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20日电(记者 王跃东)近日记者从市农委生产科了解到,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落实抗灾抢险和生产自救工作,并把当前春耕生产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确保实现今年初确定的农民收入目标。 据了解,4月末,我市中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春汛洪涝灾情,造成1县、11区的44个乡(镇、场所)受灾,有44万亩耕地过水,受灾户7100户,农林牧渔业直接损失4254万元。目前,我市大田播种已从南到北全面展开,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阴雨连绵、气温降低、耕层土壤水分过大,导致播期拖后7至10天,严重影响了春播生产进度。 灾后,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落实抗灾抢险和生产自救工作,迅速启动《伊春市救灾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灾自救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积极应对洪灾和低温春涝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春播春种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北部地区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市农委、水务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同志组成工作组分赴灾区指导工作。各县、区领导也分别带队深入受灾一线指挥抗灾自救,及时准确核查和上报灾情,全力以赴抓好抗春涝保春种工作。 5月9日至10日,市委书记杨喜军在视察灾情慰问灾民时强调,要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全力以赴抓好抗灾自救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春播春种工作,利用科学手段搞好春播春种,把春涝的影响抢回来,确保受灾不减产;要集中人力物力对低洼农田放水排涝,为春播春种做好准备;要组织调配充足的农用物资,可适量购入早熟品种,确保不能及时种上地的农民进行补种;同时,变春涝灾害的压力为动力,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夺取今年农业大丰收。 5月12日,市委副书记陈学平在市农委听取全市农业抗灾自救工作汇报后强调要求,当前要积极应对洪灾及低温春涝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抢抓农时集中抢播,搞好春播春种。 面对严峻的春播形势,各地迅速行动。一是深入一线,靠前指导。市政府成立了三个春耕工作组,分为南、中、北片,正在深入各地督查指导春耕生产,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察看,帮助谋划和探讨如何增加农民和职工收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部署,协同作战,正在拨付筹集救灾资金,尽快修复水毁工程设施,加快农田积水排放,调剂籽种、化肥、农药等春耕物资;包村(屯)干部全部驻入村屯,对重点村屯、重点项目、重点灾户加强帮扶和跟踪指导。二是各尽职责,做好服务。水务、气象部门准确掌握雨情、水情和汛情,掌握工程状况;交通、电力、通信部门为春耕生产提供方便条件;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抗涝、春播信息;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大下基层,针对当前春耕生产形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面对面地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抓住农时,抢播抢种。各地正在动员一切力量,高度集中“三力”,“机、畜、人”相结合,昼夜奋战,抓住晴好天气,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作用,实行整地、播种连续作业,歇人不停机,努力扩大机播面积,加快整地和播种进度,尽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量,不等不靠,能播一块播一块,能播一片播一片,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力争使各种作物都播在最佳丰产期内。四是坚持标准,措施得力。各地根据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调换中早熟和耐涝作物品种,搞育苗移栽或选择种植晚田作物、青贮饲料作物等,力争种满种严;采取旋耕深松、分层施肥、玉米催芽种、原垄直播等有效措施,进行科学耕种;对明水地块采取挖沟排水、局部低洼地块采取挖一两个深坑渗水的办法排水散墒;加强水稻苗床的管理,充分利用当前水资源较好的有利条件,抓紧水田泡田整地,做到早泡田、早整地、早插秧,力争把秧苗插在丰产期内,坚决不插六月秧。在春播期重灾情况下,坚持播种质量的高标准,做到投入水平、整地标准、播种质量不降低,努力把低温、春涝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力争圆满地完成春耕生产任务。 五是未雨绸缪,树立常年抗灾夺丰收思想。针对洪灾及低温冷害可能造成病虫草害偏重发生的实际,各地加强了综合性防灾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报务,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防止粉籽、烂籽、草荒、缺苗断垄等现象发生,正在积极推广种子包衣、化学封闭除草等技术,做好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苗全、苗齐、苗壮。市政府还要求各地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多铲多趟、查田补种、中耕除草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消除麻痹侥幸心理,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好春耕生产,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有效的抗灾自救工作和高质量的春播春种生产,为实现今年初确定的农民收入目标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