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两聋哑少年连抢单身女
//yichun.dbw.cn   2005-02-01 10:03:32
   东北网伊春1月28日电
   2004年12月24日下午,天刚刚擦黑,华灯初上的铁力市就已经呈现
出节日的喜庆来。在日渐繁荣的铁力市,圣诞节这个西方的节日也越来越受重视
,人们都想借着“平安夜”这个美好的日子祝福自己和家人、朋友平安。
   
              平安夜里三女士被抢
    16时30分,刚刚下班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拎着皮包向家中走去。她一
边走,一边想着:晚上做几道拿手好菜,一家人围在一块儿,过个开心、安静的
平安夜……有快乐相伴,回家的路似乎短了很多,不知不觉中,李女士已经走进
了自己居住的邮政小区。走到二楼,忽然,李女士感觉背后有声响,回头一看,
两名陌生男青年正恶狠狠地向她扑来,顷刻间,拳头雨点般地落到了李女士的脸
上、身上……惊慌失措的李女士还以为是他们打错了人,拼命呼喊:“我姓李,
不认识你们,你们是不是打错人了!”可是,任凭李女士怎么喊,两名男青年就
是一声不吭,照打不误,还把挣扎的李女士从二楼缓台一直拽到了一楼缓台。也
不知道打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李女士觉得自己的拎包被抢了下来,随后两男子
就走掉了。
    10多分钟后,铁力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报警电话铃声响起,而且1个小时
之内竟响了数次,包括李女士在内的3名女性通过电话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在回
家的路上被两名陌生男青年尾随至居民楼内,拎包被抢走,并遭受毒打。
    据3名受害人反映:作案者为两名男青年,一名身高在1.75米左右,身
穿灰色带白杠羽绒服,一名1.70米左右,着深蓝色棉服。两人在作案时一直
一言不发,下手很重。
 
               街头发现聋哑少年
    正在刑警大队人员紧张走访排查嫌疑人时,25日圣诞节下午3时,居民张
女士行走在电业家属楼附近的大道上时,突然被尾随的两名男青年毒打,所拎手
提包被抢走。张女士描述的作案人衣着与前一天3名被害人描述的一致,而且作
案手段也相同。民警们经过分析初步认定:这四起抢劫案为同两人所为。
    兵贵神速。民警们马上兵分两路,一路带着受害人张女士到刚刚被抢劫的地
点寻找嫌疑人,一路奔赴市中心区的主干道进行搜寻。
    当张女士乘坐的警车行至铁力市农行附近时,胡同里两名男青年引起了车上
民警的注意:这两名男青年举止与常人有异,光比划不说话,而且其中一名身上
正穿着灰色带白杠的羽绒服!经张女士辨认,这两人正是作案者。
    民警们一拥而上,摁住了两名男子。但是,带上警车后,民警发现了异常的
事:两人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却是满脸的稚气,而且眼神呆滞,像是对面临的处
境一无所知。更奇怪的是,面对民警们的提问,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一脸茫然
,也不回答。突然,民警们恍然大悟:这是两名聋哑人!难怪被害人都反映说他
们在作案过程中一言不发。
    经过请示,刑警大队从当地聋哑学校请来了特教老师。经审讯,高个子人叫
王青(化名),刚刚16周岁,稍矮的那个叫张刚(化名),15岁。王青是辽
宁人,在北上的火车上结识了张刚,列车经过铁力市时,他们趴在车窗向下看,
觉得这个地方挺大的,就决定在这里干几起“买卖”。王青因为上过学,和特教
老师交流得还算顺利,但是张刚却看不懂老师的手语,以至于只能“说”清自己
是父母离异后被遗弃的,连家在哪里都表达不准。据两人交代,两人抢劫后就把
拎包都扔掉了,所抢物品有现金、手机、小灵通,案值3000多元,已经挥霍
掉了300多元。
   
              聋哑少年心态录
    近年来,时有残疾人,尤其是聋哑人作案,究竟是什么原因和心理使这些人
走上了犯罪之路呢?
    据办理此案的民警介绍,从他接触过的聋哑人犯罪来看,抢劫犯罪的比例最
高,这可能与聋哑人在实施犯罪时听不到被害人的大声呼救有关系。从审讯中看
,聋哑人大多数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一意孤行,不达到目的不肯放手。
    此案也引起了伊春职业学院师专部主任杨德富和该校几位多年从事心理学教
学研究的高级讲师的关注,他们集体对此案的主人公心理进行了分析。据他们介
绍,聋哑少年犯罪主要与以下条件有关:一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残疾少年处
世很消极,觉得自己对社会是累赘,无所作为,容易自暴自弃;二是生理不健全
导致他们缺乏正常的法制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正确的认识;三是他们对
社会的畸形需要,因为残疾,所以他们在内心里渴望得到比常人还要好的物质待
遇,对金钱产生疯狂的向往;四是自身偏执、固执的性格。残疾人多数性格倔强
,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教导,一旦认准了某一件事,很少听从他人的劝告,一意孤
行,甚至酿成恶果;五是其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和周围小环境所致。此案中的张刚
自幼生长在父母离异的环境中,家庭不健全,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对他的成长
造成畸形影响,导致其形成不健全人格。他们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爱这些不幸的
残疾少年,帮助他们走上一条正常的成长之路,成为和健康孩子一样幸福、对社
会有贡献的人!
来源: 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