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9月9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记者王乐文 徐尚宏摄影
遭受8月29日风灾的五营森林公园近日已经重新开园,迎接游人,但是损失惨重的松香桥和天赐湖游步道暂时还在封锁之中,公园为游人重新设计了旅游路线。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内正准备挑选新的“红松王”,尽快建立新的景观。据当地林政、资源等部门初步统计:五营森林公园受灾面积1235公顷,3531株树木受灾,其中受灾红松多达1607株。
6日,记者来到了五营森林公园附近的丽林实验林场。这个林场在“8·29”风灾中也惨遭重创。记者在高副场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天然红松蓄积丰富的林场施业区,看到被风刮断的树木比比皆是,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白桦、椴树……这些原本高大威武的树木,在猛烈的风灾中倒下了。与五营森林公园相比,这里的景象更惨,树木多是成片被吹倒,倒下的红松直径多在50至60厘米之间,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是材质最佳的时期,相当于人的壮年时期。施业区中有13个位于西南坡的林班在这场风灾中受损严重,其中最惨重的是毗邻的26、29、31林班。31林班原本是一块郁闭度0.5的林地,现在因大片的树木倒下,已经变成了一片疏林地!
风灾发生后,林场马上组织了6组工作人员,上山进行定点调查和疏通运材路。经初步调查,受灾面积达3000公顷,受灾株数8000余株,受灾蓄积量约7000立方米,其中红松占80%,受灾最大红松胸径达到78厘米。
看过风灾现场,记者采访了市林科院副院长张佰顺,他是五营森林公园遭受风灾的现场目击者。当天发生风灾时,他正陪8名外地来的科研人员在五营森林公园里考察。他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仍然感到后怕:那天他们是下午3时进入的公园,是公园的最后一批游客。当走到望塔附近时,天开始下雨,他们跑进山神庙避雨。不一会儿,就看到了闪电,还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当时觉得不同的是,这“雷声”发闷,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响声会是大树倒下的声音。大风过后,他和同伴们走出山神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粗壮的大红松砸断了游步道,刚刚留过影的“红松王”只剩下了粗壮的断根。一行人艰难地绕过断树,胆战心惊地往山下走,直到遇到救援队伍,才放下了心。
张副院长分析说:大树被风连根刮倒这种情景在天然林中比较常见,天然林中的一般倒木都是风倒木,尤其冷杉等浅根系树种,极易发生风倒现象。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市林科院后身的山坡上就有一片20多年的落叶松林在大风中成片倒下。但是作为深根系植物的红松被吹倒,这种现象很罕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红松是森林的顶极树种,大风刮来时,它首当其冲地护住了其他树木,受力最大;二是因为北方的石层、冻土层等使红松无法深深扎根,多数根系横向发展,所以在大风中也未能幸免于难。至于粗壮的“红松王”也倒下了,是因为它已经是棵过熟树木,就像一个老人,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