些吃力,可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细细琢磨。只要看一下他读过的书,就会发现,每一页上的眉批与心得都是密密麻麻的。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儿,他进修党史,学习政治,使他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与日俱增,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升。

  学习是为了应用。在居民区,厉占元老人是个深得人心的老头儿,邻居们封他为义务宣传员。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都是老人宣传的内容。他宣传的范围可不仅仅是在街道,他和一些在原单位退休的老同志之间有一个约定,每天下午2点去友好公园相聚,互相看一眼,聊几句,免得相互惦记。2004年秋季的一天,老人在公园里听到有几个在此休闲的人谈论毛主席。由于观点不同,谈话变成了争吵。这时,他大步走上前去,很自然地加入了肯定者的队伍,对方见势单力孤,只得悄然作罢。这件事给老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为此,他还专门给党组织写了思想汇报,标题就是“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在厉占元老人的思想意识里,容不得半点儿反面的杂音。腐败现象,他愤恨;先烈英模,他敬慕。爱憎分明体现在他的言行中,每当他听到一些过激的牢骚话时,都会做一些化解情绪和矛盾的思想工作,按照他的话说,就是不能把这样的情绪带到家里,那会影响更多的人。

  在厉占元老人的家中,老人保存了很多他订阅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其中最早的是1981年第4期的《望》,而且还自加了一个封皮。虽然纸页有些泛黄,但页数齐全,字迹依然清晰。问起老人为什么会对该期杂志情有独钟时,老人翻着杂志说,这里边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原来,这篇重要的文章就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如果不是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老人会对党的政策这样关注吗?

  老人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所以,订阅报刊就成了老人支出的固定款项,无论是老伴生病时,还是儿媳妇生孩子时,从没间断过。仅以《望》杂志为例,他从月刊订到了周刊,从每册0.28元到每册5.5元。20多年来,4000余元就这样变成精神食粮,被他的“眼睛”消费了。

  厉占元虽然已近耄耋之年,可是在去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仍以积极分子的身份,主动要求参加党组织安排的集中学习与劳动。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范广森考虑到虽然老人身体还行,但毕竟年龄大了,担心老人在参加活动时发生意外,每次都把老人在市电业局退休的长子厉长江找来陪同。尽管如此,老人不但没有少参加过一次活动,而且还向党组织递交过两份思想汇报,为其他参加活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树立起活生生的榜样。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加入党组织的心愿,只要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他都抢着去做。帮片警做稳定工作,帮街道做民事调解工作,帮街坊排忧解难,什么事儿他都热心。就在6月13日,前院一位老人病故,他还跑前跑后帮助料理丧事。

  “这么大岁数了还入党,图个啥呢?”一些人心存疑问,厉占元被社区党总支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当天,他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入党是本人信仰与理想的具体体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会让我受到更多的教育。”

“一棵小草”是老厉的自称,他说,到了我这把年纪,就如同一棵枯草。老厉觉得自己获得第二次生命后,就是那棵再生的小草。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张永江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