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2月15日电 友好区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战略,举全区之力招商引资,不仅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乘上了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快车。2005年,全区共新上项目11个,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有5个,实际到位资金1.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65%,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同期增长50%。2006年开局起步之际,又有洽谈中的8家企业和项目准备落户友好,预示着这个区招商引资再掀热潮。
上下合力大招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友好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兴工富区”的第一位实招,区党政班子亲自抓,其他几个班子一齐上,形成了抓好“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带动“一群人”,全员抓招商态势。为了达到真正把资金、技术、项目、市场和信息引进来的目的,区(局)党政主要领导在一年中兵分三路,16次走出去,他们先后到江、浙、沪、闽、粤等发达地区取经找差距,进行招商。去年9月,在杭州组织的大规模招商活动中,通过邀请农夫山泉、康恩贝集团等74家企业和12家新闻媒体参会,成功地进行了项目推介,扩大了友好的对外影响。加之参加哈洽会和伊春生态旅游节,共签约额1.7亿元。
友好区积极为投资者提供发展平台,他们把集中规划建设的“四个园区”、“一个基地”作为吸引外来投资创业的有效载体,先后有钢锭加工、沙棘深加工、皮毛皮鞋加工、生物制药等6个项目进入园区,并享受最优惠、最快捷的服务。他们本着延长产业链,做大企业群的招商思路,发挥原友好加工厂工业基础土地、厂房和设备闲置的潜力,建立了高耗能型工业园区,区政府出资新上热电厂机组,满足了工业园区的用电需求,使外商投资项目纷纷入驻友好。到目前已引进包括钢锭加工、沙棘深加工、皮鞋加工、纺织厂等项目的11户外埠企业,这些工业项目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实现1.8亿元。
为确保招商引资上项目谈一个成一个,上一个见效一个,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友好区对已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竭尽全力执行,从不单方违约;对已确定的项目,千方百计保工期、保投产、保效益。台商刘子圣有投资3000万元建特种胶合板项目的意向,区长张恒芳得知信息后,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海城,以优惠政策、土地出让和“三通一平”作出诚信承诺,最终以诚实形象、人格魅力和精明的作风,赢得了投资商的信赖,使该项目落地友好,去年12月开工生产。目前,已落户友好的企业商家们都以友好为家园,把友好人当成朋友,不仅办好自己的事情,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宣传友好,进而又形成了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链,已在友好落户开工生产的祺达公司经理王春,又在绥化引进1000万的果仁加工项目,并签约了合同。
友好区借船渡海,借鸡生蛋,大力度、大手笔的招商引资举措,为经济转型、加快发展迎来了黄金期。招商引资上项目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已落户友好投产的项目安置就业3900人,今年随着更多的项目开工生产,将解决2000人就业。促进了“工业强区”又提速,去年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都在17%以上,均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