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难忘大饼子
//yichun.dbw.cn   2006-04-25 10:09:08

  东北网伊春4月25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仲继光/文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是餐桌上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的饮食套路在我的心上刻有深深的烙印,以致快成家时还盼着过年,因为过年不但热闹,最主要的是有好吃的。

  如今的日子,每天都像过年。然而,每当我端起盛着美味的饭碗时,总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大饼子,那般甜润,那般爽口,是今天很难感受到的。

  大饼子是用苞米面做的。往往在晚饭后,妈妈先用滚开的水将苞米面烫了,然后将面盆放在炕头用被子捂上。第二天打开盆盖,一股酸酸的清香便会扑鼻而来。这时,妈妈就会在苞米面里放上一些面碱搋一阵,然后抠出一块用双手来回倒着做成椭圆形,贴在水已翻开的锅帮上。一盆面做成的大饼子正好贴了一圈,盖上锅盖架上火,待上20多分钟,一锅焦黄、喷香的大饼子就做好了。

  大饼子最好吃的部位就是与锅接触的那一面,如果火候好,那就是金红色的锅巴,吃起来又脆又香,往往是大饼子不曾吃完,所有大饼子上的锅巴已被我们兄妹“洗劫”一空。

  为提高大饼子的品味,妈妈总是调着样做大饼子。我家孩子多,在凭证领粮、定量供应的年代,我家的细粮要比一般的人家多。所以,妈妈有时将一些白面掺到苞米面里做大饼子,这样虽然好吃,但因为发面程序比较复杂、而且碱量不好掌握而不多做。

  那年月,大饼子是我家的家常饭,总吃不免让人没了胃口。因此,有时妈妈就剁些酸菜和上些大油,做成有馅的大饼子,这一变可倒好,那好吃的馅又成了我们兄妹“洗劫”的对象了。

  按我们一家的口味,最好吃的大饼子是掺豆面的,这是在我们回老家双城时才能吃到的。那时候,黄豆是到了快下酱的季节才凭人头供应一点儿,根本就没有磨成面做大饼子的份儿。所以,每当放寒假时我回老家,或是舅舅从乡下来我们家,都会特意背点儿豆面来,一家人才能像过节一样吃上味道独特的豆面大饼子。

  不知不觉,大饼子早已淡出了餐桌,日益丰盛的食品让人们的饮食有了非常自由的选择余地,大饼子似乎已“难进家门”了。可是,我突然发现,昔日寻常的大饼子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一些饭店里担当了主食中的主角。虽然那里的大饼子个头上不如妈妈做得大,但口感上、味道上却与妈妈做得一样,我又找到了亲切,感受到了温馨。儿时吃大饼子的岁月是艰难的,然而妈妈做的花样繁多的大饼子冲淡了岁月中的苦涩,当我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又觅到了大饼子的身影时,心里便有了无限的慰藉,那是妈妈的慈祥,也是妈妈的叮咛。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也在不停地走着自己的路,但不论到何时何地,对大饼子的记忆将伴随我到永远。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仲继光/文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