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图片新闻 正文
黎明湖:失落的美
//yichun.dbw.cn   2005-09-23 11:09:36
  东北网伊春9月23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见习记者 王玉梅 记者 张桃 摄影报道   在市中心区水上公园东南侧,有一片长约300余米、宽约50余米的水面 ,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游动着。水面四周绿草青青、鲜花盛开,堤岸有多边 形的装饰石条。 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黎明湖。提起黎明湖,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人 们更喜欢叫它老养鱼池。老养鱼池作为伊春城市建设的见证,已随历史的车轮经 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池水静默,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它所见到的一切。              修建养鱼池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老养鱼池的位置还是一片荒草地,上面布满塔头甸 子,其间偶有涓涓细流经过。在草地的西侧有一条河,就是上世纪80年代改道 的伊春河,有名的大甩弯子就由此处经过。后来,为了响应“兴修水利”的号召 ,由当时的黎明公社组织伊春区内的各个企事业单位职工前来此处挖养鱼池。 提起那段岁月,一些上了年纪的伊春人还清楚地记得。据曾经参加过挖养鱼 池劳动的郭俊秀老师说,那时,她在伊春师范学校上学,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去挖 养鱼池。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家里拿来铁锹、大镐、土篮等工具,排着队 来到那片荒草地。到那里一看,已经有不少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劳动了,足有几百 人。大家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地块,来到荒草地里,抡锹挥镐地干了起来。 郭老师说,当时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大家比着干,谁也不愿落后。从远处望 去,工地上人头攒动,有的挖土,有的担土,有的在为劳动中的人们端茶送水。 大喇叭里放着激动人心的乐曲,还不时地播发一些通知和人们投上去的鼓舞人心 的诗稿。他们班上的同学虽然都是不到20岁的孩子,但丝毫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同学们分工明确,男同学负责挖土,女同学负责把土运到上面去。在工地上, 大家有说有笑还不觉得怎样,可晚上回到家里后,累得连炕都上不去。可是,同 学们没一个喊累不去的,第二天依然出现在工地上,与其他单位的职工一起参加 会战。
大约经过半年多的义务劳动,终于挖成一个深约4米、长约300余米、宽 约50余米的养鱼池。养鱼池挖成后,人们从西面的伊春河引水灌到养鱼池内, 看到清澈的河水流进养鱼池,岸上的人们不禁欢呼雀跃起来。 后来,有关部门在养鱼池内放了大量的鱼苗,并派专人看护,鱼苗未长大期 间禁止任何人前去捕捞。              孩子玩耍的天堂 养鱼池建成后,吸引了不少顽皮的孩子前来,这里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那时,在养鱼池的中央有一个光秃秃的水泥台,是工作人员给鱼苗喂食的地方, 一个小浮桥与之相连。男孩子们光着小脚丫走过那道小浮桥,来到水泥台上,把 这里当成跳台,纵身从台上跃下,一个猛子扎到水里,好久才从很远处露出小脑 袋。男孩子们互相比试着,还请来人做裁判,评判谁游的更远一些。后来,因为 有的孩子不慎溺水,家长们就嘱咐自家的孩子不要再到养鱼池去玩,有的甚至把 孩子反锁在家里,不让出门。但一把铁锁怎能锁住孩子好玩的心?孩子们各自想 办法,有的从窗户跳出,有的跳障子出来,相约又来到水边玩耍。约摸家长快要 下班了,就赶紧往家里跑。 采访中,一个在养鱼池边长大、现已38岁的伊春区机关干部在向记者描述 当时的情景时,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他说,小时候能到养鱼池玩是最大 的快乐。因为堤坝是直坡下来的没有缓冲,下到水里就没过头顶,可那时候也不 知道什么是危险,水再深也不害怕,一个猛子扎进去,保准一会儿就浮上来,好 玩极了。小时候因为偷着上这儿来玩,没少挨大人的打骂,可打骂不管用。幸亏 小时有养鱼池,能时常去玩,要不然自己怎么能会学会游泳呢?
              捕鱼的乐趣 在上世纪80年中期,养鱼池的管理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夏天的时候,只 要找熟人说说,就可以到养鱼池去垂钓了。 家住市中心区的李国梁大爷今年已是年逾6旬的老人了,平时就十分喜爱垂 钓。当年他曾参加过修建养鱼池的义务劳动,也知道池塘里投放了不少鱼苗,可 那时养鱼池基本上不对外开放,虽然也想过要去钓鱼,但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后 来,恰逢有位老同学负责看管养鱼池,他便拿着钓鱼工具来到养鱼池。不一会儿 ,他就钓到了五六公斤鱼,鲤鱼和鲫鱼居多。快到晌午的时候,他发现又有鱼咬 钩了,凭经验判断,这是一条大鱼。他赶快用力往上提,可鱼在水里拼命地挣扎 ,一时还真拽不上来。几个回合之后,他看清了是一条草鱼,足有30多厘米长 ,但最后鱼还是跑了。后来,李大爷和朋友在与养鱼池一坝之隔的伊春河垂钓时 ,竟意外地又捕获了这条漏网之鱼。据此,李大爷判断,当年引水过来之后,在 坝底一定有条暗道,可供水流过,鱼可以自由地在两边来往。李大爷听朋友说, 曾有人在这里钓过4公斤左右重的鱼,但他没有亲眼见过。 冬季,一些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的人开始到坚硬的水面上凿冰窟窿捕鱼。 今年36岁的张海涛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张先生说,那时,他还是一名初中 生,家离养鱼池不远,冬季放学后,他先忙着把作业写完,然后就与邻居一起拿 着手电筒、钎子、锤子等工具来到结冰的养鱼池池面上。小伙伴们先用钎子、锤 子等工具把冰面凿开一个30多厘米见方的洞,然后,用手电筒在洞里来回照, 不大会儿工夫,鱼就开始游过来了,而且越聚越多。这时,就可以用自制的网鱼 工具捞鱼了。所谓的网鱼工具就是在木棍上绑上一块纱窗布,然后把它伸到水中 ,向外捞鱼。鱼捞上来后,先不急着往袋子装,而是往冰面上一倒,任它自己蹦 ,往往是蹦了两三下就被冰给粘住了,再用脚轻轻一踢,冻成冰块的鱼就下来了 ,然后再把它装到袋子里。张先生说,那时的鱼真是多,每网下去,都会收获不 小。有一次,他从下午4点半一直捞到晚上8点多钟,一共捡了两玻璃丝袋子鱼 回去。虽然冻得双手发麻,但那种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                历史的创伤 追忆过去,美丽的黎明湖曾给人们留下很多难忘、快乐的记忆。但进入上世 纪90年代后,因附近居民乱扔乱倒垃圾,加之污水井内的污水不断向湖里排放 ,养鱼池的容颜逐渐黯淡,失去往日的风采,并散发出恶臭,被人们称为“臭水 泡”。附近的居民们企盼着这里的环境能像从前一样美,空气还能再清新起来… … 2000年,黎明小区建成后,为了便于出售住房,也为了美化环境,广易 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对这个“臭水泡”进行改造,并为它重新取了一个 美丽的名字----黎明湖。 该公司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对黎明湖进行了清淘,又在黎明湖的四周堤坝上 修建了6座雕塑,并在沿湖的堤坝四周铺设了人行道板,重新做了护坡。为防止 附近居民继续向湖内倾倒垃圾和污水,又在湖的四周安装了铁护栏。经过近3年 的改造,黎明湖的景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湖水清澈了,空气清新了。 不尽人意的是,由于历史遗留的附近甬道上的污水排放口直接通入黎明湖, 使大量污水不断地被排放到湖里,湖水又被污染,逐渐浑浊起来。2004年, 该公司曾向湖水中加入了净水剂,投放了鱼苗,希望湖水因有净水剂和鱼苗而重 新清澈起来。但黎明湖北侧水泥路上的多个污水井内的污水排放量大大超过了净 水剂所能起到的作用,这些污水通过管道全部流入湖内,使清淘过的黎明湖再次 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 针对污水排放到黎明湖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伊春市政设施处的领导张国辉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铺设这条水泥路时,因为这里住户少等,就 把管道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当时,没有想到这里的居民会越来越多,湖水会受 到污染。 黎明湖还能再美丽吗?这是伊春人对这块曾经美丽过的地方的一种企盼,但 愿它能有重新美丽的那一天。 图①黎明湖全貌。 图②长有青苔的黎明湖。 图③通向湖中的排污口。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