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13日电 铁力市依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4.25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500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6%,户年均增收2000元。
铁力市种植业、养殖业基础雄厚,农作物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品产量都名列全省前茅。根据这一实际,铁力市委、市政府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在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扶强壮大龙头企业。几年来,他们先后建立了以悦威、金龙等企业为主的畜牧产业龙头,以红叶、蓝天等企业为主的北药制药产业龙头,以四宝、九河泉、绿源等企业为主的制米产业龙头,以林城公司为主的无公害食品加工等产业龙头16个。使全市的水稻、牛奶、黏玉米、豆角、大鹅、生猪、北药等农副产品大部分得到就地转化升值。其中“冰灯牌”精制米、“映康牌”中老年奶
粉、婴儿奶粉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玉双牌”速冻黏玉米、油豆角获得无公害产品标志认证;“林海金龙牌”肉灌制品获黑龙江省“放心食品”称号;悦威牧业有限公司年加工成鹅已达到70万只,带动并发展养鹅户6000多个。
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铁力市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态北药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先后发展了一大批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仅各类种养专业大户就达到1538个,从而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特色种植基地39个,其中绿色水稻、黏玉米、无公害蔬菜、白瓜子和北药等种植基地11个,面积32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58%;人参种植面积80万平方米,年产量420吨,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1/3;平贝留存面积750万平方米,年产量2250吨,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1/2。建立肉牛、奶牛、林蛙、生猪、大鹅、肉鸡、鹿等养殖基地28个,其中优良奶牛繁育基地5处,引进澳牛3000头,使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2000头。2004年,绿色、特色种养业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8%;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45000亩,产量10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20%和18%。同时,他们努力做好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配套衔接,帮助农户发展订单农业。2004年,全市绿色水稻、速冻黏玉米、油豆角、北药、大鹅等绿特色农产品订单达到22000份,涉及到的农户达到15000户。
铁力市把农业标准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良种繁育、投入、农业机械、农技措施等方面全面执行相关标准,推动了粮食和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三大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畜禽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5%;全市农业实施标准化作业面积达到6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同时,他们深入贯彻“四个一”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2004年,他们举办培训班344场次,发放科技资料50000份,培训农民50000人次,并加强信息服务,在全市76个村全部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几年来,他们还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粮食市场、山特产品市场和各类农贸市场,辐射各乡、镇、村,并组建了种养业协会63个,会员6220人,农村经纪人1360人,在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