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8月15日电 从2003年的600万袋发展到2004年的2400万袋,到今年的5600万袋,新青区把袋栽黑木耳作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头戏,举全区之力强力推进,促进黑木耳产业跨越式发展,3年实现三级跳。仅此一项,该区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近5000万元,季节性安置人员就业5000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认知度的不断提高,黑木耳市场形势看好。发展袋栽黑木耳的主要原料是阔叶锯末,而该区每年伐区产生的剩余枝丫材至少在两万立方米以上,发展黑木耳生产具有巨大的优势。于是,从2003年开始,该区把发展袋栽黑木耳生产确定为发展自营经济发展中的主打产业,全区党、政、工各级领导齐上阵,他们深入到林场所、街道社区,甚至是来到职工家中,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地计算种植黑木耳的经济账,并在区委全会、区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职工代表大会等大型会议上进行反复的宣传和动员,对发展袋栽黑木耳产业作出详细的安排部署,使全区所有种植袋栽黑木耳的职工群众迅速走出了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的传统模式,形成全民参与、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发展袋栽黑木耳的过程中,该区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物资等方面提供支持。他们把闲置的校舍和部分空厂房提供给职工群众发展黑木耳种植,不收取任何费用;当职工群众需要小杆子制作晾晒黑木耳架时,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安排制作,发放到种植户家中;3年来,他们还为职工群众种植黑木耳协调小额贷款累计达2300万元,调动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黑木耳产业规模的扩大。在全区发展黑木耳产业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勇当先行者、领头雁和带头人,他们用自己种植黑木耳喜获丰收的现身说法,引领更多的职工群众投入到黑木耳种植的行列中来,日前,该区已有20万袋以上的大户130多户。
随着袋栽黑木耳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区在技术服务和科技管理等方面投放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继成立了食用菌技术推广站、食用菌综合服务站和黑木耳协会等。多次聘请省、市多家食用菌科研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到新青办班讲课,3年来共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2000年6月,在市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区大力推广了袋栽黑木耳节水微喷技术,到今年已有85%的种植户使用了这项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黑木耳业的含金量。他们还建立健全了营销网络体系,成立了营销公司,开通了营销和技术服务热线,并在新青区信息网站上建立了黑木耳营销宣传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