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花季少年盼生命曙光
//yichun.dbw.cn   2005-06-15 11:07:02
    东北网伊春6月15日电
   17岁的他本应像千千万万的花季少年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可他却全身乏力地躺在天津血液病医院的病床上,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着。自今年元旦生病以来,他因为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使原本充满青春光泽的脸变得面无血色。
    少年的母亲每天都重复着两种角色:在儿子面前,她微笑着,为儿子战胜病魔鼓足勇气;当离开儿子的视线,她眼神里立即充满伤感和落寞。看着刚刚40岁的母亲一天天增添的白发,少年的心就会疼。
    几位亲人倾家荡产尽力挽救病危的孩子,一群师生不辞劳苦募捐救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残酷的事实 
    这个少年是市一中一年一班的学生李欣然,他长得瘦瘦的,约有1.75米高。刚刚走进高中校门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厄运降临在他头上,竟使他患上重症再障贫血病!
    今年元旦,李欣然的妈妈带着他到嘉荫县的姥姥家串门。吃饭的时候,姥姥看到外孙子的脸色发黄,就和李欣然的妈妈一起陪着李欣然到当地医院看病,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随后,他们在嘉荫县输液3天。第4天,李欣然的妈妈带着李欣然回到伊春区,开始在伊春林业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病情也不见好转,李欣然的妈妈又带他到哈尔滨医大二院继续治疗。时间又匆匆地过了一个月,李欣然还是没有康复。医院又对李欣然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发现李欣然的脾也出现病症,医院建议李欣然摘掉脾。
    李欣然才17岁,如果摘掉脾,身体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妈妈决定带着儿子到北京进行保守治疗,力争保住儿子的脾。几天后,母子二人来到北京三二医院,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李欣然的脾和肝都出现了病症,同时患了重症再障贫血。根据李欣然的身体情况,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李欣然的脾和肝恢复了健康。但是,李欣然的病情依然很重,北京三二医院建议李欣然到天津血液病医院继续治疗。
             阳光少年乐于助人
    李欣然家并不富裕。在他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此后,李欣然来到嘉荫县的爷爷奶奶家,和两位老人共同生活。生活的突变,让这个不该承受过多生活压力的孩子过早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磨难。但是,爷爷奶奶无私的爱,又让李欣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他在两位老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起来。
    爷爷说,李欣然上小学和上中学前两年都在嘉荫县读书。爷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李欣然上小学的时候,看到爷爷来接,背着书包的他远远地向爷爷跑来的情景。只要李欣然在家,他就抢着帮爷爷、奶奶挑水、种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让爷爷感动的是,李欣然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和奶奶曾开过一段时间的旅店。一天,有位从吉林来嘉荫县收鹅毛的孙老汉在李家住店,他将自己装着500元钱的钱包丢在卫生间,李欣然发现后,立即交给了孙老汉。孙老汉感动得拿出钱感谢李欣然,却被他拒绝了。
    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李欣然是一名朴实无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李欣然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几乎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富裕,李欣然没有多少余钱买辅导资料,更没有上过各种补习班,他就在课堂和课本上下功夫。
    2003年,李欣然已经15岁了,母亲将他接到伊春区自己的住处,并转到伊春区第三中学就读。2004年,他荣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和物理优秀奖。2004年秋季,李欣然以优异的成绩从伊春区三中考入伊春市一中,并担任班级的数学课代表。在市一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他在班级名列第8名,在全学年近900名学生中名列第18名。
    在学校,他对同学和和气气,乐于助人。读中学时,班里有一位同学数学成绩没有李欣然的成绩好,李欣然就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补习数学,有时还将这位同学请到自己家和自己同住,帮助补习功课。这位同学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一中。李欣然到一中读书后,他的同桌任玲的座位靠近班级的门,冬天风大,任玲穿得单薄,冻得手脚冰凉,李欣然就主动和任玲调换了座位。李欣然的同学告诉记者,其实李欣然做这样的事太多了,说也说不过来。     
    李欣然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知识面非常广,还喜欢体育运动,最爱玩篮球和足球,是班级的主力队员。
    自从李欣然生病后,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将课本带进病房,边治疗边自学。班级的同学经常给他邮去学习资料。同学们还不停地给他发短信鼓励他,有时,李欣然一天就能收到80多条短信。6月9日,李欣然的老师和同学得知他患了重症再障贫血病,十分痛心,很多同学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他们盼着李欣然早日康复,重返课堂。
             倾家荡产救病儿
    从嘉荫县到伊春区,又到哈尔滨市,再到北京市进行治疗,短短4个月的时间,为李欣然治病就花掉医药费6万多元。
    李欣然的父亲李斌是嘉荫县农业局的一名技术员。两年前,发生了一场意外,李斌在车祸中受伤严重,经过治疗,生命保住了,却留下了脑中风后遗症,每天都靠药物维持着。母亲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生活也不富裕。
    李欣然突然发病,父母拿出了他们的全部积蓄,但是也不够给儿子治病的。亲属、同事和朋友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借钱给他们。但是,钱很快就用光了。李欣然要在哈尔滨、北京等地继续治疗,需要很大的一笔钱。而此时,李欣然的病情依然在加剧,医生给李欣然开出了病危通知书,李欣然的母亲拿着病危通知书,手在颤抖,眼在流泪,心如刀绞。做母亲的一咬牙,决定把家中能卖的东西全部低价卖掉,包括自己的住房,这样,又凑了4万多元钱。李欣然得到继续治疗,医生终于把他从病危中抢救过来,他逃过了第一次死亡的威胁。
    4月,母亲带着李欣然来到天津血液病医院。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李欣然的病情有治愈的可能。根据他的病情,医院制订了一套ATG治疗方案,但需要治疗费30多万元。已身无分文的李欣然的母亲如五雷轰顶,伤心得直流眼泪。
    在嘉荫县居住的李欣然的姥姥姥爷天天守在电话旁边,牵挂着李欣然的病情。2003年,李欣然的姥姥姥爷花掉自己的全部积蓄7万多元钱买了一套楼房。刚刚搬进新楼不到两年,为了给外孙子筹钱治病,李欣然的姥姥姥爷在自己家贴出了卖房广告。李欣然的姥姥流着泪告诉记者,就是倾家荡产,她也要抢救自己的外孙子。
    记者又来到李欣然的爷爷李振林家,李欣然的奶奶身体很虚弱,正在吃药。李振林今年70岁,奶奶刘兰珠65岁,两位老人体弱多病。李振林患肺结核多年,奶奶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平时两位老人总是药不离口。李家的旅店经营两年就不开了,现在的经济来源就是李振林每个月500多元的退休金。李家每个月除了必要的生活花销外,所剩的钱寥寥无几,但是老两口省吃俭用,将剩下的每一分钱都存起来。孙子得病后,爷爷奶奶拿出了家中惟一的一张存折,总共有1070元钱,老人取出1000元钱给孙子治病。
    父亲李斌虽然经济很拮据,但是儿子李欣然的病情让他寝食难安。为了节省输血的费用,李斌和几个弟弟乘车来到天津,准备分别给李欣然输血。到了天津后,经医生检查,李斌的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医生不允许李斌输血。李欣然的叔叔们分别为他输了血。
    李欣然的父亲、叔叔、小姨、舅舅等亲属也四处筹钱,短短的几天,总共筹集了10万元钱,火速汇到了天津。
    6月12日,李欣然的爷爷给记者打来电话,他欣慰地说,李欣然收到了10万元钱,目前已经开始用药了,而且病情有所好转,没有其他不良的症状。
    目前,虽然离30万元的治疗费用还差很多,但是李欣然还是充满了希望。他说,他很想好好地活着,很想读书,很想上大学。   
    图为李欣然在北京治病期间的留影。

      
   
来源: 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