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树琴声声
//yichun.dbw.cn   2005-11-23 10:21:46

  东北网伊春11月2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刘岩张增玲

  

  走进新青区居民贾庆生的家,立刻会被眼前形态各异的根雕和“树琴”所吸引;听着他用各式“树琴”弹奏出的美妙音乐,不禁令人心驰神往。“树琴”,是贾庆生独创的一种用树根做主料,手工雕制而成的乐器。一个个千姿百态的树根在他的手中化成琵琶、二胡、古筝、三弦、板琴等10多种精美的民族乐器。

  与根雕结缘

  60岁的贾庆生,原是新青林业局北国林场的一名林政工作人员,每天在林间穿行,树木成了他一生中最为熟悉的伙伴。

  第一次对根雕产生兴趣,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了南方根雕艺术,让贾庆生开了眼界,才知道废弃的树根也能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他想到自己身边触手可及的树根白在山间烂掉了,动手制作根雕的想法油然而生。但因为工作忙,他的想法无法实现。每当他上山检查伐区时,看到形态奇特的树根,便喜滋滋地捡回来保存在家中。

  真正让他圆了根雕梦还是1999年,那年他工作变动有了空闲时间,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根雕创作当中。

  根雕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即利用天然的树根形态,在不人为雕刻的条件下创作出最形象的艺术品。根雕制作可不简单,贾庆生一开始便遇到了难题。首先是作为原料的树根采集很困难,受气候和土质影响,刨树根最好在春秋两季,夏天雨水大,草木生长旺盛不容易发现树根,冬季土壤冻结冰雪覆盖,不好刨根,只有春季和秋季,是采集的最佳时间。好的树根是可遇不可求的,往往漫山遍野跑上几天也遇不上一个中意的。贾庆生为了采集原材料,一上山就是一天,或捡或刨,在别人眼中当烧火柴都不愿用的树根在他眼中成了宝贝疙瘩。

  树根采回来,选形创作往往最费脑筋。有一次,贾庆生从山上捡回一个盘根错节的树根,怎么看怎么好,但究竟最像什么却说不上来。他将树根摆放到桌上,每天盯着看,一看就是一小天,足足瞅了半个月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有一天,老伴在旁经过无心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这不像只回头鹿吗?”贾庆生细一品,真像一只回头的梅花鹿,造型定好位后,他便闷头干了起来。

  根雕创作的最后一关就是取个有内涵的名字。由于根雕多为象形的,所以必须取一个最贴切、最能体现内涵的名字。往往一个名字便能将根雕的身价抬升无数倍,有的创作者为了征求一个好名字甚至登报为根雕作品征名。贾庆生也不例外,那只回头鹿他起的名字为《回顾》,两只丹顶鹤取名为《向天歌》。

  用树根制琴

  贾庆生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在文革期间他是文艺宣传队的一员。当时各林业局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新青有一支12个人组织的“乌鲁木齐宣传队”。贾庆生就是其中一员,不仅会唱歌,还会演奏二胡、笛子和三弦等多种乐器,如果某个成员意外上不了台,他都能临时救场。

  正因为当年对乐器的熟悉,贾庆生在根雕创作过程中又萌生了用树根制作乐器的想法。2003年春,他到山里去采集树根,意外发现一段筒式树根,中间空,外观像海螺,他如获至宝地捡了回来,想用它来做一把二胡。

  二胡是由音筒、胡琴杆和琴轴、琴弦等组成,贾庆生用他捡的空筒树根做音筒,把白松板磨得纸般薄当蛇皮封闭音筒,琴杆和琴轴都用树根制成,这把二胡足足制作了半年。二胡最讲究音色,贾庆生的二胡虽然制成了,可音色不理想,又改了好几回总算达到了高胡效果。

  这一次尝试让贾庆生对制作民族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摆之高雅,动之能弹。在一次上山采集树根时,他发现了一段色木树筒子,当时他就想用来制作一件大的民族乐器,便将色木树筒子小心运回家。2004年春天,他想起古筝,这个树筒的大小做古筝的音箱正合适。可他只见过古筝,没有弹奏过,更没好好观察过。为此,他专门乘车到伊春区一家乐器专卖店,与老板讲明后,用尺子量好了古筝的尺寸和比例,还要了一张说明书。

  古筝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小钢琴”,古筝非常讲究前后岳山(岳山是古筝的一种特定组成部分)的制作工艺和材质,有的贵重古筝是用象牙或云母雕刻而成,价值连城。贾庆生没有象牙和云母,他想既然琴身用树筒制成,那么岳山就用树根拼制成两幅梅花图吧,总体构思古朴典雅、独树一帜。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制作,饱含着贾庆生满腔期待和全部精力的古筝终于完工了。这架古筝长1.6米,木质原色,音色清脆,弹奏起来如高山流水,回味绵长,这架古筝成了贾庆生的最爱。

  2005年6月中旬,贾庆生带着他的根雕艺术品和“树琴”参加了哈洽会,引起轰动。小小的展台前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一连两天他都被媒体记者们追问采访。令他意外的是,他和他的树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荧屏,使他备受鼓舞。直到最后一天,贾庆生将记者们劝开,才卖出琵琶和二胡等几样乐器。

  哈洽会一行,让贾庆生信心倍增。目前,他已用树根制成了琵琶、二胡、三弦、古筝等10多种中国民族乐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坚持下去,然后把它们推向市场,赋予树根音乐的生命力。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