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牵手人生路
//yichun.dbw.cn   2005-02-01 10:03:32
 东北网伊春1月12日电
 人生之路,并不完全是鲜花铺就的,有时也会荆棘密布,甚至遇上暴风骤雨
。当生活不尽人意时,你会怎么办?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的答案,一千种不同
的答案绘就出一千幅各具风采的画卷。当你已到垂暮之年,翻开那本叫做《人生
》的书,你也许会为那其中的浓墨重彩、疏密有致的纹络所感动,尘封的记忆便
如散落在盘中的珍珠,跃然眼前,其中最亮的那颗叫做无悔。
    市中心区有一对年逾六旬的老夫妻,妻子患病卧床多年,丈夫尽心伺候,不
离不弃,患难与共,演绎了人生不朽的真情。
    走进崔昌连的家,丝毫看不到想像中的家中长年有病人的那种凌乱。室内面
积不大,却干净整洁。墙上挂着主人的结婚照,照片中的两个年轻人意气风发,
眼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与企盼。窗台上摆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植物,绿的厚重
,红的娇艳,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母亲做媒  喜结连理
    崔昌连与妻子金宝顺都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人,两人的母亲是无话不说的好
朋友。由于崔昌连一直在外学习、当兵,两人并没有见过几次面,但崔昌连还是
从母亲日常的谈话中对金宝顺有个大致的了解。金宝顺的父亲去世早,她随母亲
改嫁到继父家,继父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打针,所以她很早便出来工作,赚钱养
家。随着两人渐渐长大,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两人的母亲因为相互都了解,
便产生了结成亲家的想法,于是在崔昌连回家探亲的时候,就把这事挑明了,安
排两人正式见了面,见面后,两个人都很满意,加上两位老人的关系,两人相处
得非常融洽。1968年,崔昌连从部队转业后,两人喜结连理。
    崔昌连转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龙江仪表厂工作,而金宝顺则在友好区工作,
两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分居生活,直到他们的大女儿出生,崔昌连才调回友好
区第二中学工作。这时家庭的小船渐渐驶入了正常的生活航道,但不久之后的一
场风浪差点颠覆了这支刚刚扬帆的小船。
           集会被撞  上海求医
    1976年秋季,金宝顺去参加悼念毛主席逝世的集会,在回家的途中被一
骑自行车的男青年撞倒。当时她倒在地上动弹不得,男青年见状撇下她迅速消失
在街角,几个路过的好心人把她送回家中。在当地治疗了一个月后,始终不见好
转。
    崔昌连急了,他把三个年幼的孩子送到岳母家,和亲属抬着担架把金宝顺送
到了哈尔滨的一所大医院,初步诊断为恶性骨巨细胞瘤,崔昌连不相信自己的妻
子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他又抬着妻子奔赴千里之外的上海,在上海第六医院经
过专家三次会诊,确诊金宝顺患的是良性骨巨细胞瘤,当即收入医院治疗。听说
妻子患的不是绝症,崔昌连心中万分高兴,他想,只要不是恶性的,就一定能治
好,到时一家人又可以团聚在一起了。
    医生为金宝顺切除了左腿患病部位的股骨头,又在她的体内放置了一块等长
的人工不锈钢股骨头。这次手术用去了两人多年的积蓄,为了省钱,在妻子住院
的7个月间,崔昌连每天吃2角钱一碗的面条就着咸菜,以至于现在他见了面条
都没有食欲。崔昌连舍不得花钱住陪患床,晚上就在妻子病床边的水泥地上铺一
条褥子睡在上面,薄薄的一层褥子哪里抵得住水泥地凉气的侵袭,7个月下来,
崔昌连落下了腰酸背痛、关节发凉等毛病,一到换季时,他都要难受一阵子。但
他无悔,他心中惟一的念头就是治好妻子的病,让她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这次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从上海回来后,金宝顺可以拄着单拐上班了。崔
昌连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一家人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一起生活了,他也可
以像从前一样满腔热情地去工作了。
       
          再次患病  精心照料
    1992年冬季,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一天,正在学校上课的崔昌
连接到妻子单位打来的电话,说妻子突然晕倒。他赶紧骑上自行车赶到妻子所在
的友好区双子河贮木场,只见金宝顺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已是口眼歪斜,不省
人事。
    他与众人迅速将妻子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在医院治疗了两个月
后康复出院。崔昌连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妻子说,她从来没去过北京,不知道首都是什么样子。他答应妻子,等以后
有机会,一定要带她去一次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长城,看看繁华的京城。
    可命运却偏偏喜欢捉弄饱经风霜的人,1993年夏天,一家人正在吃早饭
,金宝顺突然倒在了饭桌上,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复发。这次复发,使金宝顺丧失
了行走、言语、咀嚼、吞咽的功能。
    望着卧病在床、面容消瘦的妻子,崔昌连茫然了。他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总
是一次次地对这个家庭展现出阴云密布的一面呢?
    这些年,他一直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始终没有安稳过,也为此放弃了太多
的机会与爱好。他不知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他也不敢想像。他真是太累了…

    但崔昌连很快就从这种迷惘中振作起来,不行,我不能倒下,妻子还需要我
的照料,我怎么可以就这样轻言放弃呢?我一定要坚强地挺起脊梁,为妻子撑起
一片晴朗的天空,只要有我在,就一定要让她幸福地活着。
    由于脑出血后遗症,金宝顺的嘴里总是不断有口水流出滴落在衣服上。崔昌
连先是做了几个布巾,挂在妻子的胸前,这样口水就不会直接流到衣服上,等到
布巾湿得差不多了,再换上干净的布巾。后来,他发现妻子因为总是流口水,下
巴被洇得通红,他又想出了让妻子咬着毛巾,让口水直接流到毛巾上,再在妻子
的脖子上挂一个塑料袋,把毛巾装在塑料袋里,这样既不会洇湿妻子的下巴,又
免去了布巾容易被湿透的麻烦。
    每天给妻子做饭和喂饭是一道比较复杂的程序。因为妻子只能吃半流食,所
以他做面条时都要把挂面掰得碎碎的,再下到锅里。为了使妻子营养均衡,他经
常把嫩菜切碎弄熟后拌到饭里,饭做好后,先放在桌上凉着,然后给妻子穿衣服
,再把妻子抱到客厅,打来温水,帮妻子擦脸、刷牙,忙完这些后,饭也就正好
是温乎的了。由于妻子丧失了咀嚼和吞咽功能,他只能让妻子躺在沙发上,然后
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喂她,他喂一口,妻子就用尚能活动的右手食指把嘴里的饭菜
推入食道,每次喂饭下来,崔昌连都累得满头大汗,等喂完妻子后,崔昌连才能
去弄自己的饭菜。由于妻子不能吃得太多,他每天必须为妻子做6顿饭。
    金宝顺最爱吃的水果是香蕉和西红柿,崔昌连便用小勺一点点地把香蕉刮下
来,弄成糊状喂给妻子吃。西红柿去皮后,把瓤放在碗里用勺子碾碎拌在饭里喂
给她。
    妻子没患病前,是一个个性开朗的人,喜欢热闹。妻子患病后,怕妻子寂寞
,崔昌连经常给她讲笑话,妻子的听力不好,崔昌连就附在她的耳边大声地说给
她听,妻子听懂后,总是开心地笑出声来。
    崔昌连定期为妻子擦身、洗头,把妻子伺候得十分干净。见过金宝顺的人都
说,这老太太,伺候得多干净。金宝顺虽然不能言语,但心里却非常清楚明白,
常常扯着崔昌连的衣服,向每一位到家做客的人竖起大拇指。
    金宝顺喜欢花,崔昌连便从街里买来各种各样的花摆在室内。记得有一年冬
季,金宝顺想看开花的花卉,崔昌连便来到花卉商店,他相中了一盆花满枝头的
杜鹃,一问价70元,他犹豫了,这70元钱可够得上两人10天的生活费了,
但一想妻子那企盼的眼神,他还是掏钱把花买了下来。看到妻子高兴的表情,他
觉得非常值得。
           豁达心态  笑对人生
    熟悉崔昌连的人都说,老崔这一辈子可不容易,真是太累了,他的妻子要是
没有他的照顾,早就不知怎样了。有人经常问他,你这样做,不烦吗?他爽朗地
一笑,习惯了,烦什么,我们是夫妻,更是亲人,这都是夫妻之间应该做的事,
换了谁都会这样。
    崔昌连喜欢拉手风琴。有时间的时候,他就在妻子的床前给妻子拉上几首曲
子。他最爱拉的曲子是《山楂树》。“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暮色中的工
厂在远处闪着光……”每当那优美的音符从他的手指间流出,他的思绪就又飞回
到与妻子相识的那段甜美日子。
    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带妻子去一趟北京,今后恐怕也没有机
会了……
    走出崔昌连温馨、充满亲情的家,记者的耳畔仿佛又传来《牵手》那熟悉的
旋律:“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来源: 东北网-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