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28日电
16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中国姑娘站在领奖台上,胸前挂着金牌,清
秀的脸庞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姑娘叫史册,17岁,来自我市带岭区,是第二十届聋人奥运会我国代表团
的乒乓球选手。中国代表队在本届聋奥会上共获得5枚金牌、7枚银牌和4枚铜
牌,名列奖牌榜第9位。 在获得的5块金牌里,史册获得了3块金牌。
 失聪少女勇夺3金
13日,在乒乓球混双比赛中,史册和李云南在0:2落后的情况下,顽强
拼搏,连扳4局,最后以4:2战胜乌克兰选手,获得混双冠军。紧接着,另一
对我国选手戴瑾和林焕战胜日本选手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在随后进行的女子双
打比赛中,史册和王冬梅以4:2击败日本选手夺得冠军。在女子单打决赛中,
史册又以4:2战胜日本选手获得当天的第3枚金牌。 史册的3枚金牌都经过了艰苦的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当天晚上,代表团
一片沸腾,大家都激动地向史册表示祝贺。那一刻,史册更是心潮澎湃,她知道
她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对手,坚持到了最后。这是对国家的培养、教练的心
血、父母的养育最好的报答。 刻苦锻炼造就奥运冠军
史册从小右耳畸形造成先天性耳聋,7岁时在带岭区第二小学上学,当时的
体育老师李立君首先发现了史册,觉得这个孩子的身体素质很好,就让她来试试
。没想到,史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乒乓球。练球时,史册不怕苦,不怕累,李立
君觉得史册是很有培养价值的乒乓苗子,从此对史册的要求更严了:每周一、三
、五和星期天不能休息,都要到学校练球。 就这样,史册基本告别了童年的小伙伴,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和练球
上。回忆起那段时光,史册的妈妈最懂自己的女儿,用她的话说,史册是凭着一
股“傻劲儿”成功的。史册的妈妈告诉记者:一次,史册在练挥拍的时候,用一
根线把乒乓球吊在屋顶上练挥拍,教练叫每人挥拍500下,别的孩子练到一半
就偷偷跑出去玩了,可她一定要挥到500下才休息,回家后,手累得连筷子都
拿不住了。 训练,训练,乒乓球几乎成了史册生活的全部。每天放学都要去乒乓球室练
球,一定要等到学校的老师下班了她才肯回家。每天看到史册满头大汗地回来,
妈妈心疼了,为了不让她在路上出意外,爸爸每天坚持接送史册练球。为了史册
,父母开始留意电视上播出的乒乓球比赛,用小本子记上哪天几点播出,如果是
白天播,爸爸妈妈就到别人家借来录像机给录下来,然后一家三口一边研究打法
,史册一边模仿着练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册良好的素质,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1998年她
被市体校选中,随后,进入了伊春区三中读书。每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之后,在
市体校的训练馆里总能看见史册的身影。在市体校,史册的球技也得到了更大的
提高,学习也没有因此而退步。3年初中生活使史册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她深知
,一个人在伊春,爸爸妈妈没有能力陪读,肯定每天都牵挂着自己。她常常给家
里打电话,每次爸爸妈妈只能听她说,而爸爸妈妈说什么,她听得不是很清楚。
她的心里经常很难过,可想想喜欢的乒乓球,想想父母期待的眼神,她总是振作
精神,刻苦地训练起来……
 2001年,史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伊春市一中。同年,又被省体工队选中
。史册的现任教练是赵守礼,他是黑龙江省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曾做过著名运动
员孔令辉的教练。2004年,史册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小小的年纪就要一个人面对生活、学习、训练,对一个失聪的孩子来说,其
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大学期间,史册的寒暑假都是在哈尔滨体工队度过的。因
为训练时间紧,而且要在哈尔滨训练,所以每次都是爸爸陪她去训练。因为家庭
条件不是很好,父女俩只好挤住在哈尔滨的舅舅家里,舅舅家离市里又很远,每
天都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上高要求的训练,史册的身
体有些吃不消了,几次发烧导致右耳发炎,她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坚持训练。 无论是在市体校还是在省体工队,史册都能很好的领会和消化教练对她的训
练,不断地从自身上找到差距。教练时常教导她:练球虽然是件枯燥的事,可更
能锻炼一个人的韧劲、拼劲。听了教练的话,她严格要求自己,一个动作做不好
,就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去练,一定做到教练满意为止。通过训练,
无论是在体能上、心理上,还是对乒乓球的认识、球性的掌握、技术的综合运用
能力等等方面,史册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那段时间,史册曾多次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荣获过全国第六届残疾
人运动会女子单打冠军,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金牌,史册的家
里挂满了大大小的证书、奖牌、奖杯。 众人托起希望
史册在训练队里是小队长,她处处为人着想,人缘特别好。因为这里的小伙
伴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样,大部分都是聋哑人。史册为了能更好地与教练和队友沟
通,她自学了手语,一次妈妈发现她在看一本厚厚的书,后来知道是一本《中国
手语教材》,队友有困难时,她都能主动帮大家解决。 史册在哈工大学习期间住在留学生宿舍,难免要与外籍学生对话,这时只有
她能站出来告诉他们,我们是残疾运动员。史册知道当今是知识年代,没有文化
知识是不行的,她在平时的训练、学习中,要比常人付出几倍的辛苦和汗水。几
年前母亲李佳下岗了,在家开了个小卖店,父亲史广民在市政监察部门工作。这
几年,女儿经常到外地学习,参加各种比赛,爸爸总是请假去照看史册,单位的
领导了解情况后,从未拒绝过史广民的请假要求。同事曹铁环说:“只要小史册
能为我们国家争光,你的岗我来替。” 在伊春学习训练时,史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史册说她有一块
坚硬的奠基石那就是谢叔叔——我市残疾人企业家谢万山。 史册的爸爸妈妈因不能陪读,不能经常陪在史册身边,这位谢叔叔了解情况
后,经常在生活上给予史册帮助,总是告诉史册:“虽然我们身患残疾,但是我
们志不残,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自立自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谢叔叔的
话,总是在史册遇到难题时响起在史册的耳边,那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企盼。
史册常说:“我要像谢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4年,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史册,就接到了上级部门下发的集训通知。
史册马上进入了备战状态,来迎接今年1月份的聋奥会。她放下手中的书本,在
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刻苦训练。此次,参加聋奥会乒乓球项目的有
4男4女,训练基地设在了哈尔滨。这次比赛中史册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心
里不免多了些紧张,在参加团体训练赛时拉伤了胳膊,她顾不得伤痛,坚持上了
赛场。13日比赛时,还在喷药和敷冰块,但她咬牙坚持下来,最后取得了胜利
。 当地华人华侨前往赛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可史册听不见,她只能看台上的
观众挥手和挥舞的旗子,感受场上的热烈气氛。 当史册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慢慢升起的时候,她似乎听到了国歌,
似乎听到了13亿人民的祝福…… 她希望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嘹亮的国歌…… 18日史册一行回国时,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到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代
表团。第二天,史册和其他运动员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为迎接运动员凯旋归来举
办的欢迎会,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到场慰问运动员,并授予史册优秀运动员称号
。 20日,史册回到哈尔滨,省领导迎接了运动员们。回到带岭区后,区领导
到运动员家走访慰问,召开了《欢迎聋奥会冠军史册凯旋归来》座谈会,奖励史
册10000元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