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网上求职 留个心眼
//yichun.dbw.cn   2005-08-24 10:44:47

  东北网伊春8月24日电

  近年来,网上招聘作为流行的求职渠道,以其效率高、信息广、针对性强等优点,成为很多企业人才招聘的首选。网上的信息量大,可供选择的机会多,也吸引了许多求职者参与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让许多人成功地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网络虚拟的特点行骗,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骗子精心制作的陷阱里。

  目前,正是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一些非法网站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等违法活动。虽然网上求职方便、快捷、新颖,但要加深了解。如轻易相信对方,上当受骗在所难免。

  谎称培训

  被骗300元培训费

  翠峦区的小李,今年大学毕业,网上求职时,看上了一家海南的公司。该公司称,由于业务拓展,诚聘业务员5名,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按照该公司提供的电子邮箱,小李将简历发送过去。很快,该公司给他回了一封邮件,称小李的各项标准和专业都符合公司所要招聘业务员的标准。但上岗前业务员必须进行培训,考虑到小李家不在海南,路途遥远,公司优先照顾,可以先在家学习有关教材,再来海南参加培训。但是按照该公司规定,必须汇教材费、求职费共300元。小李按照公司提供的账号,汇了300元,可是等了一个月,也不见有教材汇到,小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应聘空姐

  照片上色情网站

  比起小李的遭遇,市中心区的王某就更气愤了。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王某经常注意网上各类招聘启事。今年3月份,她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则某地招聘空姐的信息。信息内容是:某航空公司招聘空姐,要求身高165厘米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应聘者出示近期短袖、低领照片一张。后面附加一条说明:由于招聘空姐要求严格,着夏装的裸露部位不能有疤痕,要求应聘者必须按要求提供照片,否则不予受理。

  王某看到这则招聘启事后非常兴奋,因为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飞上蓝天,当一名空姐,自己的条件又符合招聘要求。于是刻意打扮一下,穿一件浅黄色的低领夏装照了一张“明星照”,然后发到了对方的信箱里。可最近一段时间,王某经常在自己的邮箱里发现色情邮件,通过这些邮件,她惊奇地在几家色情网站上发现了自己的照片。王某不禁惊叫,那不是自己应聘空姐时发到招聘网站上的照片吗,怎么上了色情网站呢,下面还有图片说明:“春色乍泄”、“玉女风情”,这一行行露骨的描述让她既羞辱又气愤,想让照片在色情网站消失,又不知道该找谁,回头寻找当初应聘的网站,已经不见了踪影。

  求职信息

  引来电话骚扰

  在服务行业工作的常女士,最近被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弄得焦头烂额。这些电话号码都是外地的电话号,电话一接通,对方就迫不及待地问常女士同一个问题,是否愿意从事“特殊服务”。更让她吃惊的是,对方对她的年龄、姓名、住所等情况了如指掌。

  常女士不禁感到奇怪:这些陌生人怎么知道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原来,常女士前不久在网上发布了求职简历,把电话号码、姓名、家庭住址都一一进行了登记。麻烦竟来自网上发布的求职信息。

  测试能力

  被骗劳动成果

  市中心区的小张,去年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翻译的广告。他按对方提供的邮箱发去一封应聘信,很快就有了回音,对方称想考验一下小张的水平,于是先发来一篇文章让他翻译做测试,两天以后,小张被告知:我公司十分欣赏你的能力,你已经被我公司录用了。双方达成协议,对方通过网络将需要翻译的东西发到小张的邮箱,小张翻译完后再发送回去,每翻译1000字100元酬劳,月底结算,对方通过小张提供的账号汇酬劳。

  于是,小张通过网络为对方翻译了不少文件,但到了该结算酬劳时,对方却迟迟不将钱汇入他提供的账号。小张再发去邮件询问,可对方再也没有答复。小张这才知道,自己被黑心的骗子摆了“一道”,花了大量的时间查资料,去图书馆,用心血翻译出来的文章被骗走了,可到头来却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被黑心骗子利用了一个月。

  资料被卖

  应聘者被欺骗

  在家待业的陈某,在网上看到河北某校招聘教师,于是填写了个人详细资料发到了对方的邮箱,填完资料以后,陈某总是接到莫名其妙的邮件和电话,询问他是否在找工作,当业务员行不行?当推销员行不行等等。

  陈某很奇怪,自己在求职信上明确说明了自己应聘的职业是教师,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无聊的电话,这些人又是怎么知道他电话和邮箱的?后来陈某才知道,自己的资料被卖到了中介公司,这些人都是通过中介公司了解到他的情况的。

  网上骗子

  伎俩层出不穷

  据了解,网上求职主要有四种欺诈行为:骗财、骗色、骗劳动、骗资料。

  第一种是骗钱,许多人在招聘网站上,按照招聘单位的要求,寄去一定数额的求职费或资料费、报名费、培训费后,苦苦等待被录用,可一段时间后,并没有任何消息,最后才知道被骗;第二种就是骗色,一些不法网站要求应聘者提供照片,然后发送到色情网站赚钱,或者索取应聘者电话号码,出售给他人进行骚扰;第三种是有人看到了网上的招聘信息,向对方的邮箱发去应聘信,对方很快回信,要翻译指定的文章,编些指定的程序或者搞个指定设计来测试一下能力,将成果寄出后便再无回音;第四种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应聘者详细资料出售给中介公司牟利。

  网上求职

  注意自我防护

  网上招聘,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但是网上也存在着诸多陷阱,比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这些都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识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供求信息,这些信息的可信度一般较高,而社会上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站就难以保证。由于网络的安全性很难保证,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造成损失。应聘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发送简历前,先对招聘单位进行确认,或者尽快与相关人员接触,以便确定真实性。

  据了解,正规网站在刊登人才需求信息时,都会仔细验证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要求对方能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办理人员的身份证件以及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等,严防虚假信息的发生。因此,在网上求职时,应尽量寻找那些比较正规、知名的网站。凡是附加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的网站,一定要提高警惕,正规网站一般不需要附加费用,填写个人资料,要注意必要的保留,最好留下邮箱地址。

  网上求职方便快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严格规范,一些职能部门也没有现存的经验和采取相关的举措去进行有效治理。因此,应聘者一旦权益受到损害,谁也找不着,更没人负责。另外,网上违法诈骗活动隐蔽性很强,要想抓到这些不法分子很困难,所以求职者对网上招聘要持谨慎态度。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