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8日电 双河村,呼兰河、依吉密河交汇于此,故得名。
也正是有双河的滋润,铁力市双丰镇这个两百多户的小村,鱼米双丰,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去年平均每口人都抓弄了5140元,着实了得,日子好了,新鲜事儿也便多了。
提起家里烧的“煤气”,就不够王洪友“显摆”的了。
2003年的时候,铁力市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清洁能源,鼓励村里的老百姓搞“三位一体”沼气养殖圈舍,就是猪舍、厕所、沼气池综合开发利用。开始大家伙都不认,党员带头搞起了22家,转过年来,就大见效益。
王洪友说:“这玩意儿好哇,你听我给你叨咕叨咕,首先是挣钱;其二是省钱;其三是干净了,改厕问题解决了,室内水冲式厕所,猪舍也是水冲,直接入沼气池,省事、一点都不埋汰。”
在双河村猪和鸡都住“公寓”了。
为了带动村里的养殖业,2003年的时候,在铁力市和双丰镇的号召和支持下,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10栋标准化猪舍,6栋鸡舍,4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水水全是大砖房,用养殖户孙丽华的话讲叫“带劲”。
原来孙丽华两口子在外地养猪,2003年听说村里这事,二话没说,第一个搬进养殖小区,头一年租了两栋猪舍,等猪出栏时,一头猪净剩300多,马上扩大规模,又租了两栋猪舍,并开始母猪、育肥猪一起养,一点点发展了起来,去年出栏200多头,由于仔猪是自家母猪繁育的,尽管这两年“猪行”不太好,但一头猪也能赚200多元,现在存栏母猪还有80头,而且猪行看涨,养这些猪就一家三口人干,再算算这收入账,那肯定是“相当不错了”。
据村长介绍,这个养殖小区一下子就把村里的养殖业带起来了。2002年全村只有30几户搞养殖,现在发展到160户,2005年养殖业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1600元,同比增长一倍。圈舍出租一年为村集体积累贡献7万多元,听说今年还要扩建呢。
双河村还搞旅游开发。800多人的村子,一个夏天能接待一万多人,这要搁以前,说破天,也没人信,可现在整的还挺像样儿。
这里的旅游开发,王庆文可是琢磨了有年头了。“我们这儿是一马平川,没有山但有水,这一左一右的人,庆安的、绥化的、双丰街里的,一到夏天都好上这来玩,我就寻思应该干点啥。1999年的时候,在这儿修了呼兰河渠首,更添置了好东西,2001年的时候,市里号召发展旅游业,把我多年的想法一下子刺激活了。”
2001年王庆文开始在呼兰河渠首开始了他的旅游事业,鼓鼓捣捣的整起了金三角休闲山庄,卖点就是农家菜、渠首风光、钓鱼、戏水。在这个村很多人眼里再平常不过了,一代又一代双河村的孩子都是在这河里泡大的,看到城里人到这来玩也都熟视无睹。可在王庆文眼里,这就是商机。前前后后投入30多万,夏天6到9月份,最多一天接待300多人,“损到家,一年也挣个10多万”。
双河村发展了,双河村有名气了,双河村百姓富了,双河村文明村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村里的铁栅栏安装率达到99%,20盏路灯一到晚上把村里照的亮堂堂的,“四旁”绿化面积1.2万平米,宽带进村,电话入户率85%,有线电视入户80%,2004年改厕率就达到100%。这里的通村公路3公里全部硬化,村内主要街路硬化1.2公里,其余村内道路4公里今年也将全部铺上黝黑黝黑的柏油。
村里2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室,1000多平米的体育活动场所为村里人提供了休闲、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大家伙儿有个头疼脑热,村里的两个卫生所就能搞定,稍重点的病,农村合作医疗还能给报不少钱,农民参合率达100%。
这几年,双河村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先进村、省级安全村、省级文明村标兵、村党支部被省“五个好”村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国家级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
据介绍,今年又被省里确定为百乡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但他们村长说:“新农村,我们还差得远,正经得好好干几年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