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22日电(记者刘岩张增玲)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从省森工总局传到乌马河林业局:该局《关于民有林人工林生长抚育的请示》被省森工总局正式批准,这既是全省第一次批准抚育间伐民有林,也标志着国家一直提倡的“绿色银行”真正见到“回头钱”了。
2月4日,正值大年初七,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育苗经营所、伊敏林场、伊东经营所、安全经营所的19户民有林经营户便组织好人力和工具上山作业了,他们将赶在冬运结束前完成近2500立方米蓄积采伐任务。
据乌马河林业局资源林政管理局局长任景利介绍:多少年来,伊春一直是国有林业独木支撑,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了鼓励职工营造民有林的号召,乌马河林业局率先在我市大力营造民有林。因为是职工自己花钱上山造林,所以当时也被称为自费林。乌马河林业局共有452户职工营造了4200多公顷民有林。20多年来,民有林经营户精心培育,树木长势良好,他们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喜上眉梢,都盼着自己的“绿色银行”早日看见“回头钱”。
民有林作为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它有很多优势。民有林一人承包造林全家参战,有利于改变劳动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办林业,改变过去以育林基金造林模式形成的独木支撑搞法,有利于挖掘和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缩短森林的生长周期,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速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职工靠承包营造林发家致富。
截止到2003年末,乌马河林业局报名登记申请营造民有林的职工户数达到上千户。但民有林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不可回避的矛盾,由于初植密度过大,林龄已超过20年,现地调查每公顷保留株数均在1600株左右,平均树高13.5米、胸径12厘米,郁闭度0.8以上,通风、透光条件极差,营养面积极度不良,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为了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林内通透光性能,民有林经营户多次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但因为受国家森林采伐限额计划指标限制,民有林的采伐一直没有先例。“绿色银行”始终见不到回头钱。
2006年年初,乌马河林业局考虑到民有林经营户的积极性,特向伊春林管局提出了《关于民有林人工林生长抚育的请示》,申请对全局22个小班、150.4公顷的民有林进行间伐。伊春林管局高度重视此事,迅速将情况向省森工总局作了请示,并多次说明具体情况,引起省森工总局的关注。2006年1月24日,正式下达批示,同意乌马河林业局的请示。
喜讯传来后,乌马河林业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民有林抚育间伐的相关事宜。2月3日上午10时,召开了全局民有林经营户大会,与每户签订责任状的同时,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杜绝超采乱采行为。目前,乌马河林业局正为民有林抚育间伐的销售事宜进行规范和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