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8岁的张恩祥和63岁的妻子郭少珍来到本报,他们要表达对伊春区第三中学校长张士琴的感激之情。老夫妻说,张校长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资助他们的“孙子”张小平读书。
说起“孙子”张小平,老夫妻不禁热泪盈眶……
小平被扔到市百货大楼门前
老夫妻说,张小平不是他们的亲孙子,他们和张小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又是张小平的亲人。
老人讲起了张小平的故事。那是1992年的夏末秋初,张恩祥的儿子张士县和儿媳王美杰去市百货大楼。在大楼门口,一个20多岁抱着小孩的女子叫住了王美杰,说她想上厕所,麻烦王美杰帮助抱一下孩子。王美杰也没有多想,就从这女子手中接过孩子,和丈夫张士县在门口等她,女子走进了市百货大楼。半个小时过去了,该女子没有出来找孩子。张士县感到很怪,就让王美杰到里面看看。王美杰走进百货大楼,没有找到这个女子。
张士县夫妻打开包着孩子的线毯,看到里面是一个二三个月大的小男孩,闭着眼睛,香香地睡着,他上身穿一件带圆点的半袖杉,下身穿了一件淡黄色的短裤,里面没有其他东西。
旁边路过的人和在附近摆小摊的人看到后,纷纷说这个女人是不想要这个孩子,看到张士县夫妻面善,就将孩子扔给他们了。
当时张士县和王美杰认为,一定是这个女子有什么急事来不及找孩子了,于是就抱着孩子坐在市百货大楼门前等,等到关门,也没有人来找这个孩子。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连一个星期,两口子抱着孩子天天坐在市百货大楼门前等,可就是没有人来找孩子。
第八天早晨,这个孩子发起了高烧,张士县两口子将孩子带到医院,给孩子打了点滴,孩子烧退了。他们又让医生做了检查,结果孩子身体正常,是个健康的男孩。
伊春的8月,秋风习习,张士县夫妇看着病情刚刚好转的孩子,不忍心再让他到外面受冻,于是张士县和妻子一个在家轮流照看孩子,一个到市百货大楼门前等那个女子。连续两个月,他们守在市百货大楼门前,但却没有看见那个女子出现。
有人出3000元钱买孩子
张士县的父母张恩祥、郭少珍听说了这件事,急忙来到伊春区儿子的住处看望孩子。张恩祥夫妇原来住在吉林省农村,有3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儿女分别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农村务农。上世纪80年代初,大女儿张树清嫁到友好区对山农场,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就将父母接到对山农场。后来,小儿子张士县也来到对山农场务农。张士县成家后,搬到伊春区,在伊春区打工。
老夫妻看到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笑呵呵的,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孩子了。张恩祥抱起这个孩子,亲个没够。他说,自己的5个儿女和5个孙子、孙女他都没有抱过,可是对这个孩子,却是个例外。
张士县和妻子成家仅仅两年,他们的女儿才1周岁,两口子没有正式工作。张士县在外面打工,王美杰在家里照看孩子,经济很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再抚养这个孩子。张恩祥夫妇就将孩子接到对山农场自己的家中,老人还给孩子起名叫“小平”,他们希望这个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张家多了个健康的男孩,很多人来打听、来看这个孩子。一天,有个外地人托人找到张士县夫妻,想出3000元钱买走这个男孩。张士县夫妻来到对山农场,和老人商量此事。老人听后大发脾气,说就是用3万元钱买他也不卖,他不能挣卖孩子的黑心钱。

就这样,小平留在了张恩祥家。当时,小平只有几个月大,吃不了米饭,老两口就买来奶粉喂他。一个月10袋奶粉,每袋约5元钱,一个月就是50元钱,这对于从土地里抠食的老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没有钱买奶粉,他们就将土豆烀熟、搅成泥喂孩子。
种菜供小平上学
小平刚刚来到对山农场的时候,张恩祥夫妇刚刚50岁出头,张恩祥身体硬朗,种地、拉车等体力活样样都能做。张恩祥夫妇承包了一块土地,每年种地都有些收入。大女儿家还时常接济他们,那时张恩祥夫妇和小平填饱肚子还不成问题。
小平在张恩祥夫妇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了。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张恩祥想,家里虽然穷,也得让小平上学。老人将小平送到了对山小学,小平学习非常刻苦。对山小学校领导了解到小平的实际情况后,减免了小平的学费,对山小学的一位校长还经常送给小平衣物、文具等,并资助小平200元钱读书。
10多年过去了,张家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张恩祥夫妇都成了白发老人,身体大不如以前。张恩祥得了严重的腿疾,经常疼得无法行走。郭少珍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时常复发,她的胃里还长了两个瘤,有鸡蛋黄那么大。大女婿下岗了,大女儿一家到外地打工,他们想帮助父母抚养小平,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张恩祥租种的地退耕还林了。他和老伴因为是外地人,在对山没有户口,加之他们年纪大了,所以没有再租种土地。两位老人在自家的屋前院后开了一小块地,约有一亩,每年开春种上菜,这些青菜不但解决了3口人吃菜的问题,而且剩下的青菜还可以拿到菜市场换些钱,然后用来买米买面,或者作为小平上学的费用。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家里的花销,每年到了11月份,家里就会断粮。邻居们看他们老少可怜,时常接济他们,粮店也赊粮给他们。等到第二年青菜上市后,张家卖了青菜,再将钱还上。
了解到张家的情况后,民政部门给小平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伊春公安分局朝阳派出所所长张辉光和民警及伊春区朝阳街道办事处领导多次到张家看望他们,并送去米和面。
小平健康成长
小平刚刚出生,就没有了亲生父母的呵护,他是不幸的。但是,13年来,善良、朴实的张恩祥和郭少珍老人给了小平人世间最真的爱,小平又是幸运的。
小平在老两口潜移默化的教育下,成长为一个乐观、健康、勤劳、善良的少年。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小平做完作业,就和张恩祥老两口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如今,小平的农活做得有模有样。有时,天还不亮,小平就起床和张恩祥到市场上卖菜。邻居给张家送点儿好吃的,小平总是让老两口先吃,如果老两口不吃,小平坚决不肯动一口。去年冬天,张恩祥腿痛的毛病又犯了,小平就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任务。他还和邻居们一起到山上捡拾碎柴,一个冬天,堆了整整一垛。
郭少珍的身体很不好,胃里的瘤越长越大,医生让她做手术。儿女们为母亲凑足了手术费,准备给母亲做手术,郭少珍却一直没有去做。她说,哪里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有钱就供小平读书。
2004年,小平到伊春区第三中学上学。三中和对山农场相距较远,为了方便对山等地的孩子到伊春区上学,伊春--友好的小客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这些学生乘车只收他们每人每次1元钱车费。小平家离学校远,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如果上学坐车,一天要跑两趟,需要2元钱车费,加上中午的饭钱,一个月需要100元钱左右,这对于张家来说,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小平为了省钱,就和张恩祥、郭少珍说,他要骑自行车上学。骑自行车从对山农场到三中,需要40多分钟,特别是路上的那个大坡子,遇到大风天,就得推着车走。小平虽然只有10多岁,但是他每天都早早起床,5时30分就从家里出发,不论是雷电轰鸣、大雨滂沱的夏天,还是北风凛冽、霜雪满地的冬天,小平都按时到学校,从来没有迟到过。为了省钱,有时中午饭吃不饱。
小平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吃不饱饭会影响身体健康。老两口总是找活做,让小平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每到种地的季节,老两口就出外铲地,或到温室大棚打工,一天的工钱是3元或2元钱。他们两个人干一天,正好是小平在学校一天的费用。可是,到了冬天,老两口找不到活干,就又拿不出钱供小平了。 入学后,三中了解小平的情况后,免去了小平所有的学习费用。冬天的一天早晨6时许,校长张士琴看到小平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满身霜雪地来到学校。经过了解,张校长知道了小平不坐车上学的苦衷。张校长想,天气寒冷道路滑,万一小平在路上出了事怎么办?从此后,张校长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每月拿出50元钱资助小平,让小平坐车上学或者中午在学校吃饱饭。在中午的时候,张校长还经常帮助小平补习功课。
小平,你的未来怎么办
三女儿张树春家住在吉林省的一个农村,她和丈夫在家里栽了些木耳,收成不错,经济条件宽绰了一些。2005年春节,女儿张树春和丈夫来到对山农场,想接父母到吉林养老。
张恩祥夫妇也非常想到儿女家养老,他们向女儿女婿提出一个要求,要去就必须带小平一起去。张树春犯难了,自己家也有孩子,也在上学,而且他们还要照顾自己的公公婆婆,如果再多个小平,真是力不从心。
张恩祥听后,就对女儿说,小平就是他的亲孙子,他不会扔下小平不管的,更不会丢下小平,让他一个人独自生活。张树春含泪和丈夫踏上了返家的火车。
张恩祥夫妇说,如果小平的亲生父母来找小平,他们会将小平交给他们,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他这样做,是希望小平有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因为目前家中除了民政部门给小平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固定的收入外,他们老两口再没有其他的固定收入,家里的园子加起来也不足1亩地,每年菜地里也卖不出多少钱,而且他们的岁数一天比一天大,还体弱多病,自己照顾自己都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供养一个上中学的孩子?小平的将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