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爸妈是儿登天的梯
//yichun.dbw.cn   2005-04-20 08:58:58
  东北网伊春4月20日电
 普通的父母,为了儿子的追求和理想,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耗尽了所有的精力。
    他们企盼着儿子能迈进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京城除夕夜  母亲的泪擦不净
    2004年1月21日,除夕之夜。
    首都北京,灯火辉煌。家家户户沉浸在家人团聚,喜庆祥和的气氛中。
    而此时,一位中年妇女却独自漫步在京城街头。
    望着万家灯火,她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漫无目的地走着,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怎么也擦不净。
    此刻,她多想带着儿子回到丈夫身边,回到父母身边,和亲人共度良宵啊!
    就在刚才,远在伊春的丈夫还打来电话,再三叮嘱:霍丽霞,你挺住,为了儿子,你一定要挺住。接到丈夫电话时,她正和儿子在北京郊区租住的一座平房内,听着丈夫的声音,她想哭,可是,在儿子面前,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她不能哭,她不愿让泪水给儿子带来坏情绪。于是,她一个人悄悄地走出了租住的小屋。
    在北京的日日夜夜里,她懂得了煎熬的含义。白天,她每天都要挤很远很远的公交车,陪儿子到辅导老师家去练功。由于晕车,她吐得一塌糊涂,每天都像大病一场,一点力气也没有。晚上,小屋寒冷,可被套却又硬又脏,她只好穿着棉衣、棉裤睡觉。
    儿子进京前,胸腔积水0.5厘米,可到了北京后,由于练功劳累,精神压力巨大,一下子达到了3.5厘米,她既不敢让儿子练功太累,又不得不让他练,既希望儿子考出好成绩,又怕胸腔积水引发严重后果,真是左右为难。她头一次体会到煎熬这个词是如此地刻骨铭心,在偌大的北京城,她真正感受到了孤单、无助的滋味,几乎每天都盼望着丈夫通电话,盼望着和亲朋好友相聚,可手头儿钱紧,她只能每天给家人和朋友发短信,介绍在北京的情况。
    街上的行人、车辆越来越少,霍丽霞的思绪越来越乱,心情越来越复杂。京城高校那高高的门槛,儿子到底能不能迈得进去?如果再考不上,儿子能不能经得住考验?他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她的儿子名叫张人及,一个个子很高、十分帅气的小伙子。作为母亲,她深知儿子对艺术的追求和喜爱。在伊春艺校的几年里,她为儿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精力,儿子为艺术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努力,多年的付出,到底会有怎样的回报呢?
    除夕之夜,一个人漫步在北京街头,霍丽霞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她想和亲人、朋友们说说心里话。于是,便索性找了一处台阶,在那里发起了短信。
    她给朋友们拜年,也抒发着在京城的感受。
    发着短信,霍丽霞心里轻松了许多。想到儿子还一个人在出租屋里,便急匆匆赶回了住处。那个夜晚,她和儿子谁也没吃几个饺子。在寒冷的出租屋里,母子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着度过了除夕之夜。
    这是她和儿子第二次在北京过年。
                      揭榜那一刻  父亲眼前一片模糊
    霍丽霞是伊春林业中心医院职工。2003年,儿子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由于得到的信息较晚,当他们匆匆赶往北京时,报名时间已经结束。无奈之下,便托人在北京重金找了一位辅导老师,给儿子辅导专业课,准备报考天津音乐学院。那年的春节也是在北京度过的,所不同的是,当时她满怀希望,深信儿子能如愿以偿。可是,以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她茫然了。
    那年,儿子报考的天津音乐学院,全国有上万名报考生。考试结束发榜时,学院的大操场上挤满了考生和家长。拥挤的人群,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发榜的老师竟被堵在办公室里出不了门,学校的保安疏导了半天,老师才挤出来张榜公布录取名单。
    霍丽霞的丈夫张峰挤在人群里,急切地想看到专业课发榜结果,但被拥挤的人群挤来挤去,始终靠不上前。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挤到张榜的名单前,能看到儿子的名。不知道挤了多长时间,说不清身上挤出了多少汗,他只是一个劲儿地一点一点地往前挪。终于,他快挤到跟前了,心里激动极了。这时他觉得自己的眼睛什么也看不清了,使劲儿晃晃脑袋,揉揉眼睛,还是模模糊糊。但是,他还是使劲儿睁大眼睛,一个一个地仔细搜索儿子的考号,从头看到尾,他失望了。
    他不知道怎么走出来的,走到操场上,掏出一支烟,蹲在地上,吸了起来。这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像散了架子,累极了。真想躺在地上好好歇一会儿。看看周围,他才发现,操场上竟还有那么多人,有的拿着手机正在打电话,有的蹲着,有的在抹眼泪,有的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张峰默默地吸着烟,努力地平静着自己的心绪,不停地揉着双眼。渐渐地人少了,张峰再次来到榜前,查找儿子的考号。突然,他眼前一亮,找到了!这不就是儿子的考号吗?他激动地喊了起来。喊后,生怕看错了,又仔细对了一遍,没错。他乐颠颠地冲出了操场,向儿子报告这一好消息。
    但是,那一年,因为文化课差5分没有过关,张人及落榜了。
    虽然没考上,儿子通过考试,得到了锻炼,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看到了希望,他坚决要求再次报考。儿子如此坚定,做父母的能说什么呢?夫妻俩节衣缩食,让儿子边复习专业课,边补习文化课,经过一年的努力,2004年,儿子再次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
    这两所艺术院校,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很多考生和家长看好,每年都有数万人报考,而录取的人数却凤毛麟角。为了儿子的前途,霍丽霞再次陪儿子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途。心里充满了苦涩,为了省钱,遥远的路途,他们不能买卧铺票,带着馒头和咸菜充饥。临行前,张峰为妻子和儿子做着进京的准备,他一遍又一遍地和妻子说:“咱儿子能考上,让我从北京走回伊春都行。”妻子深深理解丈夫的心情,她一次又一次地安慰丈夫:“别想那么多了,儿子今年能考上。”嘴上虽这么说,可她的心里也没有底。几万人参加考试,谁知道自己的儿子会考出个啥样儿呢?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让丈夫少上点儿火。
                  希望失望中  父母身心疲惫
    在北京,霍丽霞再次托人为儿子选择了一位辅导老师。每天,忍着晕车的折磨,坐很远的公交车,陪儿子去练功。上辅导课时常常为了省几角钱,少坐一、二站地车而步行。那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儿子能考上,吃多少苦,遭多少罪都行。”
    临去北京前,张峰在家里炸了5公斤丸子,煮了5公斤茶蛋。每天,霍丽霞把丸子用开水泡一下,当副食充饥,或者买几袋方便面泡在一起,就是一顿饭了。怕儿子营养不良,她便隔三差五给孩子改善一下伙食,而自己仍然吃馒头,泡丸子。
    时间在紧张、忙碌和焦虑、希望中匆匆而过。越到临考的日子,霍丽霞心里越是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更让她难受的是,这种焦虑、紧张的情绪,一点儿也不敢在儿子面前表露出来,生怕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尽管极力掩饰自己,可儿子还是看得出来,妈妈比自己还紧张。
    难熬的备考终于过去了,张人及又一次走进了考场。像所有的妈妈一样,霍丽霞在考场外,辛苦地等待着,那一刻,时间像凝固了一般,慢得让人难以忍受。她眼巴巴地望着考区的大门,等待着儿子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终于,儿子兴冲冲地跑了出来。她一把拉过儿子的手,把他最爱喝的“绿茶”递到手上,儿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霍丽霞心里很高兴,她猜测着,儿子一定考得很不错,但她不敢问。
    张人及经过艰辛的努力,在一试、二试、三试中发挥得不错。这使霍丽霞非常高兴,考试一结束,便带着儿子匆匆返回了伊春。
    然而,现实再一次让他们失望。霍丽霞夫妇陷入了极度的困惑和苦闷中。面对苦练多年,执意报考艺术院校的儿子,面对门槛高得不能再高的京城高校的大门,夫妇俩不知道该怎么办。张峰整天不愿说话,回到家里,只是一个劲儿地抽闷烟。
    霍丽霞心里难受,却不愿在丈夫和儿子面前表现出来,憋得实在挺不住了,一天,她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痛哭了一场。压抑了很久很久的泪水整整流了一下午。嗓子哭哑了,眼睛哭肿了,该做晚饭了,她才一步一挪地回到了家里。
                       第三次进京  终见希望之光
    日子在煎熬中度过。望着日益憔悴的父母,张人及心里也不好受。一天,他把父母叫到一起,很认真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考不上,我也不遗憾了。如果我考上了,你们只是一时的愁,愁没钱,如果考不上,你们是一生愁。这次再不录取,我就在北京打工赚钱,争取来年再次报考。
    儿子的话,句句像重锤,敲打着父母的心。夫妻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一夜,他们俩想了一夜,唠了一夜,天亮了,两人达成了共识:就是砸锅卖铁,也支持儿子再试一次。
    他们卖掉了房子,把家里的东西寄存在亲属家里,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住了进去。搬家那天,霍丽霞站在老房门口,泪水夺眶而出,久久不愿离去……
    新租的房屋很小,一铺小火炕只能容纳两人睡觉,她便让儿子和丈夫睡在炕上,自己睡在地上。为了尽量让儿子生活得舒适一点,她和丈夫把小屋布置得很温馨。每天晚上,儿子都要学习到后半夜,霍丽霞便陪伴到后半夜。实在困极了,便用凉水洗把脸。
    又要临考了,他们第三次进了北京。
    这个冬天,北京出奇地冷。他们住在地下室里,夜晚常常被冻醒。考试前一天,张峰一整天都呆呆地一根接一根地吸烟。这次,他的压力更大。作为父亲,他不得不想很多问题:这次再榜上无名,怎么办?儿子今后的一生怎么办?他能经受住如此的打击吗?三年进京,家里已经花掉了11万多元,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张峰不敢想下去,又不能不想下去。
    在北京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不断地给他们发鼓励、祝福话语的短信。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2月17日,北京舞蹈学院人山人海,数万名考生及家长云集,张人及满怀信心地进入了考场。初试,崭露锋芒;复试,超常发挥;三试,圆满成功。
    考试结束后,张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张榜的时候,他乐得跳了起来。在几万人的考试中,张人及连过三关。第三试时,北京舞蹈学院只录取12个男孩和12个女孩。当老师将印有“祝贺张人及通过专业课考试”的通知交给一家三口时,张峰和霍丽霞欣喜若狂。夫妇俩抱作一团,进而泪流满面。这是喜悦的泪水,这是庆贺的泪水,这泪水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艰辛!高兴过后,张峰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跑到学院办公室,找到负责人:“我儿子今年考得这么好,你们能不能录取,给我个底儿!” 
    老师们都笑而不答,按照规定此时是不允许公布具体成绩的。最后,一位老教授笑着对张峰说:“让孩子回去好好复习文化课,高考结束后,立刻将考号给我们传来。”
    听了老教授的话,张峰跑出办公室,兴冲冲地把学院的宿舍、食堂、教室、操场及每一个角落看了个遍。他心里默默地想,这就是儿子今后学习的地方了!
    三年进京,他们连几角钱的车票都不敢乱花,更不要说去游玩了。张人及考完了试,张峰作出了一个决定,去登长城,去游览故宫。
    三年多了,他们第一次这样开心。
    如今,19岁的张人及仍然在补习文化课,满怀希望地迎接着一年一度的高考。
    他的父亲、母亲依然在等待着,盼望着……
      
来源: 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