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淘金70年留下罕见珍稀遗迹
//yichun.dbw.cn   2006-02-22 16:56:28

  东北网伊春2月22日电

  大江东去浪淘尽,70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转瞬即逝,但在小兴安岭东段北坡腹地却留下一个宝贵的矿山遗迹——乌拉嘎矿山遗迹。其中大型的斑岩型金矿和晚白垩纪恐龙埋葬群遗迹被国家地质专家誉为世界罕见的珍稀遗迹。

  乌拉嘎金矿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金矿床,也是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金矿山。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迹,嘉荫县政府与市国土资源局经过遗迹前期调查、初步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后,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审查,经有关专家和学者实地考察编制出可研报告。2005年6月,我市正式将《黑龙江嘉荫乌拉嘎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材料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省厅组织专家评审论证,认为该矿山公园集矿业遗迹、地质遗迹与自然山水和野生动植物及人文等景观为一体,相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矿业遗迹与地质遗迹系统和旅游景观资源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科研、科普及旅游观赏价值,发展潜力巨大。

  申报材料很快报送到国土资源部,经国家地质专家的充分论证评审,于2005年8月批建了黑龙江嘉荫乌拉嘎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将投入1600万元用于公园建设保护。

  乌拉嘎金矿位于小兴安岭东段北坡,乌拉嘎河中游地带,构造单元为乌拉嘎中——新代断陷盆地。在莽莽林海中,谁也不知道这个人迹罕至的林海地下蕴藏着巨大的宝藏——金矿。多少年来,金矿默默沉睡着不被人知。据史料记载:1936年春,乌云县伪商会会长张景臣发现了小乌拉岛砂金矿,1938年,太平沟金厂孙成吉带领人进行开采,从此,金矿的宁静被彻底打破。

  1939年——1943年,日本侵略者以白石、吉勇为头子成立了“白石采金株式会社”,伙同孙吉成在小乌拉岛、北沟、南沟等地开采砂金达10万余两。1945年——1947年1月,地方土匪和保安组织开采砂金2万两以上。1947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乌拉嘎河金矿总局,至1952年12月期间,先后开发了四十烈、暖毛沟等十多条新沟,年产金万两以上,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做出了重要贡献。1954——1957年,探出大小金沟48条,其中以团结沟最富。1955——1956年,对新沟——团结沟砂金矿进行开采,年产金万两以上。1965年,在北沟建成1只50立升木结构采金船,这是第一次有了机械化采选设备。上世纪90年代末,该区砂金采掘空前繁盛,区内的河谷及支沟基本上都进行了开采和复采。乌拉嘎金矿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金矿床,也是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金矿山。

  早在1996年9月,中国黄金总公司企业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会审,正式确认乌拉嘎金矿为危机矿山,2001年东露天采场闭坑。据统计,1947——1985年,乌拉嘎金矿局向国家累计上缴黄金242585两。

  早期“遍地是金,处处有林”的乌拉嘎金矿,水系、沼泽湿地发育,森林植被繁茂,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自开采以来,已对开采区的土地、草场、沼泽湿地、森林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近几年来,嘉荫县政府和乌拉嘎金矿局极为重视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严格控制砂金矿开采与森林采伐,加强环境治理,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拟建的乌拉嘎国家矿山公园,地处小兴安岭东段北麓,位于嘉荫县境内,沿乌拉嘎河谷展布。公园东西长26.88公里,南北宽4.88——11.88公里,面积155.78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布设史迹保护、矿山游览、特色景观、野营、生产经营和接待、居民生活、行政管理六大功能区。分布着丰富、典型的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矿业遗迹有矿产地质遗迹、矿业开发史籍、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6种类型;地质遗迹有典型的乌拉嘎恐龙埋葬群遗迹、晚白垩纪地层剖面、乌拉嘎硅化木群、腰乌拉嘎沼泽湿地等遗迹。

  典型的矿业遗迹:1、矿产地质遗迹:乌拉嘎金矿,有金矿由下而上的主要岩石类型、花岗闪长斑岩体与黑龙江群山嘴子组片岩的构造接触带、淘淇河组不整合覆盖花岗闪长斑岩的接触关系、西露天采场滑坡体、矿床典型剖面;平顶山金矿,有花岗岩体、含矿构造角砾岩带、矿床典型剖面等。2、矿业生产遗址:乌拉嘎金矿,有东、西露天采场,1200吨/日选矿厂、冶炼厂、尾矿坝;乌拉嘎河及其支谷平原砂金开采遗址,保存有清末民初、日伪时期和建国后的各时期砂金开采遗址;平定山金矿,有采矿竖井与矿硐。3、矿业活动遗迹。4、矿业制品。

  乌拉嘎岩金矿床为中国最大的斑岩型金矿,矿床矿化蚀变清楚、构造控矿明显、矿床特征典型,在矿床发现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突破传统找矿模式,首次利用斑岩成矿理论找到的大型岩金矿床;也是采用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找到大型岩金矿床的成功范例。该矿山规模巨大、采矿、选矿设备现代化,冶炼工艺先进,为中国现代化的黄金生产矿山之一,保存有我国极为典型与珍稀的矿业遗迹。

  公园内还有森林生态景观、草原、沼泽湿地景观、民俗风情野营景观、野生动物景观、鄂伦春民族风情园人文景观、死难矿工纪念碑、烈士墓等景观。游览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参观鄂伦春民俗展室内陈列的鄂族“撮罗子”、桦皮工艺品、狩猎和渔猎工具,了解鄂伦春民族生活习俗、民俗风情、民族文化。观看鄂族人骑着猎马,带着猎狗,表演的“杀仓子”逮熊、“蹲碱场”捉鹿、“桦皮船”逮犴、撵野猪、擒狍子、擒水獭、猎飞龙等狩猎生活和方法。

  死难矿工纪念碑于1967年4月5日在小乌拉嘎岛的北山坡建成。占地10平方米,碑身高两米,上面刻有“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碑文。埋葬着日伪时期(1939——1943年)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和在封建把头残酷压榨下被无辜打死和因瘟疫病死的1640多名死难矿工的遗骸。

  公园的建成,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立乌拉嘎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地质遗迹、矿业遗迹保护和园区景观资源旅游开发,必将促进农副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信息交流,加速了经济发展。是保护园区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地质遗迹和森林生态环境及旅游景观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对矿业城镇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仲丛生 记者 刘岩 张增玲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