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15日电(记者 刘岩 张增玲)11月28日,我市正式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2个山洪灾害防御试点项目区之一。
据我市试点项目负责人、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晓鑫介绍,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伊春市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其中局地骤发性暴雨山洪灾害占有很大比例,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今年7月29日,金山屯区大丰河等河流发生的特大洪水就是典型的暴雨山洪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洪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国内外长期防洪减灾实践表明,在重视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配套建设完善的防洪非工程措施体系,才能有效地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杜绝群死群伤,进一步推动全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国家防总决定在全国山洪易发地区选择设立山洪灾害防御试点项目区,以探索暴雨山洪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防御系统。伊春市水务局局长刘霁明等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多次赴京争取,阐明我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设立山洪灾害防御试点的重要性,并最终获得批准,成为东北4省(区)惟一的试点项目区。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山区,境内河谷密布、水系发达,是黑龙江省的暴雨中心和山洪易发区。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地点选定在位于小兴安岭中段的双子河和友好河流域。双子河与友好河是暴雨中心区域内相邻的两条河流,两河流域面积共2164平方公里,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达67648人。通过对项目区气象水文要素以及对暴雨、山洪过程的监测预警,利用稳定可靠的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处理系统和预警系统,提前预知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建立骤发性暴雨山洪适时预报预警模型,探索山洪灾害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我市的《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初步方案》已通过国家防总的批准,伊春市水务局正在抓紧编制具体实施方案。试点建设工作将在明年汛前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