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6月21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刘岩 张增玲/文
在金山屯林业局横山经营所北山有一个马蹄形的谷地,坐落着数十座古代墓葬,被称为横山古墓群。据考查,古墓群为金代女真人墓葬,早期曾经被盗过。据文物专家考证,从墓葬挖掘出的衣帛不是粗衣麻布判断,此墓葬并非平民墓。然而,墓葬者系何等身份,墓葬究竟有多少座,尚属不解之谜。
为了让这一片有着珍贵考古价值的古墓群不再遭到破坏,横山经营所居民于万祥十几年来一直默默担负着守护古墓群的重任。近日,记者从金山屯区文体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采访了于万祥,听他讲述了很多横山古墓群探宝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探铁竟挖到古墓
今年48岁的于万祥,是1985年从望奎县来到横山经营所落户的。今年4月初,记者在金山屯区文体局局长郭萍的帮助下,来到横山经营所于万祥的家。由于多年的野外奔波和操劳,于万祥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沧桑。说起古墓群,于万祥的话匣子打开了,并执意要先带记者到后山的古墓群实地看看。
记者跟着他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古墓群,原本听起来神秘莫测的古墓群,实际看来就是山坡上的一个个小土坑。于万祥告诉记者,因为年代久远,原来高出地面很多的坟包已经下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小土坑,每个小土坑下就是一处古墓葬。于万祥说,这处山坡呈龟形,在民俗中是墓葬的风水宝地,因此这里成为古人墓葬聚集地。
再往东走,山坡上赫然出现并列的4个大坑,坑深2米有余。于万祥说,这些大坑就是曾经被盗的古墓葬。看着曾经可能装满珍贵陪葬品的墓葬如今却长满青草,空空荡荡,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于万祥是个心细的人,平时爱与老年人闲聊。他听许多老人不只一次谈起过横山经营所后山原来有机械队在那里安营扎寨,后来撤离时曾留下很多“铁家伙”。他听后很上心,花了1200元钱买回一台探铁器,准备上山探铁,以此谋生。探铁器与军用的探雷器相仿,探铁器所经之地,地下1米多深处如果有铁器,探铁器便会发出报警声。
1990年,于万祥带着探铁器来到距家不远的后山,发现山坡上都是土坑,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就是古墓群。探铁器经过土坑,发出了报警声,于万祥欣喜之下开始挖掘,竟挖出了青砖和石头。虽然对考古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但他一看到挖出的青砖,吓坏了,知道自己一定是挖到了墓葬。害怕之下,于万祥跑到公安机关报了案。1991年春,金山屯区文化局陪同市文化局的文物管理人员来到于万祥家,任命他为业余古文化管理员,每年可得到400元钱的补贴。他与妻子必须保护好后山的古墓群,在探铁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要上交到文物保护部门。从此,于万祥便开始了他的守墓生涯。
探出珍贵文物
于万祥是外乡人,对金山屯的历史并不了解,为了掌握更多的“老事儿”,他一有时间便到岁数大的人家去,听他们讲横山的故事。在老人们口中,于万祥了解到,不但在自己居住的后山有古墓群遗址,在金山屯至南岔间的汤旺河流域曾有古代人居住,在原横山学校西北100米处还有一个旧窑址。这些都深深吸引了于万祥,他琢磨着那里一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宝藏。
2003年3月中旬,于万祥在横山经营所场部西侧的河边探铁时,挖出两个奇怪的物件,一个为青色,一个为黄色,一大一小,非泥非瓷,五个孔连接呈环形,中间一枚古钱。后来,这两个物件被考古人士称为“五孔眼”,但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并不知晓。
2003年4月,他听说有人在“二十八”附近的大地里经常能挖出大钱来,便决定用探铁器去试试。不出所料,当他持探铁器经过一个地方时,探铁器发出了报警声,他试着挖了几锹,但土还冻着,挖不动,他便叫附近的农民给看着,他回家取来钎子和镐,挖出来一个古代车轱辘的中心铁轴,还有一个陶瓷罐。于万祥将情况向区文化局进行了汇报。6月中旬,市文化局带着佳木斯市的两名考古专家来到发现铁轴处,挖掘出很多古陶罐和大钱,还有铁轴,后证实出土文物的年代为金代,与横山古墓是同代的。
据金山屯区文体局局长郭萍介绍,于万祥10余年来不但保护着横山古墓群,还找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如石刀、石针、紫铜大马镫、铁轴等,最有价值的是一个汉白玉的乐舞浮雕石幢。那是2005年3月,于万祥到一户居民家串门,偶然发现该居民家仓房的一个柱脚石很特别,呈八角形,白色。凭着多年与古文物打交道积累的知识,他断定这块石头有来历,便想让该居民把石头卖给他,但人家不同意。于万祥去了几趟,最终以50元的价钱买下这个八角形的柱脚。于万祥随后把柱脚送到了金山屯区文体局。经鉴定,该石柱系汉白玉石幢,全名乐舞浮雕石幢,俗称“八面人”,为无文墓志碑,通体采用古代宫廷建筑中的汉白玉雕琢制作,由仿汉脊顶盖、八面乐舞浮雕主幢、圆鼓形檐头雕和八卦方位扇面形斜坡基座等4个节块组装而成。主幢分八面,浮雕歌舞人物,手舞足蹈,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该石幢综合反映了当时石刻建筑的艺术水平。
发现16座古墓葬
于万祥与妻子自从担负起守护古墓的责任后,就对自己房后这片古墓群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于万祥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透过自家的后窗,看一看百余米远的古墓群。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于万祥夫妇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古墓群的周边巡视一遍,这里的每块土地都印在他们的心里。自从于万祥守护古墓以来,曾经多次被盗的古墓群没有再发生一起被盗事件。
文化部门在古墓群前立起一块纪念碑,有很多游人慕名到此参观游览。为了将碑前的环境进一步美化起来,于万祥找到墓碑前那块开荒地的主人,说通其把地让出来,由夫妻俩在该处栽种花草,进行绿化、美化。2005年春,他和妻子上山挖来野生黄花栽在碑前。
2005年冬至2006年春,于万祥利用冬闲时间,以古墓群为中心,对方圆数百平方米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考察。经过考察,他又新发现了16座以前未被发现的古墓葬,使横山古墓群的墓葬数量由原来的56座增加到72座。
如今,于万祥每天还照例守护着他的古墓群。他听人说离经营所东南方向一里地远有一处古代城墙遗址埋在地下,他很想找到确切的位址,帮助文物管理部门发现这一新遗址,为我市再添一处珍贵的古文物遗迹。
上图为于万祥在古墓碑前巡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