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小工艺品闯进国际大市场
//yichun.dbw.cn   2006-06-16 10:28:23

  东北网伊春6月16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孙阁霞/ 文 王忠来 摄影

  下岗后,勤劳闯新路,凭着自己永不服输的精神和聪明才智,伊春区下岗女工郭佰芬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之路。日前,记者采访了郭佰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

  面对艰难生活

  郭佰芬告诉记者,1996年,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郭佰芬高中毕业后,到伊春区青峰色织厂工作。后来企业破产,郭佰芬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的重负是摆在郭佰芬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儿,上有80岁的父母需要照顾,因家庭困难,两个弟弟都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就在这个时候,生活的重创再一次将郭佰芬击倒。丈夫和郭佰芬离婚后,回到安徽老家,杳无音讯,连孩子的抚养费都不给。没有收入,郭佰芬只能靠借钱过日子,既要供孩子上学,又要每月支付房子租金。因为租金交的不及时,房主撵着搬家。最多一年里,郭佰芬总共搬了4次家。一说起当初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流浪的日子,郭佰芬的眼中浸满了泪水。

  生活的重负没有把郭佰芬压倒。为了生存,郭佰芬没有死等硬靠,想办法、找出路挣钱养家糊口。买不起三轮车,郭佰芬求人做了个车架子,又买了两只旧车轱辘,做了辆两轮推车。夏天,早晨4点多钟郭佰芬就来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进货,顾不上吃早饭,走街串巷叫卖。为了把上来的果菜都卖出去,郭佰芬每天天黑了才能回家。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霜,整天在大街上吆喝,嗓子都喊哑了。尽管郭佰芬吃尽了千辛万苦,可由于对经营果菜生意外行,就这样坚持做了一年生意也没挣多少钱。

  果菜生意不能做了,郭佰芬又在家闲了下来。后来经朋友介绍,郭佰芬到一家个体木器厂打工。每月300元的工资,连日常生活开销都难维持。每天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郭佰芬辗转反侧,总是在想:“这么艰难的日子啥时候才能过到头啊!”

  郭佰芬的情况引起了伊春区的关注,2003年,伊春区把郭佰芬列入第三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对象,伊春区财政局局长姚华梅与郭佰芬结成了帮扶对子。

  2003年初,姚华梅局长到郭佰芬家走访时,看到郭佰芬家的窘况惊呆了。屋子里四壁冰霜、大人孩子衣衫褴褛。第二天,姚局长给郭佰芬家送去了两吨煤和两袋大米。

  创业不畏艰难

  郭佰芬从小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由于家境困难,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在木器厂打工那段时间,郭佰芬对那些精美的小木制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她学到了很多木制品加工技术。听说郭佰芬有这么好的天赋和特长,姚局长就鼓励郭佰芬创办木制工艺品厂。姚局长说,靠打工维持生活总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拥有美好生活,必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创办工艺品厂,说起来容易,可是真正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原料,拿什么办厂?

  为了帮助郭佰芬建厂,姚局长几乎跑遍了市中心区帮助郭佰芬找厂房。最后,通过伊春区扶贫解困办公室为郭佰芬解决了3000元钱贷款,又争取了5000元无息贷款。郭佰芬用这8000元钱购置了设备和原材料,然后在自己母亲家的院子内搭建了一个塑料棚,既是加工厂房又是仓库。在伊春区有关领导和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下,2003年底,郭佰芬的伊春区青峰工艺美术加工厂投入生产。

  当年创业时的艰辛,令郭佰芬至今仍无法忘怀,她说,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的滋味。

  厂子始建初期,郭佰芬一人身兼数职,既要管理生产,又要当采购员,还要抽时间搞美术创作,技术指导、质量检验更是离不开她。郭佰芬每天如同机器人一样不停地运转。

  为了节省资金,郭佰芬舍不得雇员工,一些脏活累活她都一个人干(见图)。喷油漆是郭佰芬最头疼的活儿,郭佰芬对油漆过敏,每次喷漆后,郭佰芬就要呕吐好一阵子,连饭都吃不下。

  没有资金,不能成车进料,郭佰芬就经常到友好、上甘岭、五营和乌马河等地采购半成品,然后回来再加工。有时到林业局采购原材料,郭佰芬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原料运到家以后,还要领着工人卸车码垛,一忙活就到半夜了,第二天还得坚持上班。尽管这样劳累,郭佰芬心里还是挺舒坦,为了自己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觉得心甘情愿。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郭佰芬不但还清了当初的贷款,还收入了3万多元钱,为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拼搏开创明天

  经过苦心经营和精心管理,郭佰芬的小工艺品厂不断发展壮大,由开始时的手工加工变成机械化加工,生产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品种也逐年增加。目前,郭佰芬生产的产品有10大类、100多个品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郭佰芬严把质量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上档。这些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往俄罗斯、加拿大、埃及等国外市场,在国内北京、石家庄、桂林、山东和哈尔滨等10多个城市也非常热销。郭佰芬设计的木制工艺品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工精美独特,而且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目前已有12个旅游景区与郭佰芬建立了常年供销关系。

  为了把工艺品厂做大做强,郭佰芬积极探索木制工艺品加工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几年来,郭佰芬阅读了大量的木制工艺品加工方面的刊物和书籍,把外地人的先进技术引进来。

  起初,郭佰芬创建的工艺品厂就是一个家庭作坊,仅有的几名员工都是家里人。随着产品的热销,生产量的不断增加,仅靠几个人制作已无法满足产品加工量和市场的需求。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郭佰芬优先安置了10名下岗职工。几年来,郭佰芬还多次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为特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共计捐款5000多元。

  2005年是郭佰芬工艺品厂效益最好的一年,加工产品共计6万件,销往俄罗斯的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18万元,销售到埃及的产品价值4万元,销往加拿大的产品价值5万元,小小工艺品打入了国际大市场。去年,郭佰芬工艺品厂的年销售额达到30万元。

  采访中,郭佰芬对记者说,她目前正在筹划扩大工厂规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让伊春的工艺品走入世界各地。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孙阁霞 / 文 王忠来 摄影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