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4月3日电记者王鹏吴聿宏
3月29日,记者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五”时期,我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年均达到98%以上,人口自然变动连续3年实现了负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保持在109:100以内,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连续5年与省政府兑现了一档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十一五”人口发展目标是: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继续稳定在现有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育龄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降到26.28%以下;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生性别比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实施“四项工程”,即创新综合决策机制,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创新优质服务机制,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创新依法行政机制,积极实施“民权工程”;创新宣传教育机制,积极实施“民智工程”。在工作目标上确保到2006年底,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96%以上,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和1‰以下。
市委副书记陈学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纳入到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工作思路统一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维护群众权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上来,正确处理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一条适应新林区建设,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要不断加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条件和奖励标准,准确界定奖励优惠对象,及时兑现奖励优惠政策,要结合实际多出台一些对农村、林场计划生育户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勤劳致富,今年市委已经将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情况纳入了针对党政领导班子的目标考核之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要切实加强领导,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稳步增长的经费投入机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在解决如控制出生性别比升高、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偏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问题时,必须实行综合决策,相互协调,形成党政负责、部门领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会议传达了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兑现了2005年度和签订了2006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表彰了2001年--2005年国家、省和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