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24日电
8月12日,对秦绪良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这天他的儿子秦松岩和女儿秦天琪分别接到了吉林大学和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含辛茹苦供养的儿女都将成为大学生了,这对秦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接到通知书的当天,一家4口人喜极而泣。
秦绪良是乌马河区胜利委的普通居民,他和妻子周桂敏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巴,但善良、勤劳的夫妻俩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他们有一双懂事、乖巧的儿女。
秦松岩刚出生时,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地生病、吃药打针,令家人很担心。秦天琪出世后,秦松岩的身体总算有了些许改变。家庭的贫困使兄妹俩从小就很懂事,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花钱上过一天补习班,也没吃过一次营养品,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女儿秦天琪上初中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当时邻居和周围条件好的孩子都在补习班学习英语,有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补习英语,有的家长还把孩子送到市中心区的补习班学习。当时,也有邻居好心地劝周桂敏:“你家孩子肯学、成绩又好,赶紧找个英语补习班吧,现在孩子都从小学习英语,别因为英语不好,耽误了孩子以后考大学。”周桂敏心里也很着急,作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人后,但以打零工为生的夫妇俩供养两个孩子上小学已十分吃力,哪有多余的钱送他们去上补习班啊。兄妹俩十分懂事,劝父母不要为这事着急,说他们会自己努力的。
令周桂敏欣慰的是,自女儿天琪上初中开设英语课后,她的英语成绩就非常好。初三时,女儿还代表学校参加由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并获得初三年级组三等奖。今年高考,天琪英语成绩达128分。
家庭条件不好,不但没让两个孩子感到自卑,相反却锻炼了孩子的毅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德。哥哥秦松岩从小就自己补袜子、钉纽扣。衣服坏了,他见母亲工作辛苦,总是自己悄悄地缝补。有时,妹妹的袜子破了、纽扣掉了,他也悄悄地拿过来缝补上。在吃饭、穿衣上,两个孩子从不与人攀比,总是能将就就将就,不让父母为难。
周桂敏在外打工时,有些人听说她家孩子学习好,很羡慕,还把家里的旧衣物拿给孩子们穿。对于好心人捐助的衣物,兄妹俩从不挑剔。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许多高三学生都吃营养品。有人劝松岩和天琪的父母也给孩子补补,说孩子每天学习那么辛苦,别累垮了。周桂敏的心被说活了,她说:“别人家的孩子离高考还有3个月就开始补,咱们补不起,剩下半个月时,咱们也补一补。”对母亲的提议,两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见母亲坚持要买,小天琪急了,她说:“咱家条件不好,就不要和人家比了,不吃营养品,不一定就考不出好成绩,你要硬是给我们买营养品,我们压力大,反而会考不好。”结果,周桂敏没给儿女们买营养品。
从小到大,两个孩子几乎没吃过零食,他们的伙食几乎就是米饭、馒头。天琪上初三那年去市中心区参加英语竞赛时,许多孩子都是由家长陪着去的,当时,周桂敏正忙于打工挣钱,舍不得耽误工,简单地对女儿嘱咐几句后,就让女儿自己去参加比赛了。女儿回来时,对周桂敏说,那些孩子都是父母陪着去的,而且都大包小包地拿了很多好吃的。闻听此言,周桂敏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天琪说过就拉倒了,再也没有提过这些事。
两个孩子学习好又懂事,让父母十分欣慰,夫妇俩常常互相鼓励,就是再累再苦也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只要孩子不放弃求学,他们也决不会放弃。
然而,靠打工挣钱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终究是件不容易的事。自兄妹俩考上市一中后,父母的收入明显不足。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妇俩把自家的房子卖了。
兄妹俩住校费用很高,为了节省开销,秦绪良夫妇俩在市一中附近租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又小又破,夏天热得受不了,冬天因室内温度太低,屋内的水缸每天早晨都冻有一手指厚的冰,要用铲子凿开冰才能用水做饭,室内就连豆油都冻得倒不出来,晚上睡觉时,4口人只好挤在一铺炕上。尽管条件艰苦,可两个孩子的学习始终没有耽误过。由于寒冷,秦松岩患上了慢性上颌窦炎,平时憋得难受不说,一着急上火就呼吸困难。高二期末考试那段日子,松岩因学习紧张病情加重,经常憋得睡不着觉。周桂敏几次领松岩到医院看病,医生坚持说要做手术,可手术费需要近2000元,最终只得放弃。孩子的病成了周桂敏的一块心病,为此,她加紧打工,希望多挣点儿钱,好给儿子积攒手术的钱。可事与愿违,2003年春季,周桂敏在给一雇主做家政服务时,不慎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当时就昏过去了,醒来后,很长时间失去记忆。也就是从那时起,周桂敏经常头痛,不能再干重活。
眼下,离两个孩子报到的时间越来越近,可报到的学杂费仅凑了一少部分,除了卖掉的房子,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夫妇俩为此愁眉不展。可两个孩子却乐观地开导父母不要发愁,坚信这个难关一定能过去,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有好心人就会有希望。
图为求学虽然艰难,但一家人并未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