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严打“邮寄毒品案”
//yichun.dbw.cn   2005-06-24 15:06:34
 东北网伊春6月24日电
 近年来,大家对邮政特快专递已不陌生,它是邮政部门为用户提供的
一项传递速度最快的邮递类业务。
    邮政特快专递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可有一些不法之徒把目光盯上了邮政特快专递,利用这种方式,干起了运毒、贩
毒的非法勾当。
             邮寄毒品接二连三
    2004年4月16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电话骤然响起,省禁毒总队有
关负责人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刘伟说:“根据广州警方提供的情况,由
广州邮寄到铁力市一特快专递内可能藏有毒品,具体情况马上给你们传真过去。
”随后,省禁毒总队的传真到达,内容主要是:该包裹内藏有药丸80粒,白色
粉末170余包,收件人为铁力市某安装公司王泽亮。
    “利用特快专递运输毒品,已经发展到我市了吗?”刘伟心里一边盘算着,
一边迅速召集民警,开始对传真内容展开研究和分析。第一次面对邮寄毒品案件
,让这些在禁毒工作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民警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生怕让不法
分子溜掉。于是,大家踊跃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经过共同努力,初步确
定了行动方案。
    随后,副支队长刘伟和民警姚立波赶到了铁力市,与铁力市公安局有关人员
交流了情况,并对收件人王泽亮展开了秘密调查。经过调查得知,王泽亮,女,
30岁,其丈夫张雷,31岁,家住铁力市铁力镇。紧接着,一条重要线索又浮
出水面:王泽亮有个堂兄在广州打工。
    会不会是堂兄和堂妹共同买、运毒呢?大家心里都出现了这样的疑问。
    4月17日一大早,禁毒民警们最后确定了行动方案。在铁力市邮政局,民
警们向邮政部门领导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希望得到配合。邮政部门对此十分重视
,当即表示:一定尽全力配合公安机关,不让特快专递成为毒品流通的渠道。
    在公安、邮政有关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将来取特快专递的王泽亮抓获,并在
包裹中搜出“摇头丸”80粒,“K粉”172包。在突审中,王泽亮交代了通
过在广州的堂兄提供货源,与丈夫张雷共同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随后,张雷被
抓获,根据夫妻俩的交代,又将参与贩毒的绰号叫“大春”的人抓获。
    我市第一起邮寄毒品案告破,民警们在高兴之余,也清楚的意识到:这种案
件继续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果不出所料,2004年6月1日,市公安局禁毒支
队又收到省禁毒总队的情况通报:一从广州邮往我市新青林业局某林场的特快专
递内可能藏有毒品。

    在新青警方的配合下,经过调查摸底发现,收件人是林场年轻的女会计,社
会关系非常简单,直接参与运输毒品的可能性不大。民警们分析可能是收件人替
人接收。特快专递到达新青后,民警化装成邮政工作人员,在邮政营业厅等候收
件人来取。收件人拿到特快专递后,立刻拿出手机拨打电话说:“你的包到了,
来邮政局门前取吧。”民警们跟着收件人走出了营业厅,不到3分钟,一名男子
乘坐一辆出租车来到收件人跟前,就在该男子接过特快专递的一刹那,民警们将
其抓获。在包裹内搜出了217粒“摇头丸”和一包“K粉”。经审讯,犯罪嫌
疑人蒲家君交代了通过在广州打工的朋友张某购买毒品的犯罪事实。而那名年轻
的女会计并不知道情况,只是帮忙收取包裹。
    2004年8月5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又在铁力市一特快专递内截获“摇
头丸”100粒,冰毒片12粒,并将犯罪嫌疑人王涛和冯媛媛抓获。二人交代
,毒品是从在广州市天河区打工的李某处购买的,竟然是为了在两人举行婚礼时
给朋友们“潇洒”一下。
           “新兴”毒品  危害巨大
    从这三起案件来看,通过特快专递邮寄的毒品主要为“摇头丸”、“K粉”
和冰毒片,而这三种毒品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民警姚立波详细地做了介绍:
    这三种毒品都属于继海洛因之后比较流行的“新兴”毒品。“摇头丸”的化
学名称是“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简称MDMA,是“冰毒”的一种衍生物,
俗称“迷魂药”、“蓝精灵”,外观为多种颜色的药片。在美国吸毒群体中被俗
称“Ecstasy”或“Adam”,滥用者多为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摇头
丸”的作用机理与基丙胺、甲基苯丙胺相同,但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比后两者强
度更强烈,更刺激。欧洲一些国家大量非法生产和贩运“MDMA”,在英国夜
总会和通宵舞会中使用。意大利夜晚发生的许多暴力事件都与滥用“摇头丸”有
关,其滥用后极度兴奋,出现幻觉,全身会几个小时不停地摇摆、耸肩、扭臀,
即使音乐停止后仍在继续。兴奋后转入极度疲劳,全身骨骼、肌肉酸痛,处于休
克、昏迷、精神障碍、焦虑、情绪抑郁以及精神、神经错乱状态。躯体中毒症状
表现为不自主咬牙恶心、出汗和视物模糊,有时有过激行为。
    “摇头丸”对社会的危害更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期滥用后极易出现无端的
脾气狂躁和愤怒,并产生暴力倾向,因滥用“摇头丸”而诱发杀人、打架斗殴、
强奸等恶性暴力案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正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
大的危害。

    “摇头丸”一流入我国,就迅速波及到了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近
两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各类毒品案件中,吸贩“摇头丸”的案件更是呈势头猛
增的趋势。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贩卖、吸食苯丙胺类毒品“摇头丸”及提供贩吸
场所的行为,与贩吸海洛因等其他毒品一样都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冰毒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因形状像碎冰而得名。吸食冰毒能使人呼吸脉搏急促、判断力失准、重复怪异
行为、情绪不稳、产生幻觉、突如其来的恐慌或被害妄想。主要症状为情绪严重
不稳、过度活跃、狂乱、恐慌、容易激动、昏迷、脑血管爆裂、引发急性心脏衰
竭、睡眠失调、体重不正常地下降、皮肤受到损害,并同时出现精神紊乱、幻觉
、幻听、怪异思想及被害妄想的精神病状态。吸食者常出现狂燥症、自杀及自毁
行为、暴力倾向。同时也会减低其自我抑制能力,导致失去对危机的警觉性,令
人产生极强的依赖性。 
    “K粉”的化学名称叫“氯胺酮”,其外观为纯白色细结晶体,在医学临床
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2003年,公安部将其明确列入毒品范畴。因英文名
前面有一个大写的K,然后很多人叫它“K粉”,现在一般是在歌厅舞厅吃,“
嗨药”一般就是这个东西。“K粉”的吸食方式为鼻吸或溶于饮料后饮用,能兴
奋心血管,吸食过量可致死,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K粉”成瘾后,在毒品
作用下,吸食者会疯狂摇头,很容易摇断颈椎。同时,疯狂的摇摆还会造成心力
、呼吸衰竭。吸食过量或长期吸食,可以对心、肺、神经都造成致命损伤,对中
枢神经的损伤比冰毒还厉害。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
.04万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七成以上。对于新型毒品“K粉”吸食
人群的数字,目前虽然没有办法统计,但可以肯定青少年仍然是“K粉”的主要
消费群体。 
    吸食“K粉”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在过量吸
食之后,人还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所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恶性的刑事案件。从我
市第一次破获“K粉”案件之后,吸食“K粉”的违法活动就一直被列入严厉打
击的范围。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从2004年4月破获第一起邮寄毒品案件至今,作为偏远的东北小城,我
市已经破获或正在侦破的邮寄毒品案件已达6起。那么,不法分子为什么会在短
时间内纷纷选择邮寄毒品这种运输毒品的新方式呢?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
刘伟介绍,在我国,邮寄毒品前些年曾经出现过,但案件数量并不多,这几年,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对贩毒、运毒等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加大,曾经的随身携带、
亲自送“货”的运毒方式在公安机关的围追堵截下,很难得逞。这就迫使不法分
子不得不另辟运毒方式,选择通过邮政特快专递运输毒品。跟以往运输毒品的方
式和渠道相比,对不法分子来说,邮政特快专递由于其运输费用比较低廉,可以
节省大量资金,使其利润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在运输中,人和“货”是在分
离的状态下进行,使其风险大大降低,而寄件人往往填写虚假的姓名和地址,给
警方的侦破带来一定困难。近两年,东南沿海城市的公安机关已经采用有效手段
,获得了大量利用特快专递运输毒品的信息,并及时将信息通报给收件人所在地
的公安机关,从而,破获了大量的此类案件。
    据了解,我市发生的几起利用特快专递运输毒品的案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全部是由我市在东南沿海城市打工的人员,抵御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联系在
家乡的亲友,共同运输、贩卖毒品。对此,公安机关告诫离乡打工人员在外要洁
身自好,千万别因为贪图一时的利益,而使自己和亲友走向犯罪的深渊;外出打
工人员的亲友更应该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电话:11
0或3869995。
    针对此类案件,刘伟表示:我市公安机关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贩卖、吸食毒
品及为贩吸者提供场所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将与东南沿海城市警方加强
联系,互通信息,并和邮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邮寄毒品案件过程的每个环
节进行打击,最终要让毒品远离人们的生活,远离社会。
来源: 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