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振兴”人谱写振兴曲
//yichun.dbw.cn   2006-04-21 08:59:57

  东北网伊春4月21日电 “您好,欢迎你致电南岔振兴村,振兴村全体党员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欢迎新老客户参观选购”。每当您拨通南岔区迎春乡振兴村每个党员和村干部的手机时,耳中就会传来这样一段清脆悦耳的话语。据介绍,这是该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致取得的共识:手机不设彩铃设广告。

  走进南岔区迎春乡振兴村之后,“振兴”这两个字的意义才真正体味出来。站在南岔区振兴村头路口,迎面就会看到一幅黑龙江省北方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的标牌,标牌上那郁郁葱葱脱毒马铃薯,一派生机盎然。村道中间,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巨幅标语横跨道路两侧,道出了村民渴望走进文明、走向富裕的心声。来到村里,只见街道宽敞整洁,砖瓦房宽敞明亮,庭院干净。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们兴奋地说:“没有党支部领着大家干,决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村党支部书记葛仁海告诉记者,过去,因村民人口多,土地面积少,种植结构单一,许多群众都生活在温饱之中,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民相当贫困。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临近区址和金南公路的条件,以发展村经济、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发展物流和菜篮子工程为重点,实现了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村里成立了南岔北方技术推广协会,下设了脱毒马铃薯、干豆腐、养猪、养鸡、养兔、养牛、蔬菜七个分会,村民种大棚、搞养殖,手里缺资金,协会多方联系;缺技术,请专家、找老师、要资料,帮村民们解决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现在,该村已形成了种植、养殖、运输、农产品深加工“四业”并举的格局,成为南岔区有名的富裕村,蔬菜大棚已经达到119亩,特色种植达到528亩,仅集体落叶松林、车库价值就达160万元,各种车辆、农机具103台(件)。去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3542元,居全区27个村行政村收入之首。

  在村民初德彬家,记者看到他正在和家人一起热火朝天生产干豆付。当记者问起生产干豆付的收入时,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扶持下,全村的干豆付加工已经形成规模,是南岔有名的干豆付村,南岔镇内居民食用的干豆付,有80%是他们村加工生产的,仅干豆付加工一顶,每年都为村民带来丰厚收益。

  2004年,该村试种了"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当年喜获丰收,亩产2200多公斤,比普通马铃薯亩产增加50%,每亩增收500多元。去年,通过洽谈,黑龙江省脱毒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决定在振兴村设立脱毒马铃薯种子基地,与他们签定了订单收购合同,把播种面积扩大到200亩,派出专家张儒喜全程指导,所收产品全部按合同销往山东、广东。今年,该村脱毒马铃薯将发展到300多亩。

  去年12月份,该村利用冬闲期,经过派人前往广东考察后,利用当地的土地农闲期以及自己掌握的脱毒马铃薯技术,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山塘乡沙塘村共同试种了300亩脱毒马铃薯,派出村脱毒马铃薯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李国栋全程指导,目前长势喜人,有望获得大丰收。

  村委会主任吴庆林向记者介绍说,广东脱毒马铃薯试种成功后,将把村中富足劳力转向广东等地,自己承包土地,为村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目前,已有广东、安徽、湖南等地客商和他们联系开发脱毒马铃薯种植。

来源: 伊春日报     作者: 贾春华     编辑: 曲宏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