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伊春精神在异国闪光
//yichun.dbw.cn   2005-12-19 10:05:00

  ——乌马河林业局赴俄采伐记

  东北网伊春12月19日电

  见习记者 王鹏 记者 李敬泽 阎振宇 张桃 摄影报道

  伟大的实践,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实践。

  “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伊春精神,源于几代伊春人的实践创造,又不断激励着一代代林区人在新的实践中勇往直前。

  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苏克拜林场和郭林林场,在277名乌马河采伐工身上,伊春精神再一次迸发、升华,释放出强大的动力,感动着莽莽林海,令异国他乡的人们刮目相看。

  2005年9月21日,与乌马河局合作的马来西亚常青国际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张晓卿先生来到苏克拜林场检查工作。在密林深处,当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看到鸡猪成群、瓜菜满园的生活场景,张晓卿为之一振,他感慨道:“你们在设备这样落后,环境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真是了不起。我们太需要像你们这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员工了,乌马河人OK!”

  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公司是马来西亚最具商业实力的多元化投资公司,固定资产28亿美元。1998年,他们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设立常青国际有限公司,并投入重金购买了该州120万公顷的森林采伐使用权,经营年限49年,每年可采伐木材100万立方米。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人员,该公司一直在低水平运营。

2004年,乌马河林业局与马来西亚常青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对俄森林采伐协议。累计投入1172万元,在哈巴罗夫斯克州设立了办事处,在苏克拜和郭林分别设立了两支采伐队。当年就完成采伐任务12.5万立方米,为常青公司创产值7500万元,为乌马河局增收1300万元,160名职工平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

  上图为采伐工人正在采伐

  2005年,乌马河局进一步扩大赴俄采伐规模,再次输出采伐人员100多名,新购买集材拖拉机10台、油锯67台及价值300多万元的附加设施。预计全年可采伐木材25万立方米,创产值1.5亿元,实现收入2500万元。

  短短两年,乌马河人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市场,闯出了信誉,靠的是什么?在采访乌马河局局长王显义时,他说:“写写那些可敬可爱的工人吧,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俄托起了新的希望。”

  12月5日,主管赴俄采伐的乌马河局副局长王金龙回国办事。在他的叙述中,记者仿佛看到了乌马河工人在俄采伐的身影,深深感受到了镌刻在他们骨子里“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伊春精神。

  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从事森林采伐的队伍竞争十分激烈,有俄罗斯本地的采伐队,还有来自芬兰、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采伐队,他们的管理经验丰富、设备先进、采伐年限长,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反,乌马河采伐队对俄环境不熟、语言不通、管理经验不足,且设备简陋,形势明显不利,但他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是伊春人,有红松一样坚忍不拔的性格,只要敢闯敢拼就一定能赢。

  “设备落后效率低,我们从时间上抢回来。”在俄的机械化采伐队每天只工作6小时,而乌马河采伐队从早上4时30分就进入一线,直到晚6时30分,工作14个小时。别的采伐队阴天、下雪天停产休息,而他们顶风天、战雪天,以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抗争,使工作量一直领先其他采伐队。

  “投入少、消耗高,我们就节约挖潜,修旧利废,降低成本。”汽车队司机包集学、高峰、张忠良等带头把俄罗斯、马来西亚采伐队扔弃的旧轮胎一个个捡回来,修好后再用,仅今年10月份就捡回再用轮胎16个,节约资金2.5万元。在俄罗斯的采伐队,冬季拖拉机多数都是昼夜着火,不仅机械损耗大,而且燃料浪费严重。乌马河采伐队在冬季提前将塑料机库做好,夜间把拖拉机放在库里熄火,不仅减少了拖拉机的磨损,而且大大节约了燃料。常青公司对他们的做法非常赞赏,并决定把节省的费用按一定比例奖给乌马河局。仅此一项,34台拖拉机一年可为林业局增收20万元。他们还实行了班组材料费承包,激发了工人修旧利废的热情,许多班组把俄罗斯人丢弃的配件、油锯链等捡回来,改造一下再用。通过修旧利废,每年可为林业局节约费用80万元。

  “生活消费高,我们就自种自养、自给自足。”今年5月份,乌马河局在俄罗斯租用了10公顷土地,种植了大白菜、土豆、萝卜等,还饲养了200只鸡、40头猪,今年越冬蔬菜基本上可自给自足。工人们爱吃大豆腐,可在当地很难买到,且价格很高。于是,他们购买了3吨大豆,自做豆腐,并腌制了20余种家乡咸菜,工人吃得舒心,有一种身在异国、情在家乡的感觉。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班组长李尚智的肩周炎复发,吃饭时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但依然带领全组人员正常生产。今年11月15日,他在采伐时被树冠砸坏了脊椎。他苏醒后的第一件事还是惦记工作,在担架上安排好班组的工作,才安心接受治疗。党员、代理队长韩军在执行任务时,车掉进两米深的水沟,他把车风挡打碎后,先把两名同志推出去,自己最后才从水中出来,满口都是泥沙的他差一点儿就窒息过去,令被救的同志感激涕零。在党员们的带领下,采伐工人比、学、赶、超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这一切,让外国人看得称奇:“他们哪儿来的这股玩命劲呀!”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上图为采伐班的工人在工作。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