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火花和烟标,在方寸之间浏览古今世事,是一种极好的艺术享受。火柴盒贴画,即火柴商标,在我国又叫火花,在国外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火花属于世界五大收藏体系之一(邮票、火花、烟标、酒标、古币)。

在市中心区有个喜欢收藏火花、烟标的老者,他收集火花、烟标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就品种而言,他收藏的火花藏品有体育、花卉、人物、动物、戏剧、歌舞、历史故事、“文革”中的样板戏、语录等。烟标有城市地名、风景名胜、奇花异卉和飞禽走兽等。这位老人是市教育学院的离休干部何启元,也是亚洲火花协会永久会员。
今年81岁的何老,家住伊春区河西,1984年从市教育学院离休后,每月的退休金有1000余元。平时何老不喜欢运动,把时间几乎都花在火花和烟标的收藏上了。何老的收藏方法很简单,他给全国各地的火花收藏者写信求购,这些朋友都给他寄来火花。何老说,收集火花是一项集体性的文化活动,靠自己单枪匹马到处搜寻,当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火花出自全国100多家火柴厂,这些火柴厂的产品,往往仅供应附近一些市县与地区,其他地区很难收集到,所以必须通过有相同爱好的朋友进行相互交流。就是通过这些渠道,何老已收集了几万枚火花。
何老收藏的火花品种繁多,有中国名楼、中国名寺、神话故事、中国名著、水浒人物、世界名车、南京雨花石、紫砂壶、花卉、中华百帝等系列火花。一个朋友寄给何老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火花,这是开封火柴厂以连幅拼图形式生产移植于26枚火花之上。将这26枚火花拼联起来,为连幅火花。该套火花采用白描手法,线条流畅,土黄色的底色配以褐色的线条,保持了名画特有的古朴和凝重。他收藏的“京剧脸谱”火花,天津火柴厂出品,其枚数之多,选材之佳,设计之绝为中国火花史上绝无仅有。异彩缤纷的脸谱直入眼帘:赤胆忠心的关羽,刚直不阿的张飞……一枚一谱,勾绘精巧,个性鲜明。
何老说,在“文革”期间,我国火花设计题材被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如样板戏、语录等),“文革”以后,火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各种高档艺术火花、宾馆专用火花、旅游火花、书式火花、异形火花等新的品种层出不穷。许多火花,设计、印刷已具相当水平。何老说,火花虽只有方寸大小,却是艺术的结晶,从中可以折射出艺术的光彩,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打火机等已基本上取代了火柴,火花越发难以收集,因而也就愈加显得珍贵。火花同时又是一部历史画卷,它记载了很多事件,也包含了浓厚的文化成分。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一次性打火机及电子产品的普及,火柴行业走向滑坡,一些厂家纷纷倒闭,火花少有新品、精品问世了。
何老讲,火花的式样品种很多,主要有软贴式、硬卡式、书卡式三大类,题材包罗万象。火花设计者通过巧妙的构思,运用各种美术手段,以简洁明快,幽默诙谐的艺术构图创作了极具收藏价值的火花艺术。火花收藏分商标火花、艺术火花、广告火花、专用火花、宣传火花、旅游火花等。人们几乎天天与火柴打交道,各式火柴可以说是随手可得。这种日常所使用的火柴,虽然不一定特别精美,且不一定成套,但如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收集起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烟标”是人们对烟盒的雅称,它虽然只是香烟的外包装,但方寸之间见天地,其中蕴藏了许多市井风情、人文变迁。集烟标不如集邮那样普及,也没那么昂贵,却别有一番趣味在其中。作为一个烟标收藏爱好者,何老几年来收集了千余种烟标品种,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它涉及的内容极广,动植物、人物传说、山川江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都能入画,具有浓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特色。那些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老品牌是历史的活见证,如“中华”、“大前门”、“哈德门”、“恒大”等。许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今仍对“大前门”情有独钟,虽然它早已不再在烟坛中位居显赫。同时烟标能反映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相当于现在一盒高档烟的价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烟标的印制也越来越精美,工艺要求也越来越细,从最初的短支,到过滤嘴,然后写上烟的类型,笼统的焦油含量,直到现在的精确的焦油和尼古丁含量。一个牌子有不同的类型系列,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从烟标设计的内容和风格上看,各具特色,很有地域性。红色在中国是与喜庆、欢乐联在一起的,因此“红双喜”、“恭贺新喜”、“喜庆”、“喜满堂”、“四喜”等烟标画面无不红灯高照,一派喜气;“招财进宝”、“摇钱树”,财神爷抱着金元宝,很具中国特色。“飘”、“紫云”、“长寿”、“白云”配色协调,淡雅清丽;“芙蓉”、“牡丹”争奇斗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综观何老的烟标,真是小小烟标,大千世界,它以其浓郁的民族文化风采,深情、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它们既是追溯历史沧桑的见证,又是唤起当年情感不可多得的文物。既反映中国过去的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重大事件,又代表了中国烟草工业的发展历程,有的已经不可能再生产,因此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何老对记者讲,如果条件允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展览,在有生之年,让大家都能欣赏到中华火花和烟标的艺术。
图①何老没事就把收藏的火花拿出来看一看;
图②益阳毛主席像章火花;
图③湖南长沙百家姓火花。