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19日电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翠
峦区委、区政府在抗联遗址——翠峦南山脚下,修建了一座“老营盘”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8月15日举行揭幕仪式。在老营盘公园中心,在树木环绕中,一块天然的驼峰状的石头,上面题写了“老营盘”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石头的背面刻有520字的碑文。
“老营盘”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李兆麟和冯仲云领导的抗日联军在翠峦区南山脚下建立的一处大本营,作为抗联战士宿营、休整、伤病员疗养的敌后根据地。
抗联根据地
在哈伊公路18——19公里处,老营盘公园依路而建,占地面积50多公顷。“老营盘”纪念碑庄严地矗立在公园的中心;公园内有荷花池、养鱼池,是喜爱垂钓者的好去处;木制的凉亭用茅草铺的顶盖,并配有石桌、石椅;公园内用沙石铺就的甬道,直通密林深处……
据翠峦区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会长刘继永介绍: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很快攻占了东北,并妄想把东北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投入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坚持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1934年2月22日,中共中央给满州省委发出指示,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根据地问题,伊春林区当时人烟稀少,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是抗日联军同敌人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抗日战争期间,抗联三、六军将士主要活动在汤旺河、诺敏河、呼兰河、安邦河、欧根河、依吉密河一带,并建立了政军干校、医院、枪械所、仓库、被服厂等后方基地。“老营盘”就是其中一处典型的后方根据地。
1936年5月至1937年10月,在抗日战争进入极度艰难的时刻,由李兆麟、冯仲云领导的抗日联军,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翠峦南山脚下建立了一处大本营,即“老营盘”,作为抗联战士宿营、休整、伤病员疗养的敌后根据地。这里还兼有被服厂和物资库存,中共北满省委机关也临时在此办公,冯仲云就是当时的北满省委书记。
当时“老营盘”的通道有3条,一是铁力翻山后沿幺河到黑瞎岗到此;二是由南岔——金山屯——伊春——“老营盘”;三是由此沿翠峦河——扶育河——绥棱,这是当时的红色通道。据原翠峦森工分局公安派出所第一任派出所所长张玉才证实:1952年10月,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带领4名警卫员来翠峦,寻访当年由他亲自建立的抗联根据地,张玉才受局领导指派,陪同前往。当时坐大卡车到南山脚下,下车后步行约两华里左右,找到两栋朽木残存的半地窨子木刻楞房子,冯仲云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当年抗联战士住过的大本营,大家都叫它‘老营盘’。”
联军学校第三期遗址
1986年8月3日李兆麟夫人金伯文、抗联老战士(抗联军校第三期学员)张凤岐,在原市人大副主任高玉林、原市委党史办主任陈宝库陪同下,专程到翠峦寻访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第三期遗址。在“老营盘”这个地方,张凤岐同志肯定地说:“抗联军校第三期就是在这里办的。”
抗联军校是1936年12月从伊春河畔迁到翠峦南山“老营盘”的。1937年6月停办了,在半年时间里,培养了70余名抗联干部和9名无线电讯人员。校长赵尚志、代教育长侯启刚、总务主任李静宇。据学员张凤岐回忆,在军校,课程以政治课、军事课、文化课为主。政治课讲《资本论》、《中国近代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军事课讲《人民战争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讲毛泽东同志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战略;文化课主要把识字、写字作为重点。当时的生活环境十分艰难,学员每人发半支铅笔、半张白纸,基本上都用桦树皮代纸,学员每天必须学会35个字。教官要求每个学员,早晨学的晚上要在黑板上写出来。吃的是玉米面、橡子面,还时常断粮,靠山野菜充饥。
金伯文寻访“老营盘”
为进一步考证“老营盘”的历史,刘继永会长与副会长蔺善宝、李玉芹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获得大量珍贵资料。关于抗联政治军事学校校址问题,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王晓兵《关于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几个问题的考证》一书中说:伊春军校第三期后一阶段,由于敌人对小兴安岭根据地的侵犯,先后迁到乌敏河畔和翠峦河畔。关于伊春军校的翠峦校址,据查,1952年冯仲云到伊春视察时曾认定在翠峦南山(现建材厂路南两公里处),冯仲云说:“这是第三期结束时的校址,那时这里还是北满省委机关所在地,还设有物资仓库等。”
关于“老营盘”是抗联战士宿营、休整和伤病员疗养的后方基地问题,灯塔县文史资料第二期《李兆麟将军史料专辑》第29页记载金伯文的一段话:“几天后,我和兆麟赶到伊春翠峦抗联的一所军官学校,兆麟同志在这儿派部队带上粮食火速去接应伤员,我们在这里边休息边等伤员们到来,待伤员全部安顿好后,兆麟又带上我和于桂珍回汤原县汤莉川三军被服厂了。”这就说明,当时“老营盘”对抗日联军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金伯文、张凤岐寻访抗联“老营盘”和政治军校遗址后,还回忆了当年艰苦的斗争环境,老营盘作为抗日联军后方基地的历史功绩,还肯定了在保险坝东边设有一个哨卡,公开是一个猎户窝棚,其实是专为“老营盘”放哨的。
刘继永会长在谈到“老营盘”的功绩时不无遗憾地说:“老营盘”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它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由于我们认识较晚,没能在抗联将士健在时作详尽的了解,所以很难说明“老营盘”功绩的全部。
另据翠峦开发建设初期的老同志回忆,上世纪50年代,在贮木场南侧的森林里,有抗联战士的坟墓,每个坟墓前都有刀刻的木头碑文,最高的职务是排长,其余都是战士。这充分证明在翠峦这片土地上,抗联战士与日寇进行过战斗,有些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老营盘”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意义重大,它铭记着中华民族那段苦难岁月,蕴含着一种激励人们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无穷的力量。
历史的车轮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老营盘”作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耸在世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