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兰英讲,战争是残酷的,她眼看着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比起他们自己要幸运得多。
辽沈战役开始后,热河军区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刘兰英由文工团员改当野战医院的护士。
1947年我军开始战略反攻,刘兰英随着解放大军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1948年的10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护士长。北平和平解放后,部队驻扎在承德,为了解放全中国,部队准备南下。这时的刘兰英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又因为她从小没有母亲,是姥姥把她和妹妹带大的,所以她对姥姥的感情特别深,组织上就同意她留下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她又到丹东志愿军总医院任护士长,1951年回到后方,转业到热河省政府工业厅当秘书。生活刚刚安定下来,1952年,丈夫黄贺元因患癌症去世。
1953年,失去丈夫不久的刘兰英转到沈阳木器厂工作,并把姥姥和妹妹带到沈阳。1959年她在沈阳认识了第二个丈夫李应堂。李应堂原是许世友将军手下的一名营长,李应堂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都在前苏联生活。他们结婚后。李应堂和她商量到前苏联父母身边去,打点了简单的行李,他们到了哈尔滨。
在办理有关手续过程中,中国与前苏联关系突然恶化,他们没能去成,只好停滞在哈尔滨。身上的钱快花光了,刘兰英想起她在伊春有个朋友,就和爱人领着孩子来到了伊春,住在车站附近的三八旅社里。
朋友没有找到,大人孩子都得吃饭啊,得找点儿活儿干啊。刘兰英拿着转业证,找到了民政部门,当时刘兰英嘴上涂着口红,身上穿着“布拉吉”,脚上蹬着高跟鞋,民政局长一看她的这身穿戴,这哪是干活儿的人啊。当她拿出转业证后,一看还是连级的,民政局长也是一个转业军人,都是当兵的出身,挺同情她,说市里正盖大旅社,建筑工地缺个磨水磨石的,你能干吗?刘兰英二话没说就去了,到了大旅社工地后,在经过一个锯房时,看见一个工人被锯拉伤了。因为拉锯技术性挺强,没有人会干,所以就停工了。她对工地领导说:“这活儿我来干。”领导说:“这活技术性强,危险性大,你一个女的,干得了吗?”她说:“没问题,这活儿我在沈阳的一个木器厂干过,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她在工地上找了一个黑围裙,就干了起来,领导一看,还真行。
秋天,大旅社竣工了,刘兰英没了活儿干。刘兰英在部队曾摆弄过照相机,对照相原理略懂一些,她和丈夫商量后,买了一台放大机和照相机,在市中心区原钢铁办事处的一所平房里开起了照相馆。
1961年夏季,李应堂和刘兰英觉得整天在暗房里没有意思,他们在部队里都是摆弄枪杆的人,真不如去打猎,找寻部队生活的感觉。说干就干,于是他们把放大机和照相机卖了,凑钱买了两杆猎枪,办了狩猎证。秋天来到了友好区的春明林场,找了个闲置的木刻楞仓库住下,开始了他们非同寻常的狩猎生活。
打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别看他俩当过兵,参加过多次战斗,丈夫李应堂指挥打仗还有一套,但打猎还是新手。
那时侯,虽然山上的动物很多,但是也不那么好打,因为对动物的习性不熟悉,有时转悠几天也看不到一只动物,常常两手空空地回来。为此,他们虚心地向林场的老工人求教,请山上的老猎手介绍经验,渐渐地他们掌握了打猎的窍门,也了解了动物的习性,知道了鹿什么时候去河边喝水,“四不象”喜欢走什么路,狗熊喜欢待在什么地方。
他们还学会了挖鹿窖,那时国家有规定,对鹿不准用枪打,只能“窖鹿”。“窖鹿”就是在鹿经过的地方挖一个深8尺、长8尺、宽4尺的大窖,上面做好伪装,等鹿掉进去以后再捕获。渐渐地刘兰英的枪法也练准了,不说是百步穿杨,也可以是说举枪就有,不久她又有了三八大盖和九九式步枪,后来武装部门又给换了一支五三式步骑枪。
打猎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动物袭击。一年冬天,刘兰英到友好沟里去遛鹿窖,在经过一棵倒树时,一只体形庞大的黑熊突然从倒树后朝刘兰英扑了过来,情急之下,刘兰英把枪插进黑熊的嘴里,猎狗围着黑熊不停地撕咬。她扣动了扳机,子弹没能发射出去,却在枪膛里炸了,黑熊一愣,突然吓跑了。刘兰英拿着炸坏的枪,一屁股坐到地上,半天才醒过神儿来,喃喃自语,好险啊!
1966年冬天,刘兰英在山上掏黑瞎子蹲的仓时,发现一个天仓,上面冒着热气,周围还有霜,她断定里面有黑瞎子,果然里面有一只母熊和两只熊崽。刘兰英举枪把大熊打死后,大熊倒在小熊身上,把小熊压死一只,还剩一只小熊。
她把小熊抱回家养了起来,当时小熊有五六个月大。小熊很好玩,经常背着人偷吃东西,当时刘兰英的小孙子也不大,喜欢吃饼干,小熊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上去抢,小孙子不给,它一巴掌把小孙子打了个趔趄,小孙子疼得直哭。
平时,小熊和小孙子一起玩,有时小熊用头把小孙子顶在炕上起不来,压得她的孙子嗷嗷直叫。刘兰英闲余时间上街的时候都领着它,后来小熊被别人领走了。
狼在伊春林区很少,一次刘兰英在友好的友谊林场发现有獾子,到了獾子住的洞口以后,把麻袋按在洞口上,獾子受惊一下子钻到麻袋里,她把口扎上就回家了。等到家打开麻袋一看,哪是獾子啊,是一条狼崽,就把它养了起来。这条狼崽非常淘气,白天怕人,晚间人睡着了就把家里人脱下的鞋、衣服什么的叼起来摞到一起,摞得与炕沿一边高。
一次出猎,刘兰英在友好第十林场发现4个小黑熊在树上,刘兰英悄悄地靠近,举枪打下3个,剩下一个从树上掉下来跑掉了。1965年,是她打黑熊最多的年头,那一年她自己就打了14只黑熊。一次,她和丈夫比赛打灰狗子,看谁打得多,晚间回到家时,平时一天打七八十只灰狗子的她竟然打了110只。剥皮时整整干了一夜,手指甲都磨破了,从不爱夸奖人的丈夫对她连连伸大拇指。
刘兰英是个要强的女人,当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时,她就背着孩子上山了。一次在友好区的春明林场打猎,背上的孩子不停地哭闹,她以为孩子饿了,想找个背风的地方给孩子喂奶。可是,还没等她找到好的地点,背上的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慌忙中,她打开孩子的襁褓,竟然发现孩子的脖子上扎了一个尖尖的树枝,孩子的脸此时已经憋得发紫。
在打猎生涯中,刘兰英和她的狩猎队为国家上缴了大量的皮毛,为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苏里还采访了刘兰英,想把她的猎人生涯搬上银幕。
刘兰英讲,她非常喜欢大森林,因为她的大半生都是在森林中度过的。开发初期的伊春林区是一片片无边无际的大森林,遮天蔽日,动物多的是。但是由于过量的采伐,树少了,动物也几乎绝迹了,自从实施天保工程后,听说山上的动物又多了起来,尤其是市政府去年实施停止采伐红松的决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真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