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5月8日电(见习记者 刘宇 王玉梅 摄影报道)连日的降雨,使我
市境内河流水位骤涨,相继出现了春汛。4月30日,友好区青山一队的宋国顺、孙淑珍夫妇被困在汤旺河友好段的一个河心孤岛上已是一天一夜,情况十分危急。 4月30日11时10分,接到110转警后,友好公安分局民警在局长郑太林、副局长宋文生的带领下迅速赶到出事现场组织营救。友好区区长张恒芳、副区长沈志锋及友好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相继赶到现场,多部门协作,展开救援行动。 两名民警穿上水衩下水去踏察,刚走出不远就因水势太大靠不上去返了回来。怎么办?营救人员商量后决定,向市防汛办请求冲锋舟增援。 13时,接到求援电话后,市防汛办主任李晓鑫立即调来一艘冲锋舟和两名技术过硬的船手王如选和李井林,以及工程师倪宇光、专门负责通讯的姚光会前往友好进行增援。 14时18分,冲锋舟被运到救援现场,李晓鑫主任会同友好指挥救援的负责人一起分析研究决定,找一个好向导引路,由营救人员去现场解救。 由于救人心切,宋国顺的外孙关东城穿好救生衣、换上靴子冲上冲锋舟,自告奋勇做向导。根据村民的描述,老宋夫妇被困地点是挖砂区域,存在大小不一的浅滩和砂坑,指挥人员考虑到关东城不熟悉地形,容易出现新的危险,当即决定换一个熟悉环境的人做向导。 14时20分,从市防汛办传来消息,上游五营段水位暴涨,洪峰随时可能到达汤旺河友好段。如果不能尽快把被困人员营救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110指挥中心又传来消息,宋国顺老人自己在孤岛上用手机再一次报警。当指挥人员根据其留下的号码回拨,想询问他情况如何时,发现他已关机,孤岛上情况不明。岸上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老宋的家人更是急得手足无措。 经过一番调试,冲锋舟发动马达,离开河岸,像一支离弦的箭向河心深处驶去。在向导的指引下,冲锋舟靠近孤岛。砂场成了一片汪洋,挖掘机挖出的砂墙被淹得只剩下了一个尖儿,一台挖掘机孤零零地立在滚滚的河水中。据向导说,河道由于取砂,有许多砂坑和浅滩,水下地形很复杂,只能绕过这一片危险地段靠到孤岛上。 当冲锋舟在水平线上一露头,老宋夫妻俩就站在孤岛最高处兴奋地不停挥舞着手中粉红色的线衣,大声地喊着:“我们在这儿,我们在这儿!”冲锋舟顺利地靠上孤岛,老宋夫妇激动不已地说:“你们可来了!”上岛后,营救人员姚光会给老宋夫妇穿上救生衣,看着被河水冲刷得逐渐减小的孤岛,宋大娘心有余悸地说:“对面的小砂丘不到半小时就被冲没了,可吓死人了。” 15时50分许,载着老宋夫妇的冲锋舟靠岸后,人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当老宋夫妇的脚又一次结结实实地踏在岸边土地上时,热泪盈眶。老宋站在岸边,激动地大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来救我们的人!”说罢,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老宋的老伴则与岸边等待的亲人抱头痛哭,想想那被大水围困的一天一夜,他们恍如隔世。 据老宋说,他和老伴孙淑珍今年已经60多岁了,都是友好区青山一队的农民,今年3月末,找了一份给砂场看机器的活儿,必须一天24小时在那守着。他便拿着行李来到了离家不远的建在汤旺河友好段一个河心岛上的砂场,在那里有一所简易铁皮房可以住人。不久,为了照顾他的起居,老伴孙淑珍也从家里搬来一起住,每天看守着砂场闲置的采砂机器。不久前,还从家里运来两头猪、三只兔子、四只鹅,还有一条小狗。 4月29日上午,他们夫妇发现大河涨水,原来很窄的河面一夜之间变得宽阔起来,他忙给砂场老板打电话,老板告诉他,明天一准儿找船去接他们。晚上19时许,他的女婿和外孙看到河水一个劲上涨,便趟着齐腰深的河水想接老两口回去。在距老两口居住的河心岛还有四五十米的时候,他们夫妇俩大喊:“别往前走了,前面是采砂留下的大坑,危险!”女婿一听,忙止住脚步,用随身带的一根木棍往前一探,可不,前面的坑太深了,木棍差不多都进去了,还没到底。 半夜时,他突然听“哗哗”的流水声,往地下一瞅,天啊,简易房进水了,已有近半米深。老两口趔趔趄趄互相搀扶着走到屋外,发现河心岛已经上水了。他俩哆哆嗦嗦地爬上了一处砂堆上,他用塑料布、木杆搭了一个简易的窝棚,两人钻进窝棚里,稍微能避一下风寒。老伴孙淑珍因为天冷加上害怕,腿抽了好几次筋。他们互相鼓励着,都说只要坚持到明天,就会有人来救咱们了。 4月30日上午,砂场老板先后找来两条旅游用的脚踏船来接他们夫妇,均因河水流速太快靠不得前。岸上,女儿、女婿也是万分焦急,看到两条小船都无功而返,此时已是中午11时10分,他们急切地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