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野生动物“回家”
//yichun.dbw.cn   2006-02-24 15:35:08

  东北网伊春2月24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李广福 /文

  日前,笔者在小兴安岭边防一线采访时,聆听到很多当地边防官兵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采访途中,多次见到野生动物在车前穿行,开车的战士经常要停下来给悠闲横穿马路的野猪和狍子让路。

  三农民状告野猪

  2005年秋的一天,嘉荫县向阳边防派出所里一大早就来了3个农民,他们一进屋就吵着让派出所的官兵去帮他们把祸害庄稼的野猪给除掉。

  原来,这3个农民的黄豆地一夜之间被几头野猪给拱了两亩多,眼看自己辛苦一年的收成被拱得乱七八糟,他们决定到派出所求助,请民警们帮助收拾这群不速之客。民警们一边给他们倒水,一边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告诉他们不能随便猎杀野生动物。为了保证农民兄弟的财产不受损失,民警与他们一起到村里研究既不伤害野猪,又不让它们祸害庄稼的办法。最后村里组成护秋巡逻队,对庄稼进行看护,并在田间地头竖起草人吓野猪。此案终于作“调解”处理了。

  不吃野味感谢宴

  嘉荫县乌云镇居民刘某的儿子小强接受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张奉忠资助10多年。2005年,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为感谢张教导员和边防民警多年来的帮助,刘家特意准备了一桌酒菜,推脱不下,老张一行就去赴宴。可到刘家后却没有看到小强。一问,刘某说:“我们农村人,没有什么可招待的,小强一大清早上山粘些鸟,再捉点蛤蟆(林蛙,当地农民都这样叫),给你们准备点野味,咱们炖蛤蟆吃鸟肉馅饺子,你们对我们家有恩,我们也只能以此表达一下心意。”一听刘某的儿子去捕鸟捉蛙,教导员老张立即追问去哪里捕了,并由刘某带队找到正在支粘网的小强。老张立即上前制止,并告诉小强父子滥捕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张教导员找到小强时,他已经捉了20多只林蛙,听张教导员讲后,都放生了。酒桌上,民警们吃的是刘家种的青菜和自家养的小鸡,但老张和官兵们都很高兴。小强还主动将粘鸟的网交给了老张,并自愿做起了村里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宣传员。

  智救幼小鳇鱼

  黑龙江水系特有的鳇鱼是和恐龙生活在同一年代的生物,是研究地质地貌和生物进化的珍贵活体标本。2004年,嘉荫县向阳边防派出所官兵在检查作业船只时,发现一渔民的船上用一条麻袋盖着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条2公斤多重幼小的鳇鱼。成年鳇鱼可达几百甚至上千斤。按照规定幼年鳇鱼是不准捕捞的,但是由于这类鱼很难捕到,不法渔贩收购价格很高,渔民如果捕到鳇鱼就如同捡到金子一样,怎么舍得放了呢。带队的民警想出了一个办法,经请示所领导后,将幼小鳇鱼买了下来,于是在交了500元钱后,民警们将这条鳇鱼带走,并找了一个安全水域将其放生。近几年来各边防派出所官兵们已经挽救10余条幼小鳇鱼。

  野雉带领全家吃食

  嘉荫县沪嘉边防派出所建在镇子的最边缘,几十米外就是森林。2004年冬天,第一场雪刚过,一只漂亮的公野雉就来到沪嘉边防派出所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饭的师傅洒落的一把黄豆吸引了它,民警们看着它饱餐一顿离开。第二天民警故意洒一把黄豆在院子里,野雉果然又光顾了,而且还领来了“妻子”。民警们就这样每天一把黄豆款待它们直到第二年春天,它们才回到森林中。2005年冬天,第一场雪过后,民警们还在议论野雉能不能来时,野雉如期而至,不过今年不同的是它们的成员又多了3个,看样子3个小野雉是它们的孩子。

  据当地边防官兵介绍,前些年当地居民不懂得野生动物的珍贵,一味追杀捕食,大量的珍稀鸟兽被送上了餐桌。那些从猎枪和屠刀下幸存下来的鸟兽,不少被迫成群结队“出境”,到俄罗斯的森林中寻求生存之地。《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后,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及时开展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他们一边利用边境巡逻执勤的机会,采取果断措施打击非法猎杀、滥捕、贩卖珍稀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大力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一边组织官兵通过贴标语、竖警示牌、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群众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官兵们还多次谢绝了山民们的“野鸡宴”、“松鸦餐”,多次将珍稀动物从村民们的刀下、贩子的笼中解救出来。几年来共收缴各种猎枪300余支,各类捕捉工具4000多个,开展专项打击行动10余次,官兵们每年都开展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活动,救助过各种鸟兽和珍贵鳇鱼。

  在边防官兵和驻地群众精心呵护下,一批批久别故土“浪迹天涯”的珍稀鸟兽,又成群结队地重新返回到它们可爱的故乡——嘉荫。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李广福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