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3月2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 田凤娇/文
我市从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3亿立方米。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我市的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快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森林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移。努力培育壮大“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使我市的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目前我市总的经济格局来看,短时间内,木材生产依然是我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为了让有限的森林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遏制多年来在木材销售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有效保证我市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从2003年起,市委、市政府(林管局)坚持严管林,严管资源。从2004年起又在全市16个林业局全面进行了木材竞价销售工作,增加销售收入亿元以上。
红松停伐不减收
红松是世界珍稀树种,目前只有中国、俄罗斯、朝鲜存有,伊春林区素有“红松故乡”美誉,历史上伊春林区红松阔叶林的面积占50%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但由于50多年的开发建设,伊春的红松已所剩不多,面临枯竭。红松作为濒危物种,已被国家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维护生态平衡,决不让“红松故乡”变成“红松的故事”,我市于2004年颁布了市长“1号令”,毅然作出了全面停止红松林采伐的决定。决心用20--50年的时间再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红松故乡”。然而,这将使我市每年减少近亿元的收入。
为弥补这一损失,增加经济效益,市委、市政府(林管局)严令全市各林业局狠抓木材经销管理。在木材销售价格上,通过准确掌握市场行情,随时掌握销售动向,销售价格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市场同步,不准随意降价,不搞大额优惠下浮,对畅销、抢手的材树种及时上调价格,使木材销售价格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木材产品结构上,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加强贮木分类管理,对缴库的木材进行精选细归,分径级销售;努力增加生产定制材比重,提高木材售价。如乌马河林业局把坑木分成普坑、优坑,按径级大小分别定价销售。汤旺河、乌伊岭、五营等林业局把次加工、造纸材进行精挑细选,对其中有加工价值的、稀有材树种、根节材等单独挑选归楞,单独销售,提高了木材售价,增加了经济效益。新青、乌伊岭、友好等林业局还结合市场需求,积极组织生产和销售长8米的落叶松电柱材,不仅开拓了市场,促进了销售,同时也提高了木材售价,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多年来,我市木材生产、销售领域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市通过对上争取,先后被国家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和国家林业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这对伊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由于国家将对木材产量进行大幅度的调减,受物质利益的趋使,个别企业和单位抱着侥幸心理,想在冬运生产时疯狂采伐,大干一把,认为再不大干一把,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致使超采、偷拉私运等现象在一些区局时有发生。
市委、市政府(林管局)三令五申,坚决禁止超限额采伐,超计划销售,特别是法人超采一定要严厉惩处。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再三强调:林业最大的腐败是超采毁林,如果说盗伐是小偷,法人超采就是窃国大盗。不是法不责众,而是违法必究,逐级追查责任,严厉惩处。
记者在市资源林政局了解到,2004年,我市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后,市委、市政府(林管局)态度坚决,力度空前地推进了严管林,真抓实干,严管资源。市资源林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了多个林政资源检查组,不定期对各林业局的木材生产、运输等环节进行检查。截至目前,我市共处分局长9人,撤职场长14人,追究刑事责任800多人。严厉打击,严肃处理超采、盗伐等涉林案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基本形成了全市上下人人关心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全面实行木材竞价销售
为了使木材减产不减收,把有限的资源卖出个好价钱,按照市委、市政府(林管局)的要求,从2004年12月起,全市16个林业局全面开展了木材竞价销售活动。
为了准确掌握木材销售价格,准确掌握国内木材市场的动态,使我市的木材售价有大幅提升,我市先后组织了由市木材经销局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到满洲里、绥芬河两个俄罗斯木材主要进口口岸的木材市场进行考察,并在两地分别建立了联系点,及时反馈价格信息。新青、乌马河、美溪、红星等林业局也都纷纷派人外出考察木材市场。这使我市及时地把握了市场脉搏,掌握销售的主动权,做到“生产围着价格转,价格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效益转”,追随市场动态,把握市场信息,进而组织好我市的木材生产和销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市木材经销局副局长王佳才介绍,我市的木材竞价销售工作是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进行的。采取自由报价,价高者获得购买权。林业局木材销售部门主持木材竞价销售活动,贮木场、检验科、财务科、纪检监察等部门配合此项工作。严格规定竞价销售方不得参加竞价,不得委托他人或代理他人参加竞价。竞价购买方必须有3个竞买人以上,竞价销售活动方才有效。企业纳入木材销售总量的优质、珍贵、稀少、畅销木材,一律实行竞价销售。竞价销售方式,以举行公开竞价销售会为基本形式,有的根据本局的具体情况,采用网上竞价、竞价箱投报报价等形式进行。竞价销售的木材全部采用有底价竞卖,底价由企业木材价格领导小组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但不准低于林管局木材销售最低保护价格。
木材销售部门在木材竞价销售会或竞卖前一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开发布如竞价销售的时间、地点、形式,竞价木材的材树种、规格、等级、数量、底价,竞价木材所在的楞区、楞号等木材竞价销售的信息。竞买者在竞卖开始前,到木材销售部门办理竞价购买申请及报名手续,同时交纳竞价抵押金,抵押金额为10000元,由木材销售部门开具抵押金收据证明。木材销售部门主持竞拍活动,竞价额度一般定为5-10元/立方米一个档次,第一次报价至少要高于底价一个档次。木材单次竞价销售数量一般控制在100-500立方米,珍贵、稀少、优质木材的单次竞价销售数量限制在200立方米以下,出价高者获得购买权。
竞买者取得购买权后,竞价抵押金即转为货款使用;竞价退出者抵押金如数退还。 各林业局在开展木材竞价销售活动中,林政、纪检、监察、公证、财务等部门派人参加,为木材竞价销售工作保驾护航,保证了木材竞价销售的公正、公开、公平。新青林业局在开展木材竞价销售工作中实行“四公开”,即公开确定基础价格、公开竞价销售的材树种、公开竞价销售方式、公开竞价销售程序,受到参加竞买人员的普遍好评。2006年以来,金山屯林业局先后进行了16次木材竞价,通过竞价销售的木材(每立方米)平均提高售价33.89元。朗乡、友好林业局竞价销售木材都超过10次以上。汤旺河林业局通过开展木材竞价销售的木材(每立方米)平均提高售价70元以上。朗乡林业局商品材任务近两年限额在15万立方米左右,产量下调幅度较大,而企业自然情况基本没变。为了使企业的主产品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这个局依靠和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每次竞价前,都要先组织木材竞价销售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到贮木场,对库存原木质量进行现场评估测算,然后再根据缴库数、市场最新动态进行总体评估作价,将客户应该知道的各种信息通知给客户,为竞争购买做好准备。在竞价时采取背靠背的形式,竞价木材材种、数、质量、基础价格等相关信息形成一张表,竞价客户人手一份,各取所需,自己填表,自由报价,出价最高者获得购买权。
木材竞价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据介绍,尽管我市的木材竞价销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竞价销售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如竞价销售开展的不平衡,有的林业局至今没有进行过竞价销售,竞价销售数量所占销售总量的比例不大,有的林业局只是象征性的搞了两次。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些人,尤其是个别局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对开展竞价销售工作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认为制定的木材销售价格已经够高了,竞价也提高不了多少,因而不重视竞价销售工作,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怕开展竞价销售影响自己说了算的权力,无法给朋友开绿灯,因而极力反对开展竞价销售。还有的甚至有畏难情绪和嫌麻烦情绪,因为开展竞价销售需要业务准备和认真组织,贮木场还需要分别归楞等,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同时,在组织竞价销售时,又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干扰,还有的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责任心不强,没有主人翁责任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我市木材竞价销售工作的开展。
实现了提升售价和避免暗箱操作双赢
实施木材竞价销售后,由于公开了底价,实行公平竞争,公正交易,所有木材一律按实际拍得的最高价格销售,不但达到了提价增效的目的,而且还净化了经销环境,减少流通环节,完善了销售秩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杜绝了人情销售和暗箱操作,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林业局实行竞价销售的木材(每立方米)高出底价十元至几十元不等。虽然各林业局的竞价方式有所不同,但这些林业局的领导都承认,竞价销售是目前我市提高木材售价行之有效的销售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12月以来,全市森工企业16个林业局,通过竞价销售,提高木材销售价格等方式,共增加销售收入7000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红松停止采伐而影响销售收入的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加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采访中,一些参加竞价销售木材的个体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的业主高兴地对记者说,竞价销售木材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性。过去手里拿着钱却不一定买到木材,要想买到木材必须托关系、求熟人、送礼品、请吃饭。现在好了,只要手里有钱,谁出的价格高谁就可以买到。以后再也不必为买不到原料发愁了。
森林资源是我市的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富民之源。实践证明,公开、公正、公平地销售木材是搞活我市销售木材市场,为伊春发展构筑新希望和新优势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卖好手中的木材,是稳定林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