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4月15日电
刚刚刑满释放的妹夫、负案13年在逃的大舅哥,两人竟在省公安厅门前演绎了一出冒充省公安厅领导招摇撞骗的“好戏”。3月24日,这一对大胆的“演员”全部被抓归案。 饭店倒闭 大舅哥敲诈木材“老客” 高中文化的李某原是朗乡国铁采石场的一名工人,虽然性格内向,但他头脑机灵,颇有点儿见风使舵的能耐。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在朗乡局的繁华地带开了一家饭店,但是,一直经营惨淡,到了1992年的时候,不得不关门倒闭。 失去了生意的李某百无聊赖,整天盘算着找个省事省力的挣钱道儿。当时,木材“拼缝”现象极为普遍,每当听说周围有人“拼缝”挣了钱,李某都羡慕不已,幻想着有一天这种买卖也能来到自己的身旁,让自己狠赚一把。 1992年11月下旬,一个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电报犹如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令李某惊喜万分:一个在呼和浩特姓唐的朋友说想买两车木材,问李某能不能帮助联系联系。李某满口答应,并说联系好后马上给唐某回电报。两天后,只到当地的贮木场转了一圈的李某就给唐某发了一封电报:“货已联系好,请带现金来提货。” 11月28日,唐某带着两个同伴一同来到朗乡林业局,李某热情接待,推杯换盏之后,带着3人打出租车来到了胜利经营所的贮木场,他指着院里一堆堆木材说:“这里的头头是我的哥们儿,你们随便挑,相中哪堆咱们就要哪堆!”3人看到这么多材质优良的木材,高兴极了,当即定下: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车,共购买3车!并当即把购买两车木材所需的9.3万元钱掏了出来,准备当即交款发货。李某忙说;“你们先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财务有没有人。”李某装模做样地到贮木场的办公室里转了一圈,回来说:“财务的人都参加婚礼去了,咱下午再来吧!” 唐某3人离开贮木场后,急忙给单位打电报,汇报买木材情况,并要求火速汇3万元木材款。为了方便取款,决定收款人用李某的名字。 下午3时,李某提出替唐某去交木材款:“把钱给我,我去交款吧,我都跟哥们儿说是我要木材了,你们去不好!”唐某把装着9.3万元木材款的手提包交给了李某。李某出去一会儿后,拿着空包回来了,掏出一张自己提前伪造好的收款凭证交给了唐某。看到凭证上盖着“胜利贮木场”字样的公章,唐某放心地收下了凭证。 把钱骗到手的李某觉得这事儿还没完,唐某手里的收款凭证怎么说也是自己诈骗的罪证,得想办法把那张凭证骗回来!29日一大早,李某就“热情洋溢”地对唐某等3人说:“咱们得抓紧去提货!外面可冷了,你们别冻感冒了,把凭证给我就行,我替你们去提货!”唐某等人很高兴,认为真是碰到了热心朋友,说了一大堆感谢话,把收款凭证给了李某。谁料想,等到了中午,李某也没有回来。3人去贮木场找李某,人家说根本就没有收到那笔货款。3人这才想到:是被李某骗了!又急忙去李某家找,得知李某根本就没有回家!3人逼着李某媳妇拿着户口和他们一同去邮局取汇款,结果发现:汇款已经被李某取走了2万元,只剩下1万元了!3人急忙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是,李某早已逃之夭夭,成为朗乡林业公安局网上追逃的重点人物。 不思悔改 小妹夫算计老乡亲 朗乡林业局刨花板厂装卸工人王某是个地道的老实人。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毕业于市公安警察学校的儿子身上。但是,让他苦恼的是:儿子已经毕业两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分配。2003年7月中旬,有木工手艺的他在给别人干木匠活时结识了王某某,并向王某某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某某出主意说:“你咋不早说,我认识个朋友,姓于,听说认识省公安厅的大领导,你去求求他,让他帮你儿子活动活动,差不多能行!” 于某正是李某的妹夫,也是个和李某“志同道合”的主儿,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于某还是一副游手好闲的模样,整天到处吹,说自己天南地北都有朋友,都是有能耐的大人物。而王某某之所以推荐于某,是因为他和于某是一起蹲过牢房的“狱友”。两人早就彼此约定:有啥好事,别忘了互相“照顾”! 几天后,王某在饭店摆了一桌酒席,专程请于某。花言巧语的于某一个回合就把办事心切的王某震住了:“省公安厅的大领导是我铁哥们儿,你这事儿还不小菜一碟,没事儿!”几杯酒下肚,王某就向于某交了底:“我现在就能拿出4万块钱给儿子办工作,多了我可拿不起!但是,现在上林业公安没啥意思,你跟你那领导朋友说说,最好能给安排到铁力市或者伊春区,你要是没啥事,过两天就领我去省公安厅见见你那个朋友吧。”“好说好说。”于某一边忽悠王某,一边开动了脑筋:该找谁来冒充省公安厅的领导呢? 胆大包天 骗局演到省公安厅门前 关键时刻,于某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大舅哥李某!大舅哥早在10多年前就骗了3个木材老客,这回冒充个省公安厅领导还不容易?主意打定,于某几经周折联系上了躲在哈尔滨市的大舅哥。当他说出自己的打算时,李某有些犹豫:“我身上还有案子呢,再弄这么一把事,要是被抓住了,还能有好?”但是,当听说这笔买卖能骗到4万元钱时,李某不吭声了。于某看李某动摇了,就说:“就这样吧,等我带他来之前给你打电话!”李某默许了。 2003年7月29日,于某带着王某乘火车去了哈市。一下火车,他就拨通了李某的手机:“领导呀,是我,我现在到哈尔滨了,去哪儿找你呀?到你单位呀?行!” 放下电话,李某急忙脱下身上破旧的衣服,换上了一套西服,还夹上了一个男式夹包,骑上自行车直奔省公安厅大楼。在大楼对面的一个胡同里,他藏好了自行车,梳了梳头发,准备出场。此时,于某又打来了电话:“领导呀,我们快到了,你20分钟后下楼呀?那我们到门口等你!” 王某一见到李某,感觉就像见到了活菩萨:看人家这大干部,长得多气派,儿子这事算是求对人了!李某热情地迎上前来:“孩子的毕业证带来了吗?”寒暄几句后,李某把于某拽到了一边,做出在一张纸上写字的样子,然后就说还有急事,离开了。于某把纸条拿给王某:“看到了吗?领导说让你把钱存到这个账号上!”看到账号上写着“王××”三个字,王某不禁问:“这也不是你说的领导名呀?”于某一撇嘴:“你真笨,领导能留自己的账号呀?这是他小姘的账号(后经核实,王××为李某母亲姓名)!”随后,于某带着王某在哈市找了个储蓄所,往李某所给的账号存入了3.5万元,于某又向王某要了5000元钱,说是作为活动经费。回到朗乡的第二天,于某就把账号上的钱全部取出,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一个月后,王某看事情还没有进展,又找到了于某:“那事儿咋样了?”于某当着王某的面给李某打了电话,李某说:“快了快了,别着急!”连着六七次,两人都是如此糊弄王某。 时间转眼到了2004年,王某也起了疑心,提出要和于某再次上哈市见见“大领导”。于某和李某商量好了对策后,带着王某去了哈市。于某当着王某的面拨通了李某的电话:“领导呀,你在哪儿呢?我和老王来看看那事办得咋样了?”李某煞有其事地答道:“不巧哇,我在大连出差呢。”“那你几天能回来呀?”“周六差不多。”为了稳住王某,于某带他到阿城的朋友家玩了几天。再次返回哈市时,得知李某还没有回哈市,王某着急了:“你把领导的手机号给我,我自己跟他通话!”于某趁王某不注意,提前和李某通了气,嘱咐他别说漏了嘴。在哈市站前的一个公共电话亭里,王某拨通了李某的电话,早已有所准备的李某和他打起了官腔:“哎呀,单位这阵儿正整党呢,我不愿意回去,事太多!孩子的事你别着急,我肯定安排,一定能安排到铁力或者伊春区,再等两三个月。” 拆穿骗局 大舅哥小妹夫先后落网 回到朗乡后,王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能不能是骗人呢?王某去了趟当地的移动电话交费大厅,查看曾经拨过的“大领导”的手机号码。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手机卡的号码根本不是“大领导”的名,而是李××吗!这李某是个何许人物?王某再次拨通了这个电话号码,直截了当地问对方:“你是叫李××?”没有防备的李某答:“是我,你是谁呀?”王某这回反应还挺快:“我喝多了,你别问我是谁了!”王某找到于某要问个究竟,于某还在试图骗下去:“李××是个大老板,这个手机卡是他给领导办的,他负责交费!” 这番谎话没有蒙住王某,他通过亲戚朋友打听到:李某的妹妹正是于某的媳妇,那李某不正是于某的大舅哥吗,这一切肯定是他俩做好的骗局,自己的钱是进了骗子的腰包了!2004年11月26日,王某向朗乡林业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反映了自己受骗的经过。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火速出击,于11月27日在于某的家中将其擒住。于某交代罪行后,公安机关开始紧急抓捕李某,但是狡猾的李某又消失了。公安局长郑春紧急召开会议对此案进行部署,指示副局长李树清和经侦大队长吴瑞东:一定要尽快抓到李某,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在公安部门缜密细致的工作下,今年3月,李某终于浮出了水面。经过市公安局和哈市公安机关积极密切合作,警方了解到:李某在哈市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打工!3月24日,警方在公司将正在打扫卫生的李某抓获,并于当天押回朗乡。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某低下了头。据他交代,自从13年前诈骗了木材老客的那笔木材款逃跑后,一直生活在心惊胆颤之中。跑到哈市后,骗来的钱还没来得及享受,就遇到了媳妇的一个表姐。在哈市周围农村当粮贩子的表姐劝他买台轿车开出租,车买到手后表姐又说帮他用车顶账,串出点儿现钱来,结果车到了表姐手之后,就和表姐一起杳无踪影了。被生活所迫,李某自学了计算机维修,又在哈市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别人都打一份工,已经50岁的李某为了多挣点儿钱,同时打三份工,不仅负责计算机维修、暖气维修,还兼做公司的保洁员。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