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9月16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见习记者 葛婧 摄影报道
上山采(木加都)柿,迷失在山林中,又饥又渴,又累又怕,五营区居民杨振江一刻不停地坚持走着。就在杨振江体力消耗殆尽,几近绝望之时,被一位好心的鄂伦春人救起。近日,杨振江向记者讲述了迷山经历。
采(木加都)柿迷山
44岁的杨振江和妻子霍丽云都是五营区的下岗工人,以打零工为生。不久前,两人听说今年(木加都)柿大丰收,而且收购价格也比往年高出很多,两人想利用这个机会赚些钱。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杨振江和霍丽云两个人,有许多人已经早早“下手”了。五营区附近的山上已很难采到(木加都)柿,于是他们和周围的邻居,在8月21日上午,10个人包了一辆面包车到100多公里以外的上甘岭区枫桦林场的山脚下,背上筐开始采(木加都)柿。
由于山脚处的(木加都)柿都被人采了,他们要走出很远才能找到(木加都)柿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了多采一些,他们决定分散着采,并约定下午3点在分开的地方集合,一起回家。
几个人分开后,杨振江顺着一条山道一直往前走,没多远他就发现了大片(木加都)柿,边走边采,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看着满筐的(木加都)柿,杨振江非常高兴,而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也该“归队”了,于是杨振江背起(木加都)柿往回走。可是走了一段路后,杨振江发现自己好像是在原地转圈,眼看离集合的时间越来越近,而自己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杨振江开始害怕起来,他怕自己迷失在这深山老林中,害怕妻子见不到他着急。
他慌乱起来,可越是慌乱就越找不到出路。杨振江在心里告诉自己应该镇静,然后试着辨别方向,努力寻找出山的路。
众人帮忙寻找
下午3点左右,霍丽云和邻居们相继回到约定的地点,惟独少了杨振江一个人,起初大家认为杨振江可能是采(木加都)柿忘了时间,或者是去的地方离这比较远,几个人就坐在原地一边休息,一边等着杨振江归队。
转眼1个多小时过去了,山里慢慢黑了下来,这时大家的心也不再如原来那样轻松,随着天色渐暗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因为山里的野兽很多,便有人推测是不是杨振江在采(木加都)柿时遇到了什么意外,也有的人推测他有可能是迷山了……种种不祥的预感一下子向霍丽云袭来。为了能尽快见到丈夫,霍丽云和一起来的几个邻居开始在附近的林子里大声呼喊着杨振江的名字,可是他们听到的却是森林中久久不散的回音。
由于他们人少,对这片山又不是很熟悉,只能在附近的林子里找。在他们无计可施时,有人提议可以到山下的林场里找几个熟悉山中情况的居民帮忙寻找。为了能尽快找到杨振江,霍丽云和同来的邻居们赶紧跑到山下,来到林场里,把情况向枫桦林场的副场长高福说明。救人要紧,高福立即组织几个男青年到山上寻找,同时还打开了场里的广播,把音量调到最大,一遍遍地喊着杨振江的名字。两个小时过去了,天越来越黑,上山的几个青年相继回到了场里,都没有找到杨振江。
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不可能再到山上找人,为了保存体力,霍丽云和邻居们只好坐车回到五营,准备第二天再想办法接着寻找。
8月22日,霍丽云和前一天采山的几个伙伴起了个大早,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寻找杨振江的事,有人提议应该带着扩音喇叭,因为大家嗓子喊出的声音毕竟音量有限,用扩音喇叭声音就会更大些,这样杨振江就更有可能听到;也有的人建议应该带上鞭炮,到山里的时候放上几个,杨振江听到后,有可能循着声音走回来。大家把能想的办法几乎都想到了,几个人又包了一辆车,带上喇叭、鞭炮等东西,再次来到枫桦林场。在他们来到场里的时候,高副场长正组织人要到山里寻找杨振江。
经过研究,他们把寻山人员分成了三组,分别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寻找。这些人在林子里面有的边走边用扩音喇叭喊杨振江的名字,有的放鞭炮,可是仍没有杨振江的回音。
在走到一个山坡时,霍丽云兴奋的尖叫声引来了大家的注意,大伙都围了过来,原来霍丽云在一个树根底下发现了一个空的黄果树牌烟盒。霍丽云把烟盒拣了起来,眼睛里闪着泪花,高兴地对在场的人说:“我们家老杨就是抽黄果树牌烟,这个空盒一定是他留在这的。”大家根据霍丽云的分析,又重新研究对策,根据烟盒的位置他们判断,杨振江极有可能是沿着眼前的小路下山的,于是大家顺着这个方向找去。
早上8点多进山寻找,直到下午5点多,寻山的人才从山上回来,大家的表情都十分凝重,因为到那时为止,杨振江已经迷山近30个小时了,仍没有一点消息。由于杨振江迷山的时间过长,而且山里又经常有黑熊、野猪等野兽出没,所以人们对杨振江的处境十分担心。
怀着失望的心情,霍丽云和同伴们再次回到了五营的家里。
事后,霍丽云告诉记者,虽然她当时没有再上山找丈夫,但她一直呆在家里,守在电话旁边,寸步不离,希望能接到丈夫报平安的电话。
被困山林中
在人们寻找的同时,杨振江没有放弃努力,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出去,因为家里还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在等着他。一定要努力找到出路,走出这片森林。
在杨振江走下山不久,突然发现在自己的前方有一条土道,根据经验,估计这一定是一条运材道,如果顺着这条运材道一直走下去,他想自己一定可以遇到人家,走出森林。
这条运材道的出现,让杨振江已经昏暗的眼前突然亮起一道曙光,身上也有了劲。说走就走,杨振江背起柿走上了运材道,借着月光朝前走去。
时至傍晚,再加上一天的奔走,早上吃的饭早已消化完了,杨振江是饥寒交迫。摸摸早上出门时带的两张饼和一个馒头,他不觉地咽了几口唾沫,感觉它们简直比山珍海味还香。伸手拿出一张早已冰凉的饼,杨振江把它放在嘴边,刚想咬下去,突然停了下来,他想,现在就剩这点吃的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去呢,万一把粮食都吃完了,还没能走出去怎么办呢?想着,杨振江把放在嘴边的饼又放回了兜里,饼和馒头暂时还不能吃,而他却饥肠辘辘,如果再这么饿下去也没有力气继续走路啊。就在杨振江万分焦急之时,他突然想到了身后还背着白天采的(木加都)柿。“用这些(木加都)柿也可以充饥啊!”杨振江想着,于是他便把筐放下来,一边赶路一边用(木加都)柿充饥。
夜晚的森林静得可怕,就在杨振江借着点点月光慢慢前行的时候,寂静的夜空突然被一声嚎叫打破,听着越传越近的嚎叫,杨振江浑身都在哆嗦。他想,在上山之前就听说现在山上有黑熊、野猪等野兽出没,此时森林中传出的叫声不会就是它们的吧?为了避免碰到野兽,杨振江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他想尽快离开这里,离这嚎叫声越远越好。为了给自己鼓气,让自己不害怕,杨振江边走边哼着小曲。伴着透过树枝的月光,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走到了运材道的尽头。
看着运材道的尽头,再看看四周不见边际的草塘,杨振江再次陷入绝望,这里惟一的一条路就是往回走的路,而自己都已经走出这么远了,是绝对不能再走回头路的,但也不能在这坐以待毙呀,杨振江咬了咬牙走进了草塘。进了草塘后,杨振江才知道自己先前想的实在有些简单,草塘内的水没过膝盖,塘水不但冰凉刺骨,塘内的草也有一人多高。忍受着冷水的侵袭,杨振江在草塘内艰难地行走着,因为他知道,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鄂伦春人及时相救
月亮下山,太阳慢慢升起,天渐渐亮了起来,杨振江也在冰冷的草塘中趟了一夜。虽然还没能趟出草塘,但是看到天亮了,恐惧劳累的杨振江心里又燃起一点希望,他一边走一边呼喊,希望附近能有人听到他的呼喊声,把他救起。
筋疲力尽的杨振江发出的声音慢慢变得微弱了,疲惫不堪的他真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但是看看四周的草塘,自己又能在哪里休息呢?就在他几近绝望之时,不远处的脚步声令他兴奋不已,杨振江竭尽全力朝脚步声传来的地方喊着,与此同时,杨振江也得到了回应的声音。顺着呼喊声,杨振江终于看到了前方的人影,那个人也在听到呼喊后,立即朝他跑来。见到真的有人来救他了,杨振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那个人把浑身湿透的杨振江从草塘内“捞”了上来,并且背着他回到了1公里外的家中。此时,已是8月22日早5时左右。那个人告诉杨振江,他叫莫双武,是鄂伦春人,在红星林业局库思特林场以打猎为生。由于常年打猎,莫双武练就了好耳力,听力要比一般人灵敏,在早上起来后,莫双武隐约听到很远的地方有声音,于是他便循着声音传出的方向找去,没想到因此救了人。莫双武说,由于现在是采山季节,迷山的人特别多,就在前两天他还曾在这附近救过一个人。他说,这方圆百里内就住着他一个人,幸亏杨振江走对了方向,要不然还不知道要走到何时呢。
看到杨振江全身都湿透了,莫双武找来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还亲手给杨振江做了小鱼面片汤。看着香喷喷的小鱼面片汤,杨振江足足吃了三大碗。
由于家里还有很多人惦念着,杨振江一刻都不敢耽误。体会到他回家的迫切心情,莫双武牵来两匹马,打算把杨振江送到有公路的地方。临行时,莫双武要给杨振江50元钱,让他在有公路的地方坐车回家,知道莫双武赚钱不容易,杨振江说什么也不接受救命恩人的钱,两人为此争执了好一会。最后杨振江只好让莫双武帮忙在路上采点(木加都)柿,等走出去的时候把柿卖点钱,再坐车回家。见这也是个好主意,莫双武也欣然地同意了。
骑马走了5个多小时,莫双武终于把杨振江送到了有公路的地方,并一直陪着他等到有经过此地的车。8月22日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一辆拉着五六个人的四轮车驶来,莫双武拦住了车,并向他们讲述了杨振江的经历。听了莫双武的一番话,几个人连忙招呼杨振江上车,并保证一定会帮助他回家。
原来车上的几个人是附近红星林业局樟河林场的居民,也是上山采(木加都)柿的。在了解了杨振江的经历后,几个人都非常热情地招呼他,还把他请到家里。在到了居民家后,杨振江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向妻子报了平安。在樟河林场,杨振江把(木加都)柿卖了20多元钱作为路费,于8月23日中午辗转回到了家中。
在记者来到杨振江家中时,霍丽云说,由于杨振江连续奔走,还趟了一夜的草塘,回来后,他的双腿都肿了,现在只能在家中修养。
杨振江激动地对记者说,他这次能平安地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得多谢鄂伦春人莫双武的及时相救和红星林业局樟河林场的那些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在家休息的杨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