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7日电
——“走出大山的伊春人”续篇
林城晚报提供 经纬/文
今年八月的一天,一个高高个子、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自我介绍说:“我叫高山,是带岭区的下岗职工。三年前,我是看了《伊春日报》上刊登的‘走出大山的伊春人’这篇文章,拿着报纸到绥芬河再就业的,可以说,我是这篇文章最大的受益者……”
高山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一段思念。大家都知道,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伊春林区,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就面临“两危”的困境,木材产量大幅调减,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为了使下岗职工再就业,提高木材的附加值,提出“原木不出市”的号召,要求林区职工“靠山制材,就地加工,由粗加工到精加工”。于是,2 1个木材加工小区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1.7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使具有木材加工技术的林区下岗职工有了用武之地。但是,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原木供不应求,而且材质越来越差,径级越来越小,有些加工业户只好搬迁到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利用口岸运过来的俄罗斯的木材搞加工,实现了异地再就业。此事引起了当时的市长李延芝同志的注意,她在一次会议上说:“市委宣传部应派人去调查了解,并加以宣传。”根据李市长的指示,笔者于2002年早春,带领市直新闻单位的同志,来到绥芬河市进行调查采访,我市三千多名下岗职工,凭借过硬的木材加工技术,利用俄过境木材,在绥芬河口岸红红火火地搞起了木材加工业,不仅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收入颇丰,看后使人鼓舞,令人振奋,给人启迪。回到伊春后,我赶写了“走出大山的伊春人”一文,发表在国家和省市报刊上,去采访的新闻媒体也作了系列报道。此事在伊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有木材加工技术的下岗职工,纷纷涌向了绥芬河。然而,三年多来,那些在绥芬河异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工作和生活怎样?一直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想坐在我面前的高山不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吗?我急切地问:“绥芬河现在的情况怎样?”高山说:“绥芬河仍是林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好去处,但那里人满为患,地价太贵,我和几户业主已转移同江。同江环境宽松,地价便宜,政策优惠,可以容纳大量的林区下岗职工。”我向高山建议说:“你应该马上向市委杨书记或市政府许市长汇报,只要他们作出决策,我们就能帮你宣传和落实。”高山立即向杨书记作了汇报,得到了杨书记的赞成和支持,并作出了重要批示:“高山这种不畏艰险、勇闯市场的精神,值得我们在经济转型中宣扬和推介,必要时可请新闻媒体和劳动部门与其联系,在报道同时,也探索我市劳务输出的新的渠道。”根据杨书记的批示,笔者带领市劳动局和新闻单位才有了这次“千里访同江”之行。
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同江口岸
同江市是佳木斯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我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l70公里,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总人口l7万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方,也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
同江口岸是l986年与黑河、绥芬河同时被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同江海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先后三次开关。同江1906年建县,同时英国人在同江建立“拉哈苏苏”海关,所收关税顶对英国的庚子赔款。所谓庚子赔款,就是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屈膝投降,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的赔款是赔1900年侵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 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因此近代史把这次赔款叫做“庚子赔款”。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1958年,随着中苏友好关系的恢复,同江海关第二次开关,直到1967年“文革”期间闭关。l984年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同江,提出“南有深圳,北有同江”,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l986年同江口岸第三次开关,与黑河、绥芬河同时被确定为国家一类口岸,实行国贸、边贸、民贸三位一体,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出现了口岸热,八大联检部门直归中央,同江海关也被称为东方第一关。l987年正式开始贸易。当时,黑河用一船西瓜换回一船化肥,同江则用600吨土豆在哈巴罗夫斯克渔业合作社换回7000立方米木材。l988年边境贸易已具雏型,共有粮食、副食品、轻工、木材等50个品种,但口岸建设与外经贸不同步。到l992年再次出现口岸热,全国l8个省市在同江建立了800多家公司。1993年至l997年口岸处于低潮。1998年口岸贸易开始回升,当年进出口贸易额达4800万美元,今年可达5亿美元。
同江口岸具有七大优势:一是地缘优势。同江市经济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地区中、日、俄、韩经济核心地带,是我国沿边开放带上重要的国际口岸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对俄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窗口和桥梁,是国际物流中转、贸易及加工中心。同江素有“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之说,就是因黑龙江与松花江在此交汇后,又叫混同江,所说的“三江口”就在这里;同时也是同江至三亚公路的起点;江海联运也在此开通,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二是资源优势。同江市是农业县,而且是三江平原的末端,除土地资源外,它本身没有什么资源。然而,对岸俄罗斯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和哈巴罗夫斯克一带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总蓄积达65亿立方米,年产量可达l000万立米,通过绥芬河、同江等口岸进入中国的约500万立米,通过鞑靼海峡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约500万立米。同江口岸每年进口木材大约在50万立米到100万立米之间。三是交通优势。“同三”公路已全线贯通,客运直通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货运四通八达;国铁福前线的阳川至同江地方铁路于2005年建成通车,他们又投入7亿元,修80多公里专用线,目前已修40多公里直通西港作业区,明年修通东港作业区。他们正在积极筹建哈鱼岛至俄下列港之间的跨江铁路大桥,届时同江的铁路将与素有欧亚第一大路桥之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水路运输沿松花江(内江)上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吉林等城市,沿黑龙江(界江)上行可达黑河市,下行经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哈巴、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入鞑靼海峡,可抵达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及太平洋沿岸地区,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黄金水道”。航空运输距佳木斯机场210公里,距哈尔滨机场638公里,可以说是江海陆空立体交通。四是口岸优势。同江口岸有西港、东港两个作业区。西港距市区3.5公里,距俄下列港35公里,距哈巴港272公里,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年吞吐量达200万吨,东港位于市区东北38公里的哈鱼岛西北端,隔黑龙江与俄下列港相对,运距3公里,距比罗比詹l20公里,距哈巴港240公里,吞吐量400万吨。五是园区优势。同江已辟建木材加工园区一处,占地面积200万公顷,年加工能力200万立米,已开发l00万公顷,2006年将再开发l00万公顷,“十一五”期间还将再开发500万公顷。六是政策优势。比如:新办生产加工型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0万元至500万元的,从企业新办之日起,所得税按国家政策减收或免收三年;再比如,土地出让期按国家规定的最高年限办理,工业用地出让50年,出让金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至500万元的,出让金返还20%至40%;还比如,免收地方权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七是环境优势。同江市政府正在创建诚信政府,对外来投资者实行领办负责制,谁接待谁一办到底。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发给“外商投资证”,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外来投资者孙海,一次因着急办事闯了红灯,当他拿出“外商投资证”后,交警一边给他敬礼一边说:“下次注意,快走吧,别耽误了您的时间。”目前,同江口岸成了全省远近闻名的投资热土,各方客商纷至沓来。
最早开发同江木材加工的伊春人
同江是农业县,它本身没有林木资源,所以摆弄木头、搞木材加工,他们是门外汉,这就给一些具有娴熟木材加工技术而又下岗的伊春人提供了难得的用武之地。带岭区下岗职工高山、刘元贵等就是最早开发同江口岸木材加工业的伊春人。
提起高山还有一段故事。他大高个儿,浓眉大眼,黑红的脸膛儿,浑身充满朝气,一看就知道是个坚忍不拔的山里汉子。高山是林区运材司机的儿子,生在友好,一岁后随父母搬到带岭区。1997年他所在的林产公司解体,成了下岗工人。经过反复思考, 通过亲友筹措资金,于l999年在带岭木材加工小区建立了小木工厂,安两道锯,雇l2个人,搞起了木材加工。开始还红红火火的,但干了两年多后,由于带岭局木材逐年调减,加工原料材质越来越差,供不应求,一年只能干几个月的活,根本挣不到钱。他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开始活动了。正在这时,一向爱学习的他看见《伊春日报》上发表了“走出大山的伊春人”一文,心情非常激动,好像哥伦布找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立即拿着这张报纸,于2002年5月来到绥芬河考察。他找到了较早到绥芬河搞木材加工的翠峦下岗职工刘天顺,了解情况,参观加工厂点。中俄边境木材加工的火热场景让这个年轻人无比振奋,那沙沙地锯木声,那堆成小山似的从俄过境的优质木材,让他心里直发痒。他立马把加工厂点从带岭搬到绥芬河,安了四道锯,雇了40人,大大方方地干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是两年的时间。应该说,这两年对高山来讲,不仅完成了资本积累,更重要地是他管理木材加工的水平有了惊人的提高,在中俄边境做生意的胆量和智慧也有了飞速的增长,他那颗永远知足不满足的心又开始琢磨了。他发现,在绥芬河搞木材加工已人满为患,木材价格比较高,土地也十分金贵,干了一年的利润几乎都让土地租金吃掉了。他把眼光转向了中俄边境的另外的四个重要口岸,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和同江。经过一个月的考察比较,他把落脚点选在了同江。他认为,同江地理位置优越,各项政策优惠,发展环境宽松,服务质量优良,而且在中俄边境口岸搞木材加工,同江口岸是一块正在开发的处女地。他抓住商机,说干就干,立刻把加工厂点从绥芬河又搬到同江,在同江木材加工园区买了2.7万平米的场地,安了l2道锯,技工自己带,力工当地雇,一共l00多人的厂子又开始生产了。这时的高山,他想的不光是自己挣钱,而且想到了“两危”困扰中的伊春林区的下岗职工。因此,他又筹措了近500万元,,买了一块28万平方米的场地,辟建一处木材加工园区,能建48个车间,安96道锯,安排1500人生产。他还用80万元修了400延长米直通园区的铁路专用线,这样这个距离港口作业区只有600米的加工园区,原料用汽车运进,成品用火车发出,非常方便。他还给这个园区起了名字,叫“伊春下岗职工木材加工基地”,不是伊春的下岗职工他还不让进呢!
不仅高山这样,下岗职工刘元贵也是如此。当过带岭局贮木场原料段段长、有制材技术的他,1997年下岗后,第一个在带岭木材加工小区搞起了加工厂点,还开饭店、旅店、空车配货,安排了50多名下岗职工,一干就3年。后来与高山一样的原因,于2002年从带岭来到绥芬河,在南木材小区落脚,办起了年加工5000立米的加工厂,四季生产,还搞烘干和刨光,一干又是两年。2004年又与高山一样的原因,从绥芬河来到同江,安了4道锯,安排30余人,红红火火地搞起了木材加工,另外他新安装了14道锯,可以安排150多人,等待伊春下岗职工前来再就业。这里工人的收入也相当可观,锉锯工月工资最低4800元,大锯工2000多元,一般力工1500元左右。现在同江这块投资的热土,对具有木材加工技术的伊春林区下岗职工很有吸引力,既有用武之地,又有较高的收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可贵的长进
同江考察时,我接触了很多走出大山的伊春人,像带岭的高山、 元贵,还有上甘岭的刘克喜等。在交谈、交往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昔日的下岗职工,经过下岗后的磨练、市场经济的历练、社会实践的锻炼,已经没有了下岗初期的苦闷、徘徊和浮躁,而是事事处处透出开明、精明、文明的气息,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这种可贵的长进,不正是新世纪伊春人应有的形象吗!
伊春人向来具有红松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扰,奋发向上,荣辱与共,无私奉献”。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时,伊春人出大力流大汗,给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林区面临“两危”、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大量工人纷纷下岗时,以高山、刘元贵为代表的中青年林业职工,不悲观,不气馁,不等不靠,而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当地优势和本身的特长,自主择业, 自谋职业,自觉为国家和企业承担困难。在本地再就业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怨声载道,说三道四,而是把眼光放的更远,宁可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也要寻找到理想的再就业的天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发现绥芬河口岸木材加工人满为患,而且这个口岸将来要以进口石油为主时,他们不是被动等待,而且主动到黑河、满州里、二连浩特和同江口岸进行考察,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同江投资兴业。去年九月份高山来同江考察,当天看中,第二天开工建设,一个月后开锯,20多天就加工木材1000多立米,决策速度、工作效率相当,惊人。因为他们是私营企业,不用找更多人开会,没有那么多程序,看准就干。在刚来同江时,举目无亲,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们以诚信为本,广交各方朋友,多方征得支持和帮助,很快打开局面。难怪同江人说:“伊春人能办事,会办事”:在绥芬河他们是租场地经营,到同江后,土地价格便宜,一平方米6.1元,使用50年,他们干脆把土地买下来,去年12月份签合同,今年3月交钱,4月份地价涨了3倍,转手就挣了一大笔,这就是走出大山的伊春人善抓商机的商业智慧;在绥芬河,他们坐收木材加工,坐等客商上门买货。到了同江,他们主动到俄罗斯租场地,收购木材,租船运回,减少了购买原料的成本。他们还把触角延伸到销售环节,在北京几个大城市建立销售点,把销售利润也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他们在用工上也比较讲究,技术工人和重要力工都是从伊春带来的,一般力工雇当地的。在伊春带来的员工都是一家一家的,这样比较稳定,既不至于因为哪个员工请假影响生产,又防止了男员工长期在外出毛病;他们在同江购买了不少场地,除满足自己使用外,还出租他人,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目前,高山、刘元贵、刘克喜他们按照市委杨书记和许市长的要求,正在合计一方面把伊春还没再就业的下岗工吸引来同江,在创业中实现再就业,一方面把他们用俄优质木材生产的板方材销住伊春,支持家乡家 业’的发展。他们说:“先干两年,多挣点钱,风风光光地回伊春,为,家乡人办点实事;再干几年,挣了大钱,再回家乡投资发展。落叶归根’,伊春: 定是我们的家乡”。听到他们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我真为有这样的伊春人而骄傲和自豪。
当我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坐着汽车,沿着同三公路向家乡飞奔的时候,我心里默默地祝愿:同江口岸繁荣发展,走出大山的伊春人致富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