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4日电 2004年,羊绒价格一路飙升,从每市斤110元、120元涨到现在的180元、190元。这可乐坏了嘉荫的绒山羊养殖户,他们把羊绒爱称为“软白金”。
代县长金达人评价说,今年不但羊绒价格高,而且羊绒产量高,这是县委、县政府坚持调整产业结构,把绒山羊作为富民强县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全力推进绒山羊工作提档升级的结果。
去年,全县绒山羊存栏量由2003年的22万只猛增至30万只,同比增长32.4%。养殖户达到1774户,覆盖率达17.3%,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产绒超百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绒山羊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已达到1057元。
绒山羊在嘉荫县早已有之,但是规模饲养还是近几年的事,尤其去年,他们在科学化、标准化饲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全县绒山羊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一年。
通过良种繁育,使优质种羊供不应求和长期外购的状况得到改善。去年,县政府投资在朝阳镇筹建省级绒山羊原种场一处,建保温羊舍840平方米,草料库260平方米,永久性青贮窖一座,选购优质种公羊和基础母羊400余只。同时,在全县完成15个良种扩繁场,目前优质种公羊存栏达1500只,每年可向养殖户提供种公羊800至1000只。新建人工授精站8处,并从鄂尔多斯引进阿尔巴斯优质种公羊100只,已分配到各小区养殖户,推动了绒山羊品种的改良。
实施生态畜牧工程,变过去的露天散养为围栏圈养。去年全县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8处共176栋,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羊舍总面积2.1万平方米,入驻的绒山羊已达3万只。为保证饲料饲草供给,去年他们实施了国家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项目,在保兴乡东湖村,已完成围栏封育1.5万亩。去年,全县大力推广了青贮种植技术,全县9个乡镇共种植青贮玉米2054亩,建设青贮窖99座,青贮玉米8000吨。
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去年,县里建立开通了县乡畜牧110服务体系。县畜牧信息网建立完成并投入使用,绒山羊工作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全县7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点,并配齐了兽医人员。他们制订下发了全县2004年防疫计划和重大疫病应急预案。重点加强了绒山羊口蹄疫、三联四防、羊痘、高温灭毒和寄生虫驱虫工作,应免率已达到100%。在去年全省布氏杆菌发病较重时期,县里果断对保兴乡出现的4只阳性羊进行处理。经抽查,其他乡镇未发现阳性或疑似病例。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绒山羊产业带合作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去年4月25日,鄂尔多斯集团落户嘉荫,成立了嘉荫县鄂尔多斯绒毛有限责任公司,拓宽了羊绒的销售渠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绒山羊养殖在全县呈燎原之势。
一批绒山羊专业村脱颖而出。青山乡的上马村、乌云镇的宏伟村、向阳乡的茅兰沟村等,养殖量都已超万只。2001年,茅兰沟村农民张宏金在全村率先养了30只绒山羊,当年就收入近5000元。全村的农民看在眼里,热在心头,纷纷搞起了绒山羊养殖。到去年年末,全村110户居民已有82户养绒山羊。 张宏金的3个儿子张立军、张立臣、张立国总养殖是近500只。绒山羊已成为全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批养殖大户成为帮富的带头人。在向阳乡雪水温村采访时,正巧遇见农民邵珠春和王兴收到村党总支书记韩文斌家“领羊”。原来,雪水温村开展了党员一帮一扶贫活动。村支书韩文斌养羊较早,他的帮扶办法是,借给两名帮扶户每户10只羊,借期2年,2年间一切收益归帮扶户,2年间无偿提供养殖技术。
韩阳镇周会杰是全县有名的绒山羊养殖大户。去年,他新建了一处种羊场,存栏已达200多只。他表示,要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播给周围的养羊户。在绒山羊配处季节,将名费为养羊户提供优质种公羊,并提供技术服务,以求更多的农民通过养羊发家致富。
红光乡常青村村委会主任刘军带头发展养羊业,全村绒山羊养殖户已由2003年的10余户地加到现在的3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7.1%。去年,在刘军的争取下,常青村建成了标准化的养殖小区,羊舍面积达2400平方米,入户率达以100%,使全村绒山羊养殖户实现了统一防疫,统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