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3月31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李广福/文
边城嘉荫的初春,寒意未尽,而十几年罕见的一场大雪又封锁了所有的道路,嘉荫县沪嘉乡三连的农民们都在家中静等冰雪融化后开始春耕。然而,令他们想象不到的是,有一只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他们。
宁静小镇的“新花样”
3月12日晚上5时左右,沪嘉乡三连王小花(化名)一家吃完饭闲来无事,一边看电视,一边商量着今年的春耕。这时,一个陌生人推门走了进来,说:“老乡,看电视呢?来看看,发财的机会来了,猜谜中大奖。”说着从手中一捆的宣传单中拿出两张交到王家人手里。“看看吧,猜谜中大奖。”说完走了。王家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传单,正面是十首诗,也就是十条谜语,诗的下面是“猜谜”规则,上面写着:每首诗的谜底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共有36种动物可选择。每首诗对应一场猜谜活动,每天进行十场。每2元钱购买一注谜底奖票,一注最高可买50倍。而最吸引人的是奖金,如果猜中,奖金是1:20,也就是说,买2元的彩票可以中得40元钱。在王家人对传单进行“学习研究”的同时,全村的农民都收到了同样的传单,“猜谜”活动,一下使宁静的村落热闹起来,大家奔走相告,跃跃欲试。
13日清晨,在“猜谜”现场--一座20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10个装入谜底的玻璃箱子被挂在墙上,4个年轻的姑娘坐在一张长桌子后等待前来“猜谜”的村民。不一会儿,有村民推门走了进来,试探性地问工作人员:“是真的吗?”“当然,只要猜中2元就变成40元,如果一次买最高注100元,就可以中2000元,还等什么呀,这不是往手里塞钱嘛。”不少人分别买了2元钱的,等待第一场谜底的揭晓。45分钟后,第一场谜底揭晓了,四十几个买奖票的人有10多个中奖,有的人真的中了2000元。果然好猜,中奖的人成了最好的广告。到第八场谜底揭晓时,场内已经聚集了200多人。
“猜谜”使农民疯狂
“猜谜”活动几乎使沪嘉乡几个村子里的农民疯狂了。“猜谜”的人每天都在增加,路远的农民甚至冒着大雪开四轮拖拉机来猜。
记者事后采访了一名参加猜谜的农民,据他介绍,当时现场屋内屋外至少有300至400人,到场的人买奖票多则几千,最少的也要买20元钱。有些人甚至把刚从信用社贷来的买化肥的钱都用来买奖票。一个老太太把家中正在下蛋的母鸡都卖了来“猜谜”。记者采访曾做过“工作人员”的周小姐,她告诉记者,老板以每天20元的工钱聘用她们,每场单场销售满800元奖励20元。她们每场都能得到奖金。据周小姐讲,她们最开始有4个人卖票,后来增加至7个,就这样,每次间隔45分钟买奖票的时间还不够用,她每天大约销售4000余元的奖票,但她还不是最高的,保守估算,组织销售奖票的老板每天至少收入30000元。
记者采访了“猜谜”游戏中单场投入资金最大的徐女士,她一天内花了8000余元购买奖票,结果一次也没猜中,正因为每次都猜不中才使她每次投入都要成倍增长。
派出所响起报警的电话
“猜谜”活动引起了敏感居民的注意,有些人对其合法性产生了怀疑。
18日下午,沪嘉乡边防派出所的电话铃声响起:“喂,派出所吗?在沪嘉乡三连有人正在搞猜谜活动,有300多名群众参与,这是合法的吗?”这个电话引起沪嘉边防派出所民警的重视。教导员杜华胜迅速部署警力,赶往现场。到现场后,民警们惊呆了,在不足一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里,聚集了700余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前呼后拥,如一场聚会。民警立即分开人群冲入室内,这时正逢当天的第七场谜底揭晓,场内的服务人员正高声宣传“多买多中,少买少中”之类的话,场内群众争相购买,6个装有谜底的玻璃箱已经打开。民警及时控制住组织人员并将在室内的群众清出场,对室内猜谜的工具、现金进行点验。然而就在此时,场外的群众却发生了躁动。由于派出所民警进入现场,这些近乎疯狂的人才开始思考卖奖的合法性,许多人在外面高喊:“不能把人带走,还我们输的钱。”也有人说“先把这场开完了,否则,人不能走。”面对群众的激愤情绪,民警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场内只有7名民警,而外面有几百名群众,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暴力抗法事件,而且已经输红眼的农民对几个“猜谜”组织者采取过激行动也是有可能的。危急情况下,指导员杜华胜果断决定,先稳定农民情绪。在民警控制下,允许已经购买奖票的群众进入室内兑奖,经过一轮兑奖后,群众的情绪稍微平稳下来。这时,由4名民警带1名组织者回派出所调查,往返4次将人员全部带回所内。同时,民警耐心地向农民解释“猜谜”活动的违法性质,平息群众的情绪。
组织者道出“谜底”
在派出所,“猜谜”活动的组织者揭示了“猜谜”活动的“谜底”。他说,所谓的“诗”其实就是一种障眼法,在游戏规则中写有“请按诗歌中的内容、字意、字形、语言、谐音、拆字、倒读、数码、加减乘除、图形位置、天干、地支、古典论坛、抽象联想、事实异义、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猜谜底”,看似有许多方法,方法一多也就是没有方法。并且谜底并不是按照诗句放的,而是随机随意的。说白了就是36选1。传单的“谜底”、“谜面”只是用来迷惑参与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记者问,为什么开始时中奖率高?组织者又道出一个秘密:最开始的两天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他们故意选择几种和“谜面”贴近的动物做“谜底”,中奖的人一宣传,猜谜的人就会多,这种做法,行话叫做“放水”。人一多他们就会增加难度了,甚至谜底与谜面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就是同一首诗,谜底也会不同,而组织者“对谜底不做任何解释”。据透露,这种游戏还能分析参与者的购买心理走向,他们也可以从中做手脚,因此“猜谜”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中奖,也是凭运气,与智力无关。而且“猜谜”的人越输越不甘心,往往第一场买2元钱的,第二场就会买4元钱,依次递增。
追查幕后组织者
然而,令派出所民警失望的是,在现场组织“猜谜”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组织者,都是被聘用人员。那么组织者在哪?派出所领导立即将情况向市边防支队汇报。支队领导高度重视,因为案件严重影响了沪嘉乡社会治安的稳定,影响到农民春耕的顺利进行,几百名农民在等待着说法。支队立即与嘉荫县公安局交流情况,决定全警动员查堵幕后组织者。正在警方全力排查的第3天,一名自称是“猜谜”游戏的组织者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至此,这个使沪嘉乡数百名农民参与的“猜谜”游戏,彻底结束。市边防支队的官兵通过连续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伸向农民的这只黑手斩断。
据组织者交代,他们原本想借助雪大交通不便之机,打算干半个月就走,没想到几天内就被发现,并且警方动作如此之快,让他们始料不及。记者从查获的一个账本中看到,每天十场的“猜谜”游戏结束后,组织者的收入都超过3万元。
目前,案件已移交嘉荫县公安局处理。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